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瑞:初中生人际交往特点、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

 李功随 2023-05-17 发布于内蒙古
本文共4321字 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文章图片1
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具有交往意愿,积极主动参与交往,并且表现出有效和适宜的交往行为,从而使自身与他人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的能力。人际交往是初中阶段学生面临的重要发展任务,与其心理健康、学业效能、社会适应有密切联系。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聚焦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不仅为青少年自身健全人格发展奠定基础,而且对于促进青少年核心素养发展,提升其应对未来变化能力,具有深远影响与现实意义。

文章图片2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发展的加速期,也是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初中阶段,青少年面临着自我认同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任务,重要他人逐渐从师长、父母过渡到同伴,人际关系网络及交往对象出现了新的变化;随着大脑发育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生社会交往认知、归因也体现出新的特点;处在青春激荡时期,内心冲突、情绪两极化增加也会给初中生带来独特的交往困惑。探索初中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问题,进而寻找有效的应对路径,对提升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情感能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文章图片3

进入初中阶段,青少年由于生理的成熟、思维水平的提升、周围环境的变化、发展任务的拓展,人际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人际交往动力、交往认知、交往情绪及交往技能方面,呈现出一定独特性。

1.“小团体”交往动力较强


初中生处在青春前期,随着自我意识发展,逐渐摆脱对父母的情感依赖,个体具有交往愿望并具有主动进行人际交往的意识,交往动力性和主动性增强。初中生开始思考如何交朋友,会积极寻求与同龄人的交往,渴望与异性交往,建立广阔的人际交往网络。尤其希望形成更为亲密的小团体,在小团体中得到同伴的接纳、尊重、理解与支持,情感、行为逐渐社会化,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

2.交往认知不断发展分化


人际交往认知是指个体对人际交往重要性以及交往规则等微妙关系的认识。初中生处在逻辑思维发展的快速期,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水平不断发展,能够逐渐意识到“乐群”“宜人性”的重要性及对自身情绪、学习及生活的影响。初中生也在自我探索过程中,通过自身体验加深对交往规则的认识。随着交往媒介、交往群体变化,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规则不断分化,对现实交往、网络交往等规则都有所了解。由于自我中心、认知不全面等局限,以及受家庭成长环境、个性特征的影响,也容易出现个体交往认知水平的分化,部分学生认知水平偏高,部分学生出现认知偏差或交往困扰。

3.交往情绪易波动


初中生处在青春前期,一方面渴望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同伴接纳和情感支持,体会友谊、交往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包括人际交往的效能感、信任感、自尊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由于青春期的敏感、情绪不稳定,心理发展的矛盾性,初中生也常常面临交往选择、冲突解决等困境,常常表现出多疑、冲动、脆弱、疏离等情绪波动。情绪理解、调控的能力也制约着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影响其人际关系及人际适应。

4.交往技能亟待提升


交往技能是初中生在人际情境下展现出的适当行为表现。初中生处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关注自我较多,考虑他人及环境因素不足,往往以“经验模式”处理人际情境,缺乏交往技能的储备,交往技能处于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观点采择能力、对他人提供支持的亲社会行为不充分,一定程度上也缺乏沟通方法策略,容易出现与同伴关系不稳定,与父母及教师关系不良等。研究发现,男女交往技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人际交往水平高于男生。整体来看,初中生人际交往技能有待进一步促进提升。

文章图片4

初中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处在闭锁与开放、独立与依赖、渴求与压抑的矛盾时期,行为决策不成熟,加上交往规则、交往技能的欠缺,容易在与同伴、父母、教师的交往中出现适应不良及各种交往问题。

文章图片5

1.孤独体验强烈


初中生渴望获得亲密的同伴关系,但在审视与自我、他人关系时不够全面,对关系分层化认识不清,建立和维系与他人关系的能力不足,交往需求与交往能力不匹配,在建立良好同伴关系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扰。部分学生难以融入“小团体”,缺乏亲密朋友;部分学生与大部分同伴关系比较疏远,缺乏归属感;还有学生难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独来独往,社会支持网络弱。上述情形都会导致初中生孤独感的出现。

2.社交退缩


初中生在青春期容易产生剧烈的情绪变化,而情绪应对往往又会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不良人际关系可能使学生产生焦虑感、烦躁感,甚至恐惧感,导致出现交往退缩现象。人际关系质量影响学生的社交行为,不良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往往导致学生缺乏人际交往效能感,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等负性归因,甚至出现一定的关系对抗,与同学、教师关系疏远,出现交往退缩。

3.内心活动丰富


初中生处在“假想观众”的自我关注期,尤其常常将同伴视为镜子,通过与同伴的互动折射出对自我的看法与评价,同时在认知方面过分在意其他人的评价,往往在人际交往中,内心活动频繁,心绪波动大,过分沉浸在自我情绪与自我感受中,按自己的意愿揣测对方,忽略换位思考,影响了人际交往互动。

