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已悄然远去,很多人的心还在外面。一想到上班,整个人都不好了。 一天到晚困乏无力、哈欠连连。哪怕是睡足了,醒后也是精神不佳,过不了多久又开始犯困。 总是这样做什么都精力不济,无心也无力,太影响工作和生活了。究竟是什么导致的,又该怎么调理呢? 其实这种现象很普遍,有个常见的原因,就是脾阳不升。 ![]() 《中医大辞典》中记载:“脾阳就是脾的运化功能以及在运化活动过程中起温煦作用的阳气,它是人体阳气在脾脏方面的体现。” 脾阳是脾胃运化的动力之源。 脾的运化水谷、运化水液、升运清阳、温煦四肢肌肉等功能,都是脾阳完成的。 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脾阳充足,清阳上升至脑窍,人会觉得神清气爽,头脑灵活;同时身体也不容易积聚湿气、长结节或肌瘤。就像太阳出来,自然会冰雪消融。 若脾阳不足,清阳不升,浊气不降,则浊拥堵清窍,人会有“头重如裹”之感,疲劳乏力、身体困重。 同时还伴随一些其他表现,如:大便溏泻、腹胀、浮肿、虚胖、面色萎黄等——一副生命力不大旺盛的样子。 养阳气就是养生命之根本,尤其是脾阳。 脾喜燥恶湿,入夏这段时间湿邪多,脾阳不足的人容易受到影响,需要提前调理。而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升阳之物,当属生姜。 ![]() ![]()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阳气生长,用生姜养护阳气,事半功倍。 苏东坡素爱养生,《东坡杂记》曾记载:“钱塘净慈寺一僧人,年至耄耋,面色童相,问之,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验证了生姜对养阳的益处。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之功效。 此外,姜还能舒张毛细血管,增强血液循环,兴奋肠胃,帮助消化。脾阳弱的人,入夏要多吃姜。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姜的甲醇提取物能大大降低脂质、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姜的水提物可以通过兴奋M受体和阻滞Ca2 通道而达到降低血压作用[1]。 但是姜味辛辣刺激,很多人吃不惯。有两个含姜的食疗良方,搭配了其他不同味道的药食同源的食材,很好地中和了姜味,大部分人都能欣然接受。 ![]() ![]()
《圣济总录》中有一中药方“姜米散”,配方有橘皮、甘草、生姜、肉豆蔻、草豆蔻、大米等,此方有健脾止泻、行气消胀的功效。 不仅可以补脾胃助消化,还能起到温中祛湿和解表寒的作用,很适合胃中虚寒,吃冷食容易不舒服、甚至呕逆、腹泻的朋友。 平时吹空调怕冷,一到夏天就没什么食欲的人,喝上一段时间,胃口也会有好转。 姜米茶,可以看作简化版“姜米散”,在家里就可以炒制。它去掉了原方中的甘草和肉豆蔻、草豆蔻,更适合现代人的体质和口味。 姜米茶的炒制过程,类似于中药的炮制过程。将大米和生姜一起炒制,焦米香和姜香十足。 生姜片经炒制,辛燥之性得以减弱,对肠胃的刺激会明显减小,不会导致上火。 在这个过程中,米中的淀粉破坏分解形成一种活性炭物质,它可吸走肠胃中多余的油脂、水湿。 我们还可加入新会陈皮,增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力,焦米香更添柑橘清香。 如果想活血祛寒,还可以加入黄酒,加速身体新陈代谢。小火慢炒出馥郁、温暖的谷物香气。 “焦香入脾”,吃到焦香的食物,脾胃是舒服的,人是开心的。
