分享

时方分析 全程高能兼干货! 一文说尽痰论,(含阳后生痰和内功心法)适合研究查阅!

 周原樵翁 2023-05-13 发布于北京

导读 本篇开篇即为痰论。百病多由痰作祟,历来都有怪病从痰治一说。本篇按照来源、过程和影响来分述痰论,兼谈阳后生痰的诸多问题。基于痰论,后面有痰之六淫论治、痰之病位论治、治痰用药、痰之过程变化等论述。

国医大师周仲英从根源治痰的用药思路

(1)痰论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湿为痰之根,痰本从火,湿而停聚化热为痰,湿寒停聚为饮所谓积水成饮,饮凝成痰。脾输送水谷精微上达于肺,也包括不能运化之水湿。

痰之标在胃,痰之根在肾。胃中水谷停聚不化也结而成痰,痰与热合则成痰热。湿停在脾,湿从寒化。湿停在胃,湿从热化。脾主湿,湿动(脾输送精微上达)则生痰;肾主水,水泛为肿,灼津为痰。

张锡纯言,五脏为病皆可生痰。如心肾不调可积水成饮而酿痰;或因肝气抑郁,木乘脾土,肝郁脾虚运化失常而生痰,或肝郁化火,木火刑金而炼液成痰;或因心肺阳虚而致脾胃宣通不力而致痰。

湿为阴邪,气郁则水湿停聚。上行之湿遇胃之郁热和肝郁气滞结于乳腺则成乳腺增生。上行之湿遇肾之虚火灼津为痰聚于咽部,久为痰核如梅核气,如甲状腺结节,虚火严重时痰堵产生喉痹。寒痰结于咽喉形成水鸡声也同样堵塞气道。下行之湿因阳虚则成水肿,阳虚加肺气不宣则全身水肿。

寒湿客于下腹,久而形成痰、瘀、寒、水等之互结,因痰瘀互结化热和寒久化热最终形成肿块子宫肌瘤和前列腺增生,因水热、寒热和痰热互结终成肝肾囊肿。由血气虚,则受风湿,风寒湿互结在表为着痹。阳升阴降,热升寒降,一般风寒湿痹都在下焦(肚脐以下)。

在南方,湿寒容易变成湿温。湿热容易形成湿疹。湿热不去久则为湿温。湿温久则为湿寒。湿寒停聚生痰。这是辨证法。

湿阻碍气机,消耗阳气。湿郁而气滞,久则化为湿热。湿郁在表则宜散,宜通阳。湿流关节而外感风邪则成风湿性关节炎。

痰随气上下,无处不到,既可阻于肺,蒙于心,蕴于脾,郁于肝,动于肾,亦可外流骨节经络,表现不同的脏腑经络见症。对于(风)痰而言,火动则生,气滞则盛,风鼓则涌,变化百端,故怪病多由痰成(从怪病的特点反向思维看临时起因)。

痰入于肌肤腠理则为痈,入于皮下则为富贵包,入于经络则成风痰易生疼痛与麻木。痰冲于上则眩晕,入于脑络则痰厥、癫痫、痴呆或昏迷,入于心包则昏厥,流于下则为痿痹、鹤膝风、骨疽等。

除了上面所述,胆郁痰扰、痰火扰心、痰阻气道、痰核成积、痰核移动,这都是痰的结果。

痰与其他的相互关系

11-A(水)湿停聚为(水)饮。饮的位置有痰饮在肺,悬饮在两胁,支饮在肺和心下,溢饮溢于四肢(因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
11-B 水饮化湿痰的条件一是气之不行,如气虚、气滞、气郁,条件二是热,因痰从火,湿为痰之根。
11-C 湿的特性是粘腻,痰的特性是厚浊,饮的形态如稀涎,水的形态是清液。
11-D 痰从阴化为饮,饮从阳化为痰。
11-E 血积既久,也可化为痰水。痰夹淤血,遂成窠囊(痰瘀互结)。
阳后生痰多见寒痰、热痰、燥痰和湿痰。多见于下面几种情况
12-A 寒痰:造成寒饮在肺,停聚为痰。如在风寒表紧时使用清肺排毒汤,致使寒邪入肺;抗生素使用过量(超过3天);阳后自觉转阴后食用水果过量。
12-B 热痰:风热后使用清肺排毒汤但自行去掉生石膏连吃几天者;素有肺热但石膏使用不足量者。
12-C 燥痰:肾阴虚则灼津为痰,加肺燥则为燥痰,属干咳少痰,咳中带血。少痰为燥,带血为热。素有肾阴虚者阳后反映剧烈,但症状较轻,病程最短。
12-D 湿痰:清肺排毒汤使用正确,病程在1个星期内,但造成脾虚或者肺气虚的,内生湿痰。
阳后生痰的具体用法见后面的(2)所述。阳后各种奇怪症状参考伤寒在手 阳后各种奇怪症状集中解释(含白肺、血氧低、自汗、风湿性关节炎、虚火上浮等),有需要的看过来!

