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与医案】补益剂之炙甘草汤

 谷山居士 2023-05-16 发布于上海
心悸

王某,男,69岁。2009年10月16日初诊。主诉:心悸,乏力7天。病史:患者7天前出现心悸,乏力,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治疗。症见心悸,乏力,口干,汗出,四肢畏凉,舌质红有齿痕,脉细弦。诊为心悸,证属心气不足,阴阳两虚。治宜益气养阴,通阳复脉。方选炙甘草汤加减。处方:炙甘草12g,党参15g,生地黄15g,阿胶15g(烊化),桂枝10g,麦冬15g,麻仁10g,生姜2片,大枣4枚,丹参30g,茯苓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本方共服14剂,诸症皆平。

按:《伤寒论》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本案之心悸,乃属心气不足,一时性发作,服用炙甘草汤10余剂显效。至于脉象,但见弦细脉即可,未必非见结代脉才用。再者,此方剂量殊为重要,岳美中老先生曾载初用复脉汤治疗脉结代患者而不效,确认辨证无误后,而转用仲景原方剂量,随投而奏效。思之!思之!然初学者不易掌握,可用清代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强志之。歌日:脉结代用四两甘,枣枚三十桂姜三,半升麻麦一斤地,二两胶参酒水涵。此歌甚佳,层次分明,朗朗上口。不仅如此,黄文政教授还提醒,其煎煮法也值得重视。原文“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这能说明什么问题?有云“地黄得酒良”,针对心悸之心气不足,阴阳脉不相接续,如此熬出的复脉汤,实为复脉之浓膏,复脉之形跃然。[瞿波,王耀光.黄文政教授辨治心悸的经验.吉林中医药,2010,30 ( 10): 836- -837]

心肌炎频发室性早搏心悸

王某,男,5岁,汉族,芒种后发病。2006年9月10日初诊。主诉:乏力心悸3个月。3个月前发热、涕咳、呕吐,在某医院予对症及抗感染治疗后热退,又出现乏力心悸,查心肌酶谱异常。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心脏彩超未见异常,经住院治疗1个月后好转出院,予心律平及维生素C、辅酶Q10、果糖二磷酸钠等治疗至今。现仍有心悸、乏力、汗多、纳少,寐欠安。查:神清,精神不振,双下睑色暗,鼻周、唇周色萎黄无华,咽红不著,双肺(-),心率94次/分,律不整,早搏12次/分,心音低钝,腹软,舌质淡红,苔中稍黄略厚,脉细无力,时结。诊断为心肌炎,频发室性早搏。心悸,心阳不振,营血滞涩。此乃毒邪侵心,耗伤气阴,心阳不振,营血滞涩所致。法当益气通阳,滋阴补血,兼清余毒。方拟炙甘草汤加减。处方:炙甘草15g,桂枝3g,麦冬15g,黑芝麻10g,党参10g,生地黄15g,黄芪20g,苦参10g,板蓝根20g,丹参10g,炒白芍15g,炒山楂6g,炒麦芽6g,炒神曲6g,当归6g,生白术10g,生姜3片,大枣15枚。水煎服,日1剂。取7剂,温服,忌肥甘厚味,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2006年9月18日二诊:药后乏力减轻,汗少,纳未增,两眼下睑色暗,鼻周、唇周色萎黄无华,仍有早搏。此为肺气渐复,阴血未充,去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加砂仁3g,守方继用。12 月18日三诊:近期未见明显不适,两眼下睑色暗,鼻周、唇周色萎黄无华,仍有早搏,因心律平等已用足半年,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室性早搏次数未见减少。遂停用心律平等药。因服用中药后未再出现感冒症状,家长要求只用中药治疗。此乃肺气已复,心血未充,去当归,加阿胶10g,隔日1剂。2007年3月11日四诊:现无明显不适,体重增加,面色转红润,双下睑色不暗,鼻周、唇周色红润,心率84次/分,律不整, 早搏1次/分,舌淡红,苔中稍黄厚。此为心血渐充,兼有食积,加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各6g,日1剂,守方继用15剂。2007年12月18日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总心搏数120733次,平均心率84次/分,无室性早搏及室.上性早搏。结论:窦性心律不齐。

按:炙甘草汤是治心律失常的基本方,宜守方百日以上方可见功。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谓炙甘草汤“益虚补血气而复脉“比较切合临床实际。炙甘草、桂枝、生地黄是复脉的三味关键药物。[崔文成.经方治疗儿童心肌炎体悟.中医杂志,2008,49(4 ):307- - 309]


End

中医药方药数据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