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脉汤(炙甘草汤)-《经方100首》

 庆哥哥呀 2023-05-07 发布于内蒙古

复脉汤(炙甘草汤)

组成用法

炙甘草15~30克、桂枝10~20克、生姜10~20克、大枣20~30枚、人参10~15克、生地黄60~120克、麦冬15~20克、麻仁15~30克、阿胶10~15克。黄酒或米酒和水各半,先煎八味,去滓,阿胶另烊后兑入药汁调匀,温服,每日 三次。不宜饮酒者,水煎亦可。

方证

心悸亢进,脉结代,营养衰退、皮肤枯燥、容易疲劳、手足烦热者。

现代应用

1、病毒性心肌炎;

2、心脏瓣膜病;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4、干燥综合征;

5、肺结核;

6、肿瘤晚期;

7、支气管哮喘;

8、复发性口疮;

9、白内障、玻璃体混浊;

10、产褥热。

经验参考

《伤寒论》用炙甘草汤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先来看“脉结代”,《伤寒论》辨脉法篇说:“脉来缓时,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从现代医学来看,很类似于Ⅰ度Ⅱ型房室传导阻 滞伴有心动过缓者。《脉经》说:“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早搏伴心动过速者。实际 ,“脉结代”的真正意义是传达了心律失常的信息。在实际应用中,要把这个症状延伸到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而不能局限于这两种。同时,还要知道,有些心律失常不一定就证明心脏有病。比如早搏,可见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疲劳、过饱、吸烟、饮酒或浓茶等情况,而偶发的早搏或发生于老年而无其他表现者,大多没有重要意义。早搏不仅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人,一样可以见于健康人。也就是说,不能听风就是雨,一摸到脉搏不齐就用炙甘草汤。就脉结代而言,应当属于频发的比较严重的心律失常了。出现“脉结代”是否可以使用炙甘草汤还要看有没有“心动悸”。“心动悸”,《玉函》作“心中惊悸”。“心”,指心脏。“动”,《说文解字》说:“動,作也。从力重声“。当作劳动,操劳来理解。“悸”,指心脏或大血管跳动不安。“心动悸”,可以理解为在体力劳动情况下出现心慌不安。这又传达什么信息?很显然,提示心功能不全,即心衰。再看“伤寒”,《古本康平伤寒论》作“伤寒解而后”,很显然,“脉结代,心动悸”是因外感病而诱发。

合而观之,本方极有可能是用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本病有心脏受累的表现,诸如心悸、气促、心前区闷痛,重者有心衰;也有心律失常 的表现;还有就是起病前1~3周内常 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的病史。如周龙妹用炙甘草汤原方原量原煎服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各种心律不齐24例,服药最少1剂,最多4剂,有效率达87.5%。药物剂量据柯雪帆等用古代衡器(权)和量器直接核算,所得结论1斤=250克,1两=16.625克(约减为15克),1升=200毫升。处方:生地250克,炙甘草60克,生姜45克,党参30克,桂枝45克,麦冬45克,麻仁60克,大枣30枚,阿胶30克,黄酒1000克。煎服法:先将上述前8味药浸泡于1600毫升水中近2小时,然后加入黄酒急火煎煮,滚后改为文火,约煎3小时大约煎到60毫升时,去药渣加入 早已浸泡烊化的阿胶,搅拌均匀,此时药汁像稠 厚的糖 浆,分早中晚3次服用。休息1~2天再服第二剂,此间可将留下的药渣再煎服一次。在此24例中,右90%以上的患者在接受本法治疗前也服用过为期不短的炙甘草汤及其加减方,然效不显著。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药物的剂量与是否用酒方面。可见黄酒是不可忽略的药物。本方剂量之大,是临床不多见的,经观察有半数患者服药后略有头昏,想睡觉,但能承受,余无不良反应(上海中医杂志)。

