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琪,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治法。归芍六君子汤;脾肾双补方或加味参芪地黄汤;补脾肾泄浊汤

 北京润雨 2023-05-14 发布于海南

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治法

小医成才之路 2022-05-23 07:00 发表于安徽

慢性肾衰竭终末期,脏腑机能衰退,表现为乏力倦怠,不思饮食,腰膝酸痛,颜面及四肢浮肿,面色晦暗无华,舌淡或淡紫,苔白,脉沉或沉弦。此为病程日久,正气虚衰,脏腑功能受损,治疗当以扶正祛邪并重。

益气血、补脾肾法

临床常见有面色无华,唇淡舌淡,乏力倦怠,不思饮食,肮腹胀满,泛恶作呕,便秘或腹泻,脉象沉弱,舌苔白腻等,多兼见贫血,从中医学角度认为乃脾胃功能虚弱所致。常用六君子汤加当归、白芍,名为归芍六君子汤,药物组成:

人参15g  白术20g  茯苓15g  甘草10g  半夏15g  陈皮10g  白芍15g  当归15g

此方人参甘温,白术苦温,半夏性偏于燥,虽配以茯苓之淡渗、陈皮及甘草甘平,仍嫌其燥,且重于补气,略于补血,故加入当归、白芍二药,当归为补血要药,且能润燥,白芍酸苦微寒,敛阴养血,柔肝理脾,二药一则可以调济六君子汤偏温燥,二则柔肝助脾胃之运化,三则补血与补气并重,用于肾性贫血颇为有效。

脾肾双补法

表现为面色苍白,腰膝酸痛,小腹冷痛,腹泻不止,畏寒肢冷,夜尿频多,余沥不尽,呕吐,腹胀,颜面及四肢浮肿,舌淡胖而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迟弱,多由脾阳虚损及肾阳虚酿成。常用方剂为脾肾双补方或加味参芪地黄汤

黄芪30g  党参20g  白术20g  当归20g  远志15g  首乌20g  五味子15g  熟地20g  菟丝子20g  女贞子20g  山萸肉20g  羊藿叶15g  仙茅15g  枸杞子20g  丹参15g  山楂15g  益母草30g  山药20g  甘草15g

方中参、芪、术、山药健脾益气,洋藿叶、仙茅、菟丝子温补肾阳而不燥,枸杞子、首乌、山萸肉、熟地、五味子滋助肾阴与参术合用既不妨碍脾之运化功能,且与温补肾阳相伍;使阴阳调济以助肾气,而恢复肾之功能,助化源益气补血。慢性肾衰竭其病本在于脾肾两虚,此方为固本三药,妙在又加入丹参、当归、益母草、山楂活血之品,使其改善肾之血流量,补与消合用。

补脾肾,泻湿浊,解毒活血法

临床呈现面色苍白,头眩,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唇淡舌淡,腰膝酸软,腹胀呕恶,口中秽味,或舌淡紫苔黄,脉沉滑或沉缓等。方用补脾肾泄浊汤

人参15g  白术15g  茯苓15g  菟丝子20g  熟地20g  羊藿叶15g  黄连10g  大黄7g  草果仁10g  半夏15g  桃仁15g  红花15g  丹参20g  赤芍15g  甘草15g

本方以益气健脾补肾之品与大黄、黄连、草果仁泄热化浊,桃仁、红花、丹参、赤芍活血之品共融一方,扶正祛邪,消补兼施。补得消则补而不滞,消得补则泄浊作用益彰,临床屡用此方取效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