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思维为牵引,她找到了开启学生内驱力的“阀门”

 张福涛lu70kpm9 2023-05-17 发布于山东
执教30载,她在不断启迪学生的过程中迭代自己。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教师钟志英始终根植学生思维与素养的提升,以激发学生内驱力为教学的核心,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搭建课堂的支架,致力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本文为“寻道思维型教学之教师篇”系列报道第四十篇。

图片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教师 钟志英

本文共4905字,仔细阅读需13分钟

编辑/肖静   统筹/孙习涵

本文为思维智汇743篇原创文章

周三

专业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 怎样以提问挖掘学生的内驱力?

※ 如何在单元教学中持续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立足素养,如何让学生将语言用起来?

从教将近30年,谈起做教师的契机与初心,钟志英回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与遇到的老师——她时常看到母亲为他人答疑解惑,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教育的种子;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好老师更坚定了她要做一名教师的想法。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钟志英也感受到教师这项职业的挑战性:“自己上学的时候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但做了老师之后发现,学生在学习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老师去费一番心思才能教会一点”。也正因为这些困难,她更加坚定自己要做一个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的教师。

在此过程中,她也受到了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启发,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重视学生思维与内驱力的培养,借助晨读活动实现学科能力的应用与迁移。在孜孜不倦的教学探索中,钟志英曾三次获得“海淀区区级学科带头人”的称号。


启发思维
用提问撬动学生内驱力
钟志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不会提问。因此,如何撬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她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关键命题。
作为教师,她认为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敢提问,同时还要提高提问的质量,从而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进一步让学生能够学会探究对于学习较困难的班级,她往往更加重视提问的作用,期望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逐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而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对英语这门学科更感兴趣。
图片
钟志英与学生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胡卫平教授曾提出,有三大因素决定孩子能不能学好,第一是“想不想学”,即是否拥有学习动机;其次是“会不会学”,即是否掌握学习方法;第三是“会不会思考”,即是否发展了思维能力。这样的观点也给了钟志英很多的启发,同时也验证了她本人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

在北师大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三单元的教学中,钟志英发现学生普遍对于单元主题“节日”比较熟悉,缺乏新鲜感,学习的兴致不高。

因此,她在本单元的初始课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过节?以这个问题开启整个单元的教学,让学生在后续每一课的学习中,通过精读、深读文本,挖掘文本内涵,感悟到不论哪个国家、什么节日,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图片
钟志英在课堂上

具体以Lesson 4 Christmas一课为例,钟志英经过试讲与访谈,发现学生对于英国的圣诞节文化理解很浅层,而且忽视了人们过节时的情感体会。结合学生的学情,她基于教材中的几项练习,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如下调整与整合:

(1)教材中的Exercise 1,在图中找关键词,学习圣诞节相关词汇。因为学生初中学过一篇有关圣诞节的文章,此处所列的词汇并不是学生真正的生词。所以将本练习调整成了Brainstorm,既回顾了学生已有知识,也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2)教材中的Exercise 2,在文章中找出这些关键词,同时找出文章还提到了什么有关圣诞节的东西。本环节调节为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直接画出没有预测到的内容,进而发现真正的英国的圣诞节和自己想象中的圣诞节的不同,让学生一下子抓住文化的差异。

(3)教材中的Exercise 3,对一些圣诞活动进行排序。通过试讲教师发现此活动有两个问题:一是文中两次提到唱圣诞颂歌,会有歧义;二是这里所选的活动并不全面,学生也应该掌握其他活动。因此,本环节改成了一边读课文,一边构建思维导图,更利于学生对于文章结构以及圣诞活动的掌握。

(4)教材中的Exercise 4,通过几个Multipl-choice练习,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即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有回文意识。本环节设置为问答分析,找出clues,同时分析和体会作者字面下的情感。

(5)通过试讲,教师发现学生输出时更多的是在介绍在某个节日我们可以做什么,而不是我做了什么,缺乏情感的表露。因此在本环节,最终设计的输出活动为“分享自己对于某个节日的记忆”。学生回顾某个自己记忆深刻的节日,就说明这个节日带给了自己感情上的愉悦,相应地,在叙述过程中就会从遣词造句上有所流露。同时教师给出输出范例,更利于学生模仿和思考,完成最终的输出活动。
图片
学生汇报“育新日”主题活动