从上述的经验我们不难看出,使用炙甘草汤的技术环节需要注意剂量和煎服法。《岳美中医案集》“炙甘草汤治疗心动悸脉结代”一文中谈到了这个问题。文中说:“……仲景方药不传之秘在于用量,随处可以体会到,而此方尤显”。《经方实验录》载“唐君居春申,素有心脏病,每年买舟到香港,就诊于名医陈伯坛先生,先生用经方药量特重,如桂枝、生姜之属动以两计。大锅煎熬,药味奇辣,而唐君服之,疾辄良已……”在煎煮的溶媒方面,一定不能忽视用酒的经典要求。本方煎煮时加“清酒”久煎,则酒力不峻,且地黄麦冬乃阴柔之品,得酒之辛通,使补而不滞,故柯韵伯说“地黄麦冬得酒良“。观仲景用地黄入煎剂,多用酒煎煮,此也是经方定例。本方中的生地黄应为今之鲜地黄,由于鲜地黄一般药房不备,因此,只能用生地黄了。至于本方用麻子仁,应该是缓下药,为了防止大便干结,减轻病人排便时的心脏负荷。“清酒”今天多用黄酒。

再回过头来看方证,是不是仅仅凭借“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这句经文就可以用炙甘草汤了?换言之,临床识别炙甘草汤证仅仅满足于这句经文吗?答案是否定的!除了这些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对此,汤本求真可谓独具慧眼!《皇汉医学》说:“脉结代,心动悸者,有阴阳虚实之别。故若非确认为阳虚证,则不可妄用本方。”汉方医所说的“阳虚证”即是中医的阴虚证。又说:“但此以地黄为主药,则有脐下不仁及烦热之证。”《橘窗书影》载浅田宗伯治疗一名四十岁妇女,伤寒后,心中动悸甚,咽喉时迫急而少气,咽喉外壅肿如肉瘤(甲状腺肿大),脉虚数,形体羸瘦如柴,腹内虚软如贴(腹部凹陷),饮食不进。其父延余议方,余曰:舍炙甘草汤加桔梗,无适方也。连服其方,数旬动悸渐安,肌肉大生,咽喉壅肿自减,气息爽快,悠闲散步,云之后无恙。浅田宗伯多年的经验总结认为,炙甘草汤能滋养心血,滑润脉络,故不仅治动悸,而且对人迎(在甲状软骨外方,颈动脉搏动处)旁血脉凝滞,气急促迫者,亦有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炙甘草汤对于羸瘦而有烦热的病人比较适合。此案很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而该病以高代谢综合征为突出表现。地黄证的“烦热”多见于消耗体质。如果没有阴虚证,地黄、麦冬、阿胶、人参、大枣这些养阴药的使用证据又在哪里呢?这些宝贵经验对于经文有很好的补充作用,值得临床参考。

据报道,对复脉汤煎出液中19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含有丰富的氨基酸,9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含量高于牛乳、鸡蛋、肉类、面粉和大米。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的参麦注射液说明书谈到:人参麦冬注射液能强心升压,改善冠脉流量,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并有保护、修复心肌细胞及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这些也许就是炙甘草汤补血养阴复脉的基础所在吧。不过,虽然是滋阴剂,但并不是单纯用静药,而是动静结合,用七分阴药,三分阳药。阴药为体,阳药为用,避免了呆补的弊端,这种配伍值得我们借鉴。

注论精选

大塚敬节等:此方以心悸亢进(或有脉结代者)、营养衰退、皮肤枯燥、容易疲劳、手足烦热、口干、大便秘结等为适应证。但胃肠虚弱、食欲衰退、有下痢 倾向者不可使用。地黄、麦冬、阿胶有滋润清凉之效。滋润枯燥提高营养并能解除烦热,间接的有强心作用。麻子仁滋润肠壁有缓下作用。人参、桂枝、甘草有强心健胃效能。大枣、生姜能调和诸药促进吸收。故本方应用于心脏病、巴塞度氏病、产褥热、肺结核、喉头结核等。(《中医诊疗要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