由于初中生内心比较敏感,交往过程中的点滴都容易被放大,人际不安全感强、内心冲突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交往情境的处理应对,影响了支持、共情等积极交往行为的产生。

4.交往边界模糊


恰当人际边界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初中生对于人际交往的认知还不全面,相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边界模糊不清、友谊中过分紧密(不分你我)、相见容易相处难(不懂维护)等多种情形,导致陷入交往困境,甚至出现不爱上学、讨厌学习等影响社会功能的不良后果。随着生理逐渐成熟,初中生产生性意识,在与异性的交往过程中,部分学生把握不好交往界限和尺度,出现过度亲密等问题,影响了身心健康。

5.沉溺于非现实性社交


初中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稳定,社会阅历及分析问题能力有限,信息分辨及选择能力有待提升,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交往需求往往借助网络等媒介在虚拟现实中实现。初中生中流行的“饭圈”,即作为相同明星的“粉丝”聚在一起,因追星而交往;由于共同爱好的游戏形成的网络圈;在社交网络上聊天形成的朋友圈等,都具有符号化、间接化、虚拟化等非现实交往特点。非现实交往在满足初中生一定社交愿望的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现实交往意愿降低、情感联结脆弱、网络过度沉溺、盲目攀比、身心健康受损等负面现象。

6.亲子矛盾凸显


随着独立性、自主性的增强,初中生的重要他人逐渐从家庭转换到同伴,与父母的交往水平降低,甚至有研究发现,中学生与陌生成人的关系好于与父母、教师的关系。初中生希望与父母平等对话,获得更多自主权,但由于控制情绪和行为能力偏弱,父母若不及时调整亲子沟通方式与应对模式,容易出现亲子代沟,形成紧张、不和谐的关系,甚至出现“限制”与“反限制”、“反抗”与“被反抗”等冲突。

文章图片6

人际交往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青少年社会能力发展及社会适应的关键举措,对提升初中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影响。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受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生态系统的多重因素影响,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对初中生交往能力有显著预测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依恋也与其社会交往息息相关。因此,可从学校及家庭交往环境创设及积极交往行为促进等方面培养初中生的社会交往及沟通能力。

文章图片7

1.依托专题课程,培养学生交往技能


专题课程是促进学生了解交往知识、学习交往技能的主渠道。学校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借助心理课或道德与法治课,整体设计并推进人际交往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策略与方法。专题课要选取贴近学生成长、围绕学生实际痛点的话题,如交往边界、同伴沟通、亲子冲突解决等,并细化为如何欣赏、如何赞美、如何调适等具体专题,形成学段递进的主题系列。通过案例引入等形式介绍人际交往意义、原则,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人际交往的知识储备;借助情境体验、情景剧等路径,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场景下,学习倾听、共情、支持、合作等交往技能。

2.优化班级环境,营造积极人际互动氛围


班级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动力场,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班级文化有利于调动师生、生生积极正向的社会交往,形成良性的人际互动;相反,不良班级氛围则容易造成班级人际关系的紧张与疏远,导致班级的凝聚力下降。因此,有必要营造良好的班级交往环境,让班级成为学生人际交往的练习场与体验场。

班主任可以开展课前调查,基于学生更关注、亟待解决的真实问题,组织召开班会,通过明理、游戏、辩论等多种形式,聚焦人际交往问题解决。同时,在班级管理中组织丰富的班级活动,创设更多交往机会,促进学生的多元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探索交往策略,增进尊重理解,促进沟通协作,调动关心关爱,发挥班级的人际互动优势及价值。

3.开展特色活动,创设人际交往情境


实践活动是初中生人际交往互动的有效载体,学校可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人际感知,体会人际交往的乐趣,践行交往策略。拓展训练类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活动体验,调动学生合作、交流与反思,引导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体会交往规则与交往界限,收获交往经验。学校还可以借助综合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平台,让学生走进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会观察、对话与倾听,锻炼人际交往技能。

4.积极开展学生组织活动,增进同伴辅导与同伴互助


许多学校建立了社团、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组织,具有促进人际交往及人际互动的天然优势,成为广大初中生构建人际关系的重要媒介。学生组织由于成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兴趣及爱好,能够搭建跨班级、跨年级的人际交流平台,实现同伴间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学习与不同人打交道,获得人际归属感,表达情感与需求,掌握人际交往技巧,相互理解合作,认识新的伙伴,发展友谊,发展个人才干及能力。

5.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助力家长亲子沟通能提升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亲子间人际互动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具有重要影响。鉴于初中阶段亲子矛盾多的现状,学校可借助家委会、家长课堂、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体验,为家长提供亲子沟通的策略方法,更新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及教育策略,营造良好的家庭人际互动氛围,通过积极的亲子沟通示范,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杂志2023年第5期。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在读博士
微信编辑|leaxyi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编辑:《中国教师》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