为了更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参与感”,让学生体会到节日中所包含的情感内涵,她设计了一个单元综合性任务。要求学生学习本单元后,为学校设计一个全校都能参与的“育新日”

在学生进行活动之前,为学生提供了支架问题,例如人员如何分配、活动如何组织、有什么样的形式等等,让学生的活动设计更方向性。为了让学生更主动地思考,钟志英要求各小组在设计活动时不要跨组交流,而是提出各自的疑问与老师进行交流,再不断完善小组活动设计。

后续,有一组学生以十年聚首为主题设计的“育新日”,让钟志英感受颇深,也看到了学生对于该活动的认真思考。正是通过这样的活动,钟志英发现学生逐渐愿意去思考与提问,对于教材上的文本也不再抵触,有了自己的思考之后,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所提高

图片
学生汇报“育新日”主题活动

授人以渔
用兴趣为思维培养穿针引线
“我一直认为,作为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绝对重于知识本身的传授。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工作中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而思维型教学理论为我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支架,证明了我的路没有走错”,钟志英表示。

在系统地学习思维型教学理论之后,她逐渐发现“授人以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不断地追问,促进学生去思考问题,同时要尽量地设计有意思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用英语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怎样持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钟志英有自己的思考。她认为,通常在单元的第一课时,都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立足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教学。

在学情分析时,她会重点会关注学生的“未知”,挖掘出学生自以为很了解实际上却并不了解的内容,实现认知冲突。以学生的认知冲突为起点,再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基于阅读和理解去挖掘、思考与探究,实现自主建构的过程。“从这些入手,学生才真的有所获”钟志英表示。

图片
▲钟志英

以北师大版本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一第二单元“Success”的教学为例,钟志英与组内教师在观察学生时发现,现在的孩子缺乏一种学习的“猛劲儿”,而本单元的主题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劲头的契机。因此,她带着备课组的两位年轻教师一起发散思维,共同设计了本单元的教学。

对于这一主题,学生在高一年级学习过类似的内容“The Admirable”,通过直观分析伟人的事迹体会成功的内涵。在思维水平上,学生对于成功有直观的、感性的理解,对于成功和金钱、荣誉的关系,对于如何获取成功,有自己的认知。在语言能力上,学生对于如何表述成功与金钱的关系,以及如何获取成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此外,部分学生在对于成功的内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对于如何获取成功,学生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思维的深度仍然不够。

本单元的学习安排在期中考试前后,在本次考试中有的学生考得很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不能够持续努力;有学生考得不好,深受打击,但不能够正确地归因,进而行动上跟不上,不愿意继续努力。

图片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结合学生学情,她与备课组的其他教师从以下三个维度来带领学生对这个小的观念进行理解。首先通过学生描述的问题,锁定学生“缺乏内驱力”这一问题;其次结合Lesson3的文本,引导学生明晰内驱力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学习补充文本,让学生知道如何激发内驱力。综上,备课组在该板块设计了如下问题链。
What does inner drive bring to Molly?

What can inner drive bring to us?

How can we find or maintain our inner drive?

How does Molly find her inner drive?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useful one? Why?

通过问题链的设计追问,首先从文本入手,内驱力给主人翁带来了哪些成长?接着让学生思考,内驱力可以给我们每一个人带来什么?最后,如何去驱动我们的内驱力呢?引入下一个环节。

在该板块的教学中,备课组通过教材入手,以旧带新,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核心问题。通过拓展阅读,及时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更为实际地帮助他们找到更多的方法去寻找和保持内驱力。

除此以外,教师们还开展了课前的问卷调查,让学生选出班级里最有内驱力的两名学生,并采访他们获得驱动内驱力的方法。让学生从课本走向实际生活,对这一个问题进行透彻探究,为后续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图片

其次,针对部分学生努力持续性不够的问题,备课组首先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创设情境,用图片、视频和问题来激活学生背景知识,激发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复现本单元学过的中外成功人士的经历和其成功秘诀,联系实际,在看视频之前对本课话题进行预测“一个人成功后,他/她会一直保持成功吗?”,引导学生开始思考“成功是否能一直持续下去”

