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自清与鲁迅的交往

 明日大雪飘 2023-05-14 发布于上海

  鲁迅与朱自清都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师,不但同是新文学阵营中的战友,而且是同乡和亲戚。大家都知道鲁迅浙江绍兴人,却很少知道朱自清与绍兴的关系。朱自清在《我是扬州人》中说:有些国语教科书里选得有我的文章,注解里或说我是浙江绍兴人;或说我是江苏江都人——就是扬州人。有人疑心江苏江都人是错了,特地老远的写信托人来问我,我说两个籍贯都不算错,但是若打官话,我得算是浙江绍兴人。”[1]对于两家的亲戚关系,朱自清的弟弟朱国华说:我家原是绍兴人氏,母亲周姓,与鲁迅同族。周、朱两姓门户相当,常有联姻,均为当地大族,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也是我家的远亲。” [2]由于鲁迅与朱安的关系一直很僵,因此朱、周两家往来极少。但朱自清对鲁迅一直很敬重,对他的作品以及学术观点都很赞同。

图片

一、年轻时就去过绍兴鲁迅家拜年

  朱自清年轻时候就去过鲁迅的绍兴家里。据朱国华回忆:20年代中期的一个冬天,自清大哥回扬州度寒假,除夕之夜,家里上上下下忙着准备春联,蒸制年糕,好不热闹,直到敲过二更,我们兄弟才到母亲房中请安。娘有点倦了,见我们进来。愣了一下,才缓缓的说:'老家有几年没有音信了,新年里你俩能代我去绍兴看看吗?我抢着回答:'娘,您怎么不早说,咱们明天一早就上舅舅家去,您放心吧。’'好吧,还有周先生处,也要一起去贺个年。'这……我支支吾吾地退了出来。周先生处,就是指鲁迅和夫人朱安那里……我心中是一百个不愿意,但是又不忍违拗母亲之命,于是,我灵机一动,假装头痛,让自清大哥一个人去了绍兴。大哥到绍兴探望舅舅、舅母以后,就去周府拜年。他在门口递上名帖,其家人接过,大声呼喊:'舅少爷来了,舅少爷来了!并引他来到书房,见到了鲁迅先生。大哥向他请安并问了夫人好,接着两人就自然的谈了一些文学方面的问题,记得自清说,那次他们谈论了散文和散文诗,周先生博闻强记,引据论证,尤其精辟,且平易近人,不摆大学者的架子……后来,我坦白了'装病的事,大哥只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周先生和朱安女士一样,同样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呀。语气之中,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深深同情和理解。

  关于这一次见面,朱自清先生并没有在文章中提起过。而据朱自清回忆,他与鲁迅分别在上海和北平见过三次。一是1926830日,文学研究会请鲁迅吃饭,这是他们又一次相遇,一是193211月,鲁迅到北平探望母亲,朱自清24日、27日两次拜访鲁迅,邀请他为清华大学为师生演讲。

图片

 朱自清(籍贯浙江绍兴)

二、在上海陪文学研究会请鲁迅吃饭

    1926年的夏天,朱自清刚从浙江上虞的白马湖回清华。在上海稍作停留,恰好遇到郑振铎、周建人在清闲别墅请鲁迅吃饭,受邀作陪。据朱自清说:我很高兴能会见这位《呐喊》的作者。那是晚上,有两桌客。自己因为不大说话,便和叶圣陶先生先生等坐在下一桌;上一桌除鲁迅外,有郑振铎、沈雁冰(茅盾)、胡愈之、夏丐尊诸位先生。他们谈得很起劲,我们这桌也谈得很起劲——因此却没有听到鲁迅先生的谈话。他们的相遇是因为一个南下,一个北上,在上海相逢。当时鲁迅因接受厦门大学聘请,于826日从北京南下,29到达上海。郑振铎闻讯即于30日在消闲别墅设宴欢迎。鲁迅在830日日记中记载:下午得郑振铎柬招饮……晚至消闲别墅夜饭,座中有刘大白、夏丐尊、陈望道、沈雁冰、郑振铎、胡愈之、朱自清、叶圣陶、王伯祥、周予同、章雪村、刘勋宇、刘叔琴及三弟。从名单可以看出,确实是文学研究会欢迎鲁迅先生的聚会。其中刘勋宇、刘叔琴两位是立达学园的教师,郑振铎、叶圣陶、夏丐尊、周予同也在立达学园兼任教师。鲁迅虽然不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但始终热心支持着这个文学社团,这次聚会就是一个证明。朱自清还对席中鲁迅专门有段描写:那晚他穿一件白色纺绸长衫,平头,多日未剪,长而干,和常见的像片一样。脸方方的,似乎有点青,没有一些表情,大约是饱经人生的苦辛而归于冷静了罢。看了他的脸,好象重读一篇《〈呐喊〉序》。