这样做好的姜米茶,辣味很淡,味道微甜,就像“液体版的暖宝宝”。 喝完会感觉胃里暖暖的,仿佛升起一轮小太阳,将寒湿之气全都驱散了。 每天早晨饮一杯,让脾胃在温暖中苏醒、活跃起来。 ☝广告:点图进店,姜米茶带回家 脾阳虚的人消化功能差,不能温煦脾胃,用姜米茶最合适不过,既消食又补中焦阳气,暖身不伤胃。 平时常常脸色偏白、疲乏、白天困倦、昏沉、睡后不易醒,大便溏泻、吃多容易腹胀、腹痛、腰腹有赘肉的朋友,平时可多喝。 注意:阴虚体质、体内有实火(比如发烧)、孕妇和5岁以下儿童,均不建议用。 ![]() 升阳醒神,还有一个良方——醋泡姜。 醋泡姜为经典温通方,全方有温补脾阳、调脂消食、行气散寒及敛气止痛之效,适合脾胃虚弱者持之以恒地用以养阳、行气。 之前《中华医药》也曾出过一期关于国医大师路志正的节目。节目里,路老90多岁的高龄,精神状态却远胜很多年轻人。 他养生的秘诀,就是每天早上都会吃上几片醋泡姜。 好醋不伤胃 酸温、活血的醋直入肝经,养护肝脏,还能收敛姜的宣发之性,使姜性变得平和,从而避免了上火。一升一降,阳气得生、浊气自降,能很自然地清理痰湿浊气,让身体恢复平衡。 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最能升阳气,温养胃脏。而且一大早就胃口大开,感觉简直不要太好。 早上就吃3片,开启阳气满满一整天。 再喝点带姜香的醋,既可温中健脾,又可开胃醒脾,促进唾液分泌,达到“唤醒身体”的目的。 嚼一片,酸香甜脆,从喉咙到胃,一股热乎劲儿暖暖地滑下来,很爽很舒服。 阳虚、痰湿体质,有头晕、犯困、咳嗽、咳痰、赘肉多、胃痛、腹泻、四肢寒冷等症状的人,都可用它调理身体。 ☝广告:点图进店,尝尝姜香脆爽的醋泡仔姜 鲜嫩的头茬仔姜,搭配古法酿造老陈醋,高原深林蜂蜜的调和,让味道变得甘酸入口,清新爽脆。 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 人的头部是“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人体十二经和奇经八脉中的9条经脉循行于头部,50多个穴位也都聚集于此。 ![]() 如果头部经络气血不通畅,也会导致头痛、头晕等问题。 其实,这也是阳气无法顺利到达头部、清阳不升导致的结果,不单是由于阳气亏虚,更多还是因为经络淤堵,阻塞了阳气向上到头部的道路导致的。 经常梳头,可以通达全身阳气,有清心醒神、开窍宁神之效,还可以促进毛发生长。 头梳千遍,病少一半 梳头皮、颈部时,如果有明显颗粒、疼痛感,这就是经络淤堵的表现——可以增加这些部位的梳头次数。 每天100下,晨起睡前皆可。 早上起床后梳头,可及时将阳气调动到全身,让人精神焕发;而晚上梳头能消除大脑疲劳,有助于增强睡意,帮助入睡——这也是苏东坡最爱的助眠法。 平时经常头痛、头胀、困倦、乏力、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烦躁、焦虑的朋友,要经常梳头。 头发顺了,头皮轻了,阳气升了,脑子清亮了,烦恼自然也容易消了。 天然原木制成的梳子,是梳头养生的最佳选择。 ☝广告:点击图片,选一把心仪的经络梳 绿檀百年成材,吸收了满满的天地能量,木质坚硬紧密。 用它做成的经络梳,小巧易握,触感凉润。五个圆滑的穴位齿,齿端圆润如珠,用来点按穴位大小正好。 经常用经络梳梳头,可带走头皮的多余油脂,又不会拉扯头发,有利于保护发质。 用它对风池穴、百会穴,按、刮、压,可以生发阳气,很适合晨起后鼻塞、流涕、困倦的朋友。 图左风池,图右百会 现代人长期在伏案工作或看手机、电视,很容易导致颈肩僵硬。 在颈后和肩膀处,涂抹精油后,用经络按摩梳反复刮拭,尤其是肌肉僵硬、疼痛部位,可以大点力度、多刮几次。 身体有肝气郁结、脂肪肝、女性乳腺增生,或者甲状腺结节、胆囊炎、肝胆结石的朋友,可常用经络梳刮两边肝胆经。 注意:赠送的精油,孕妇慎用。 ![]() ![]() ![]() 阳光越灿烂,生命越顽强。 秋冬养阴,春夏养阳。 借助自然之力,化解心中焦虑, 以固生命之根本,护养长之能量。 愿你有更多阳气温暖相伴, 对抗躲不开的湿与寒,脾胃常安。 同时头脑清亮,遍体和畅。 ![]() |
|
来自: 新用户9362OW5Z > 《一一脾、胃病症诊断与治疗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