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课“三宝”(一)

 曹文凯 2023-05-14 发布于辽宁

郁郁葱葱

近来,组里多了两员新兵,学校安排听我的课。惶恐之余,我也在反思自己刚入职时上课的种种。一想不要紧,发现全是改进的空间,潜力股潜力股,潜台词就是还不行🤭吓得我赶紧把一些想法写下来,自勉,可以的话,也和诸位共勉。

东北有三宝,人参鹿茸乌拉草。”这话不知道现在还时不时髦,但我这里有一句自我认为挺时髦的话:“上课有三宝,抓住学生、课堂和分数。”抱歉啊,没压上韵。

一、抓住学生是前提

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方式多种多样,最佳的当然是扎实的功底加精巧的设计,如果能辅以个人的魅力,那将是美好的画面。至于严厉还是和善,板着脸还是微笑,得看情况。

歪用一句:纵观古来学校事,成由严来败由松。类似慈母多败儿,严格的管理、严肃的脸庞应该是首选,这个人设立住了,至少纪律上是能够hold住的,而纪律是一切的基础前提和有力保障。而且,再歪用一句:由严入松易,由松入严难啊!当然,严肃而不古板,亲和而不失分寸是成熟老师的必备要素。

这里,我必须提两位我内心很推崇甚至崇拜的老师:一位是郭老师。什么叫陌上公子,翩翩如玉?什么叫君子气度,如沐春风?高大魁梧的不仅是他的身躯,更是郭老师的人格。(其实两位郭老师都是)

还有一位是丛大姐。我们从一个小细节就可以窥得一二:大姐穿高跟鞋走路,经过教学区从来都是翘着脚。

她完全就满足了我刚才说的每一条:要课堂有课堂,要魅力有魅力,而且浑然天成,毫不斧凿。不禁让我想起梁晓声先生关于“文化”内涵的论述: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如果她是我的老师,我现在可能在教化学。

一个人的修养是刻在骨子里的,像我这种没什么修养的,偶尔表现出一点来,就显得很刻意。搞些文字游戏,博得学生开心,实在算不得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幽默,充其量就是个逗乐,旁门左道,偶尔为之还行,绝非长久之计。

(23校园一景,盗同事的图,具体谁的记不住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