上面所述,①②③针对痰之来源,④⑤⑥⑦针对痰之过程,解释了从水湿、痰饮、湿温、风寒湿痹到痰的过程,⑧⑨针对痰之影响,针对痰之变化。下面在此基础上开启正文

(2)痰之六淫论治

2A 风痰:风为阳邪,午前为阳中之阳故午前咳甚。阳升阴降,外风风痰之患在上焦之肺。外邪招外风,气郁招内风。风痰特点主要为痰凝气滞,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痰嗽喘急,不思饮食,以及头晕,不寐,短气,谵语,中风,痰厥,痰呃外风风痰在肺,用杏苏散。内风风痰在肝,用牵正散。风痰上扰(头眩晕迷蒙),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风痰内闭,用安宫牛黄丸。风痰雍盛,用稀涎散、瓜蒂散。

对于痰浊壅盛型的帕金森病,用痰厥的导痰汤(包括):半夏6,橘红3, 茯苓3, 枳实3(麸炒), 天南星3, 甘草1.5。对于湿痰攻注背俞,脊驼作痛者,用驼背的导痰汤:制半夏9,陈皮6,木香3,当归12,独活6,五加皮9,生白术6,淮牛膝9,川芎3,竹茹3,生姜6。对于闭子宫而不孕芩连导痰汤对于中风后遗症的风痰作遂,用大秦艽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

2B 寒痰:小青龙汤或三子孝亲汤。小青龙汤的解方见过往文章,治肺气肿或肺水肿,都属肺有寒饮。如寒久化热,加生石膏20-30。三子孝亲汤中,紫苏散肺寒,莱菔子通肠下气消食,一升一降,一走肺一走大肠。两味药温肺化痰,降气消食,治痰壅气逆。肺走皮毛,痰壅易散,白芥子豁痰散结,去皮里(下)膜外之痰,是治脂肪瘤的必用之药。

2C 湿痰:二陈丸可治痰初起时喉痒干症。半夏化湿痰,化痰为水饮;陈皮燥湿理气,属行气逐水,化饮为水气;茯苓走三焦水道利水;甘草清热守中,因痰从火化以及脾为生痰之源。二陈平胃散治湿痰加食积咳嗽

2D 热痰:用清气化痰丸。有咳嗽、咳痰兼胸痛者,属肺脓肿,此方可治。清气化痰丸主治 痰热咳嗽,咳嗽气喘(痰阻),咯痰黄稠(热痰),胸膈痞闷(痰阻肺气宣降),甚则气急呕恶,烦躁不宁,舌质红(火),苔黄腻(湿热),脉滑数(湿热)。 

2E 燥痰:针对干咳无痰,痰少而粘或痰如线粉不易咯出,咽喉痒、干痛,口鼻发干,声音嘶哑,舌干而少津液,用清燥救肺汤或百合固金汤。

2F 酒痰:针对饮酒不消,或酒后多饮茶水,但得酒次日即吐,饮食不美,呕吐酸水等症,宜瑞竹堂化痰丸。或用栝蒌、青黛,蜜丸噙化。

2G 食积痰:针对时泻时止,或时吐痰,口中觉甘用神曲、麦芽、山楂,或化痰丸、消积药攻之。

2H 痰症与面相:面色青晦者为风痰。面色暗如土色者,为虚寒痰。面色黄滞者为湿痰。面颊色红而有油光为热痰。表情呆滞、目精转动不灵者为痰阻于窍。病人肥胖硕短、形态臃肿者为湿痰体质。

