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艮卦智慧2|艮者,止也。艮卦的“艮止”之义怎么用呢?

 其德文化 2023-05-17 发布于广西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震者,动也。物不可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易经》《艮卦》的卦意里面,有层“止”意。这一点,不用怀疑,大家也不会有争议。

问题是,《易经》的《艮卦》,是怎么表达这层卦意的呢?《易经》《艮卦》的这层“止”意,该怎么理解呢?怎么用《易经》《艮卦》的这层“止”意呢?

很多初学《易经》的同志,即使通过《序卦传》的文字,了解到了《易经》《艮卦》的这层“止”意,恐怕也会对上面的这几个问题,还是会感到云里雾里,还是会觉得疑惑。

今天就上面的这几个问题,跟大家作个探讨分享,以便大家加深对《易经》《艮卦》的理解,并能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易经》《艮卦》的这层“止”意。这样,才不负中华民族的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这笔宝贵财富。

第一个问题,《易经》的《艮卦》,是怎么表达这层“止”意的呢?《易经》《艮卦》表达这层卦意,用的是《艮卦》的卦象。

艮卦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六爻《艮卦》,由两个三爻基本卦,上下组合而成,上艮下艮、内艮外艮而成六爻的《艮卦》。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大家一看就能明白,不用做过多的解读。

读《易经》64个六爻卦的卦象,我们都可以通过化复杂为简单的办法,通过观察上卦、下卦的基本卦象,来合成一幅6爻卦的卦象。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观察上卦、下卦的基本卦象,来合成的这幅6爻卦的卦象,只是6爻卦众多卦象中的其中一象;

通过6爻卦的卦象,来理解6爻卦的卦意的时候,万万不可以,只执着于这一象。这是跟初学易经的同志,特别要强调的一点。

组成6爻《艮卦》的两个基本卦,都是3爻基本卦艮卦,而3爻艮卦,最基本的象,是“山”。

所以看到6爻《艮卦》,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幅,一座山连着一座山,山外有山、山山相连的画像。

古代交通、道路不便,大山除了阻碍交通,让人无法继续前进,停止下来以外,还有可能是山里的毒虫猛兽,或者住着和自己不一样的族群,让人不敢贸然前往,而止于山前。

一座大山,就已经让人有止于山前之意了,更何况是两座大山,更何况是连绵不已的大山。连绵不已的大山,会让人的“止”意,油然而生。

象以载意,象以达意,这是在文字产生以前,《易经》表达卦意的一种最原始的方式,文字发明以后,人们执迷于文字,反而忘记了这种最原始的达意方式。

易经的6爻《艮卦》,通过一幅山山相连的画像,表达了6爻《艮卦》的这层“止”意。

那么,该怎么理解《易经》《艮卦》的这层“止”意呢?《易经》的作者,在画了这么一幅山山相连的画以后,有没有?跟周围的人说,他画这幅画的用意。有没有?跟周围的人说,怎么去理解这幅画后面的这层“止”意?这个已经无法考证。

幸运的是,有人在这幅画的后面,留下了注解,留下了文字,让我们直到今天,还有可能通过这些文字,去窥探《易经》作者,最初的原意。

通过这幅画后面留下来的那些文字,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易经》《艮卦》卦象后面的这层“止”意,含义之丰富,远超想象。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艮卦》卦辞里面的“止”意,暂且不说,光是《艮卦》《彖辞》的“止”意,就能让人受用无穷。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谁要是不能做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最后一定倒霉,俗话叫做“背时”。

《艮卦》《彖辞》的“止”意,除了“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以外,《艮卦》《彖辞》的“艮其止,止其所”,就是儒家经典《大学》里面,“知止”二字的来源。

为了儒家经典《大学》里面的“知止”二字,含义之大,有人专门写了一本《止学》,进行论述。

《艮卦》《彖辞》的“止”意之用,除了阳春白雪的,儒家经典《大学》“知止”之用以外,还可以有下里巴人的世俗之用。

下里巴人的“止”意世俗之用,在《艮卦》《彖辞》中的第三句话:上下敌应,不相与也。

上下敌应,不相与也。这层“止”意的用处之大,又不仅仅是用于下里巴人的世俗之用。上下敌应,不相与也。这层“止”意的用处之大,大可治国,大可平天下。有意者,可再详参,感谢阅读!!!

  想家了,就嗦碗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