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督亢贤吏——唐朝监察御史张知謇

 澗雲風子 2023-05-16 发布于河北

癸卯初春,读道光《新城县旧志》第六册进士篇,为唐代监察御史张知謇(读jiǎn)的事迹所感动。

张知謇(634~713年),为唐高宗时期的监察御史。据史料记载,张知謇的出生地位于今河北省高碑店市东部的辛桥、辛立庄镇一带,因该区域在中唐以前隶属固安县,中唐以后归属新城县(今高碑店市),所以《新城县志》和《固安县志》均有张知謇的传记。

图片

张知謇生活的年代(634~713年)是初唐至盛唐时期,大体经历了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睿宗李旦、武周武则天、中宗李显几任皇帝。张知謇自幼聪慧过人,刻苦研读经史子集,通过明经科步入仕途。唐时的明经科起源于汉代,是与进士科并列的科举取仕制度。首先,由郡国或公卿推举熟习掌握儒家经典的有识之士,随后考试处理日常政务的能力,通过后方能取得官位。据《册府元龟·共举部·条例二》记载,唐朝全年明经科入仕的人员不过一百人,进士科不过二十人。由此观之,无论是进士科还是明经科考试,顺利通过并非易事。大家比较熟悉的王维、高适、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元稹等都是唐代科举的佼佼者,张知謇也位列其中。

图片

张知謇性格耿直,公道正派,对官场上那些德不配位、献媚钻营之人深恶痛绝,决不与之同流合污。唐高宗李治调露年间(679-680年),张知謇因为官清廉正直、处事公正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彼时御史职务选任条件颇为严格,既有基本素质的要求,又有业务能力的标准。要求监察御史不仅要刚直敢言、清正廉洁,还要精通法律,有刑部、大理寺等司法岗位的工作经历,同时还要有相当高文学修养,能熟练用骈文书写奏疏,履行弹劾大臣、劝谏皇帝的职责。《授萧邺李元监察御史志》曾提到,御史应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坚明劲峭”的德行,“处事不惊、临危不乱”的为官能力,“谨后温文、修整咨度”的文学造诣。这三点中第一方面是最重要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去伪存真、针砭时弊。唐代监察御史属于御史台三院中的监察院,分道负责,是弹劾或建言的专责机关,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新唐书·百官志三》记载:“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因为监察权覆盖中央地方,涉及人事、司法、礼仪、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朝廷内外官吏都属于监察对象,文武百官对监察御史都不敢小视。

史书记载,张知謇曾先后监察十一个州,每到一处都能做到刚正不阿,整饬吏治,处置贪官污吏,公信力很强。为了表彰张知謇卓有成效的监察工作,皇帝专门下发诏书,对张知謇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武曾用年号),应朝廷调遣,张知謇自德州以刺史的身份入朝等候考核。因其气宇轩昂,相貌堂堂,颇受武则天青睐,夸赞说“知謇兄弟相貌和才能堪称两绝”。她专门请画工为其画像,作为今后官员选用的榜样。从唐《选举志》可以看出,当时的官员选拔主要有四条标准:一曰身,即体貌丰伟;二曰言,即语言表达能力突出;三曰书,即书法遒美;四曰判,即写得一手漂亮文章。以这四个方面的标准衡量,张知謇确为优秀官员。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李显复位,张知謇任左卫将军并加授云麾将军,正三品,封范阳郡公的爵位。曾历任东都副留守、左右羽林大将军、同华州刺史、大理寺卿等要职,至开元元年(713年)去世。   

张氏家族家风严谨,鼓励子孙学有所成,以“不熟练精通经书,基础不扎实,不得参加科举”作为家训,几代人通过勤奋读书入仕及第,成为大唐盛世的有功之臣。

张氏一门除张知謇外,知玄、知晦、知泰、知默,均通过眀经入仕,兄弟五人通晓吏治,治理贪腐,品行高洁,注重操守,颇受朝廷器重。其弟张知泰,官至右御史大夫、银青光禄大夫,封渔阳郡公,谥号曰定。弟张知默,少年励志读书,高宗后任职于御史台等机构,负责各项诏令的制发。武则天垂拱年间,承办皇帝督办的大案要案,果敢无私,颇得皇帝倚重。武周万岁通天元年,为秋官(刑部)郎中,后改任秋官侍郎,掌管诉讼、司法、刑狱。《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五下》记载,知玄子景升、知泰子景佚,开元年间都位列高官,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图片

为表示对张知謇的敬意,笔者特手绘张知謇像一幅,抄录张知謇“经不明不得举”一句,并赋诗以记之:

督亢故地多毓秀,满门俊彦尽风流。
博经通史逢盛世,地杰人灵昭千秋。
和风尧表明经举,雨旸纠绳慨而慷。
簪缨浩气列棨戟,文韬武略万古芳。

撰        文:柯学攀

责任编辑:景元平

编        辑:葛嘉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