  聚会结束后的情况,鲁迅日记中有记载:夜大白、丐尊、望道、雪村来寓谈。这里的实际是鲁迅临时落脚的孟渊旅社。朱自清回忆了当时的一个小插曲。到了旅馆之后,鲁迅将白色纺绸长衫脱下,随手放在床上。夏丐尊觉得放的不是地方,便跟鲁迅先生说:这儿有衣钩,你可以把长衫挂起来。鲁迅没有理会,过了一会,夏丐尊又对鲁迅说起,鲁迅却答道:长衫不一定要挂起来的朱自清以为,鲁迅与夏丐尊是浙江时候的老同事,夏丐尊心肠最好,爱管别人的闲事。事后,夏丐尊告诉朱自清,那是鲁迅的俏皮话,并不把自己看作是长衫阶级。夏丏尊还告诉朱自清先生,说鲁迅先生在浙江时,抽烟最多,差不多不离口,晚上总要深夜才睡。

  这是朱自清成名后第一次和鲁迅见面。分手后,朱自清即和立达学园的朋友们告别,乘车北上了。

图片

1925 年,朱自清与友人在清华园留影,左2 为朱自清,左4 为俞平伯。初到清华的三年,朱自清主要讲授“国文”“古今文选”“古今诗选”“中国文学书选读”等课程。

三、两请鲁迅赴清华演讲未果

  再次见面已经在北平了,时间是193211月鲁迅最后一次到北京探望母亲的时候,《鲁迅日记》1124日记载:上午朱自清来,约赴清华讲演,即谢绝。因为前两天鲁迅已经在北京大学二院和辅仁大学讲演过了。朱自清来的当天又在女子文理学院讲演。后三天,27日又到师大露天讲演,28日在中国大学讲演结束便南返了,这就是鲁迅著名的北平五讲。如果朱自清邀请成功,就会变成北平六讲了。朱自清在鲁迅离开北平前一天下午又专程从城外赶来,再次邀请先生。鲁迅在日记中说,朱自清来。至于这两次交谈的内容,鲁迅先生没有交代,朱自清先生的文集中也没有相关文章。到是在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吴作桥等著的《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里,有一段鲁迅与朱自清的谈话:昨天同你见面的那位,是我的老婆,她告诉你,她是我的学生吧?录自朱自清《我和鲁迅》,注明出处是上海千秋出版社19372月版《鲁迅先生轶事》。据查,《鲁迅先生轶事》一书虽然编得很粗糙,但在上海图书馆还保存有一本,里面确实收录了朱自清的谈话记录,交代了这次见面的内容。

  朱自清在1124日日记中写到:访鲁迅,请讲演、未允。据朱自清先生回忆,他头次到西三条拜访鲁迅先生时:他大约刚起床,在抽着水烟,谈了不多一会,我就走了。他只说有个书铺要他将近来文字集起来出版,叫《二心集》,问北平看到没有。我说好象卖起来有点不便似的。他说,这部书是卖了版权的。两人谈话中说的书铺是上海合众书店,出版的《二心集》包括鲁迅1930年至1931年的作品,193210月刚出版,当然关心在北平的销售情况。至于卖版权一事,根据10多年前发现的鲁迅与阿英的两封通信,证实了当时是经阿英之手卖得版权费600元。鲁迅自己对《二心集》较为满意,曾经说过我的文章,也许是《二心集》中比较锋利1935423日致萧军、萧红信),所以对朱自清才有此一问,而朱自清的回答卖起来有点不便似的也有弦外之音,《二心集》后来果然被国民政府查禁了。

图片

              鲁迅在师大演讲

    27日,朱自清再次去邀请鲁迅的时候,正逢鲁迅在师大演讲,家里人说很快就回来,朱自清就在那里等候。1127日朱自清又在日记中写到:下午访鲁迅,请讲演,未允。《鲁迅日记》载:午后往师范大学讲演。往信远斋买蜜饯五种,共泉十一元五角。下午台静农来。朱自清来。孙席珍来,不见。而朱自清回忆到:一会儿,果然回来了,鲁迅先生在前,还有T先生和三四位青年。我问讲的是什么,他说随便讲讲;第二天看报才知道是《穿皮鞋的人与穿草鞋的人》(原题记不清了,大意如此)。他说没工夫给我们讲演了;我和他同T先生各谈了几句话,告辞。他送到门口,我问他几时再到北平来,他说不一定,也许明年春天。但是他从此就没有来,我们现在也再见不着他了。这里的T先生应该是台静农,几位年轻人指王志之等人。当时朱自清代表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上门邀请鲁迅讲演,表现了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和对鲁迅先生的尊重。朱自清两次努力均未果,未免沮丧,虽然此文中未明显流露,但他的学生吴组缃后来对此有更为具体的回忆:朱先生满头汗,不住用手帕抹着,说:'他不肯来。大约他对清华印象不好,也许是抽不出时间。他在城里有好几处讲演,北大和师大。停停又说:'只好这样罢,你们进城去听他讲罢。反正一样的。从他对当时情景的回忆来看,朱自清分明是一个纯朴而又不善言辞的文人。而鲁迅坚持送他到大门口,两位作家依依惜别,不也是另一幅背影图吗!