(3)痰之病位论治

3A 肺气郁滞致使津液成痰,用止嗽散利肺化痰。

3B 痰阻于肺致使肺气不降,用苏子降气丸降气化痰。

3C 痰迷心窍致使痰迷心包,神机失用,用涤痰汤。解方如下:① 橘红(去络热)制南星法半夏 竹茹(清络痰)茯苓(利湿)枳实(消气积)石菖蒲(豁痰开窍)人参甘草(强心、益气生津)。

石菖蒲从肾到心,能开心窍,乃肾为痰之根,豁痰开窍。按照三治法论,⑥是来源,①-⑤是过程,从(久则攻积)、去痰(软坚散结)、清热、行气、利水,外加开窍豁痰,本质上痰热治法与治瘀五步法没啥差别。因没有其他兼症,无针对外部影响用药。


3D 痰蕴脾胃致使脾虚不健,痰浊内生,用六君子汤健脾化痰。
3E 痰郁于肝则肝失条达,如气郁生痰,用四七汤解郁化痰,如气郁化火引起肺热,喘满(肺气虚)气急(气郁),用加减泻白散。泻白散中地骨皮清虚热,白桑皮利水消肿,粳米甘草扶中助肺气。
3F 痰动于肾,如阳虚水泛,少气虚喘自汗,用济生肾气丸温肾助阳。如阴虚火炎,灼喉咳痰不出或夜里三点多醒亦能浅睡,用金水六君煎滋肾养阴化痰。
3G 痰留胸胁如痰饮凌心,或痰饮胸痹,用十枣汤或控涎丹攻逐痰涎。

3H 胆郁痰扰如胆怯易惊, 惊悸不宁,失眠多梦 , 烦躁不安 ,胸胁胀闷 ,善太息 ,用黄连温胆汤。

3I 痰火扰心如痰火扰心所致的癫狂惊悸,或喘咳痰稠、大便秘结,用礞石滚痰汤。

3J 痰浊痹阻如胸痹不得卧(胸痹为肺气能上,不得卧为肺气不能下),心痛彻背(心络瘀阻)用栝娄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3K 痰流骨节经络,如流痰结核,痹阻于络,如甲状腺肿瘤,用四海舒郁丸。有忿郁恼怒者,加柴胡、香附、郁金;有肿块疼痛者,加三棱、莪术、元胡;兼有胸闷、发憋,加郁金、菖蒲、瓜萎、厚朴。四海舒郁丸解方如下:

海蛤粉(清热止咳、化浓痰治虚喘,针对痰稠色黄)
青木香(行气解郁消肿),陈皮(燥湿理气)
海带、海藻、昆布(软坚散结消肿)
海螵蛸(涩精)

这里,①为攻积、清热,针对过程和影响,②为行气利水,针对过程,④为针对来源,因肿瘤之热从肾而来,肿瘤之寒由肾之虚。

(4)治痰用药

4A 半夏其性:治湿痰,炮制其性则异,具体分析参考闲话中医 这是一篇召唤神龙之作,欲窥得中医门径者,当付费!

4B 半夏其制:用竹沥制治热痰,用姜汁制则治寒痰,用胆汁制则治惊痰,用酒曲制消食化痰,仙半夏治实痰。

4C 半夏配伍:半夏合芩连治热痰,配姜、桂治寒痰,合苍术治湿痰,伍白附子治风痰,配麦冬治燥痰,配胆南星治络痰。

4D 痰与病位:痰结核在咽喉,嗽而不能出,化痰药加咸能软坚之味,如玄参(痰之根在肾,去虚火减少未来之痰)、牡蛎(走肺,化当前之痰结)、海藻(水生,能利水消肿)等,酌加核桃壳来攻坚化积,加川厚朴来行气解郁(参考半夏厚朴汤),这是治其过程,而治其来源则在肝脾,治其影响则对应兼症。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达。痰在四肢,非竹沥不行。痰在肠胃间,可下而愈。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故无处不到。