随后让学生了解并复述演讲者Richard在创业成功-失败-再成功的经历,配合问题链的设计,把整段的演讲视频进行拆分,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一步一步打破他们自己对成功的固有印象,深入理解成功并非一劳永逸,而是需要其不忘初心,持续不断地为之奋斗的过程。

图片
▲学习单一

最后,通过学生自主提炼演讲的结构与语言,并结合自身或其他名人的经历,当堂生成出一个以“成功不仅是我们如何获得成功,也是我们如何保持成功”为题的演讲,从而落实演讲格式和语言的运用,并阐述他们自己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和对“成功”的理解。

图片
▲单元教学评价量表:生活中的成功案例

针对另一部分学生面对失败后一蹶不振的问题,钟志英在单元第三个板块选取了在学生群体中较被熟知的J.K罗琳与乔布斯的故事,补充Reading Club,以两人对失败的看法为认知冲突的“引发器”,再通过问题链的追问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配合学习单,让学生在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对这些新信息一边整合一边感悟,从而引发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图片
学习单二

根植素养
教会学生“用”语言
英语的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钟志英认为,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能力。“你说不出来,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包括文化意识也是在语言的形式上体现出来的,所以语言是最根基的东西”,她表示。

不仅如此,钟志英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时候还很害羞,也说不出完整的句子。为了让学生更敢于表达自己,将语言用起来,她想到了英语中常见的presentation。但她也发现,很多的presentation都流于形式。

因此,她决定从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出发,让学生先去找素材,采取组稿或者做课件的形式,通过抓阄排好序号,每个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做一次10分钟的presentation。钟志英认为,让学生从兴趣点出发能够让他们更敢说也更肯说,进而能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图片
▲钟志英与学生在课堂上

在学生做presentation的时候,钟志英要求学生可以拿着小卡片或提纲,但是尽量要脱稿,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有一个女生令她印象很深刻,不拿稿就一个字都不会说,紧张得不行。为了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同时帮助他们迈出第一步,钟志英往往会鼓励学生“肯定能行”她还尝试过让学生将自己打印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学生“看图说话”,不用完全按照稿子去念,而是用英语表达出你想要介绍的东西,像使用母语一样去使用英语。

学生讲完之后,钟志英会进行点评与建议,她会告诉学生“我看到/听到了什么”。比如看到学生的手不断地挥舞,就说明他有点紧张,她就会告诉学生在下一次演讲的时候手可以放在哪个位置;再比如她听到学生发音不标准,也会记录和复述下来给学生提出建议。从她看到和听到的真实感受出发,告诉学生去认真对待presentation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建议,并感知到在他人眼中的自己,从而去优化自己的演讲。

最开始,钟志英是自己来做这件事,在学生熟悉之后,她会让学生去互评,互相说说自己“看到/听到了什么”,去给演讲的同学提出表扬,同时再给出一个建议,或是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让演讲的同学去解答。

图片
▲钟志英与学生

通过这样的活动,她发现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在演讲的时候也变得更加有逻辑。通过同伴之间的互评,也引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例如某个学生对某一个科学家特别感兴趣,他就会在演讲之前充分地了解该人物的生平以及在科研上的成就,进而对科学与英语两门学科更加感兴趣,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

钟志英一直坚持的presentation也给她的学生们带来了长远的影响。有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回母校探望老师时,都会告诉她自己多么受益于这项活动。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在英语演讲与表达方面优于其他人,在班级中崭露头角,能够做到不仅敢说,而且会说,同时去帮助那些不敢做presentation的同学,进而让整个人都变得非常自信,也得到了很多演讲与表达的机会。

图片
▲毕业生对于presentation的反馈

通过这项活动,钟志英的学生真正将语言用了起来,并能够基于自己的分析给出不同的观点,形成了良好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始终是钟志英教学的核心,她认为,自己喜欢与学生沟通、观察学生进而优化自己的教学是她最大的优点。在学习完一个理论之后,她总会大胆地尝试,迈出实践的第一步。在实践的过程中去观察学生的变化,走到学生中间去调研改变的效果,让自己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


撰文 | 肖静

编辑 | 肖静

统筹 | 孙习涵

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为思维智汇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