四、追忆鲁迅宣传鲁迅学习鲁迅

   19361019日鲁迅先生逝世,清华大学的中国文学会1024日在同方部举行追悼会。朱自清和闻一多先生都在大会上做了演讲。朱自清讲演强调了《狂人日记》中救救孩子的意义,认为这句话“在鲁迅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终身实行着的一句实话”。因此,笔者猜测,《鲁迅先生轶事》中的朱自清谈话《我和鲁迅》,可能是朱自清在会上回忆与鲁迅的交往,当然也有可能是接受记者的采访缅怀鲁迅。不过,前者的可能性应该更大一些。学者陈子善先生发现1936111日天津《益世报》刊出的追悼鲁迅先生专页,专页首篇就是署名佩弦(也即朱自清)的《鲁迅先生会见记》。开篇即说和鲁迅先生只见过三面,现在写这篇短文作纪念《鲁迅先生轶事》一书中的朱自清谈话《我和鲁迅》,与天津《益世报》刊出的《鲁迅先生会见记》内容大体相同,可能一个是根据讲演的整理稿,一个是朱自清先生的手写稿。

  鲁迅逝世后不到一个月,1116日,朱自清又特地进城看望朱安女士,在日记中说,进城拜访鲁迅夫人,承告以鲁迅一生所经之各种困难说明朱自清先生是重感情的人。19441019日。朱自清出席联大学生举行的鲁迅先生逝世八周年晚会,并作演讲。继续翻阅朱自清的日记,还能找到类似的记载:晚参加鲁迅研究会主办之讨论会,广田讲话甚多,余只说数语1948414日朱自清日记)。朱自清对鲁迅是非常敬重的。他喜欢鲁迅的小说,认为《阿Q正传》《药》、《祝福》等,是百读不厌的。朱自清为中学国文教师写的教学参考资料中写有一篇《鲁迅(药)指导大概》。文中说:正题旨是亲子之爱,副题旨是革命者的寂寞的悲哀……这人血馒头的故事是本篇的主要故事。所以本篇用'药’作题目。这一个'药’字含着'药’(所谓药),'药’?'药’!三层意思。朱自清曾著有《国文教学》,并写了《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综合引述了鲁迅对中国语文改革的看法。但未加入自己的观点,也未作评。1947年下半年,朱自清在《燕京副刊》上发表《鲁迅先生的杂感》一文,专门从文体上分析鲁迅的作品。鲁迅的杂感之所以百读不厌,因为是理智的结晶,也就是诗。鲁迅的杂感不仅包括《热风》里的随感录,也包括《野草》里的散文诗,并且认为诗的结晶在《野草》里达到了高峰。鲁迅的杂感增加了现实性和尖锐性以后,杂感又变为杂文了,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4] 。朱自清先生特别指出这个现象,虽然我们损失了一些诗,可是这是个更需要散文的时代。鲁迅就是用杂文一面否定,一面希望,一面战斗着。他决意向鲁迅学习,为迎来新生的中国,面向黑暗的现实,高举起锐利的投枪。[5]从此他的文风大变,且从一个狷者成长为一个民主主义战士。

图片

   1947年,朱自清与家人在清华园北院宅前

  1948812日,朱自清先生逝世。 830日继清华大学追悼会后,上海全国文协和清华同学会假址花旗银行大楼联合举行了朱自清先生追悼会。许广平到场并致辞。

  应该说,对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所追求的:语言的共同化,文体的口语化,文字的简便化等。朱自清和鲁迅是一致的,都在积极的身体力行。但是朱自清不喜欢鲁迅的《两地书》。1933511日在日记中写到:读《两地书》(1925——1929)竟,觉无多意义……鲁骂人甚多,朱老夫子,朱山根(顾颉刚)田千顷(陈万里),白果皆被骂及,连伏老也不免被损了若干次,更有长虹挨骂。纵观朱自清和鲁迅对社会现实所采取的态度和著文的方式,都是有区别的。朱自清对鲁迅疾恶如仇的品格和战斗不止的精神缺乏认识。但是,同为作家,他们身上又同样具备社会正义感。

  朱自清与鲁迅同是文学阵营中的战友,但并不亲密。对社会的黑暗同仇敌慨,但并不联手。他们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这一点上,两人都没有留下任何说法。

注释

[1] 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编印:《朱自清》222 ,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2年版.

[2] 朱国华:《难以忘怀的往事》,《朱自清》120.

[3]陈孝全:《朱自清传》122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4] 朱自清:《鲁迅先生的杂感》,《论雅俗共赏》111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版。

[5]陈孝全:《朱自清的足迹》,《朱自清》40,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2年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