(5)痰之过程变化

5A 着痹如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湿流关节+气血亏虚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酸楚,或有肿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手足困重,活动不便,苔白腻,脉濡缓。治则: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主方:薏苡仁汤加减

加减:薏苡仁、苍术健脾渗湿;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生姜、甘草健脾和中。关节肿胀(肿为气不行不能逐水,胀为气结含热)者,加秦艽、萆藓、防己、木通、姜黄除湿通络。肌肤不仁,加海桐皮、稀莶草祛风通络,或加黄芪、红花益气通痹。若痛甚者,可用《医学心悟》蠲痹汤治之。

5B  湿郁在表——治风湿致全身疼痛,用麻杏苡甘汤。湿性皮疹用麻杏苡甘汤加味。举例如下:

麻黄10 杏仁10 苡仁30甘草6(风湿在表)

当归30 黄芪30(补气虚)

白术10(健脾守中)

防风10 荆芥10(祛表之风邪,疏肌肉风热)

地龙10(清热平肝,通络除痹)

白鲜皮15(清热止痒)

其中,①针对过程,②③针对来源,④⑤⑥针对影响。如前所述之3C、3K、5B都用到了三治法,这是治病原则,属内功心法,多加思维操练可入门中医。

5C 痰饮、支饮等(饮属阴邪,子时阳气大虚,阴气独盛,病乃作

5C1 痰饮在肺:小青龙汤证和大青龙汤证,参考时方分析 新冠外邪六经传变和用方寒热分型

5C2 心肺阳虚之痰饮:用张锡纯的理饮汤,治胸腔积液等,必因脾有虚寒而起,故用干姜不用生姜,加白术茯苓。因有水气凌心,如心悸,故用桂枝甘草汤。因肺有寒饮,故用干姜,寒甚者加细辛,加白芍利水。因有胸闷加厚朴,因肺络有热加橘红,因肺气虚加黄芪,此方实际用时合五苓散。实际因阳虚并不存在痰多黏稠,故不合射干麻黄汤。下面的①②③针对来源,④⑤针对过程,⑥针对影响。

桂枝6 炙甘草6(水气凌心)
白术12 茯苓15(健脾祛湿)
生黄芪15(补气) 
干姜15 生杭芍6(温阳化气利水) 
川厚朴12(宽胸下气,针对胸闷)
橘红12(止咳化痰清热,因有寒包热)

5C3 水气凌心:苓桂术甘汤证,主治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痰饮病,症见心下逆满,恶心呕吐,起则头眩,胸胁支满

5D 皮水:仲景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治皮水,如肾源性水肿,用越婢加术汤。治风水客于皮肤,一身尽重,用黄芪防己汤。治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肌肉晌动,用防己茯苓汤

5E 寒饮在胃: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症有畏寒肢冷、巅顶痛和食谷欲呕,用吴茱萸汤

5F 支饮之眩冒: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犯,头目昏眩泽泻

5G 胃中水气上逆膈间:卒呕吐,心下痞(生姜),膈间有水(半夏),眩悸者(茯苓甘草),小半夏加茯苓汤

5H 腰以下水气:癌症术后水肿(实际为阳虚水结之症),牡蛎泽泻汤主之。实际应加炮附子温肾阳,加桂枝温阳化水。

生牡蛎30g 海藻15g(软坚散结,阳虚不用玄参)  

栝楼根30g(清络热,通利水之络脉瘀阻) 

常山(代蜀漆)10g 葶苈子15g  商陆根10g 泽泻30g(祛痰,治水气肿满全身)

5I 其他如湿热情况参考时方分析 阳后+慢性肝炎该如何办?

【后记】学艺不精乃大道不行。大道至简,简在抽象概括,简在深入本质。反者道之动。要接触道之皮毛,要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针对具体一事,要先抽取其本质。想抽取本质,先探究事物内部之间的关系。学习中医和做事的道理是一样,并无二至。

本人在过去的两年间治愈过几个疑难杂症,包括中风后遗症(寒、热)、肩周处筋膜炎、寒湿腰痛、真寒假热(戴阳证)、慢性结肠炎、顽固性口腔溃疡、疤痕增生、阳明腑实证、下肢水肿、眩晕症、静脉曲张、痛风兼厥阴病等,也结识过文小叔、广东老中医这样的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