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致俊 | 王姓的传统文化

 天下孝义人 2023-05-17 发布于北京

往期回顾 

·  南下湖南干部卫思忠

·  探访孝义恒兴堡

作者:王致俊



01

郡望、堂号和堂联祠联

郡望。所谓的“郡望”就是我国从战国至隋唐宋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名。也是显贵世族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的标志,及宗族姓氏起源、兴盛和分宗的特定宗籍。这一郡望宗籍,不论历史发展、社会变更、宗族迁徙,都是不可改变的。故具有宗族籍贯的一贯性与严肃性。王姓的郡望,据《广韵》记载,最著名的有二十一处即:太原(今山西省太原西南)、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南)、陈留(今河南省开封东南)、东海(今山东郯城北)、高平(今山东巨野南)、京兆(今陕西长安)、天水(今甘肃通渭西北)、东平(今山东东平东)、新蔡(今河南新蔡)、新野(今河南新野)、山阳(今山东金乡西北)、中山(今河北省定州)、章武(今河北大城)、东莱(今山东莱州)、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金城(今甘肃永靖西北)、海汉(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长沙(今湖南长沙)、堂野(今江苏六合)、河南(今洛阳东北)。中华王氏见于太原宗籍的,已有2600年的历史。而太原郡的历史也有2250多年,为王姓二十一郡望之首。

堂号。所谓的“堂号”,简单地说,就是祠堂的名称或称号。在旧时中国各姓祠堂正门上方,往往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XX堂”。在海外的宗亲社团和各姓联谊会所,也都挂有写着“XX堂”的牌匾和灯笼。这就是中国人的堂号。

堂号不仅是用在祠堂,也多用在家谱、店铺、书斋、厅堂及礼簿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品具上的。比如在口袋、钱袋、斗、簿箩、簸箕、灯笼等上面书写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本族世代相传的堂号。

王姓堂号甚多,下面列举比较著名的一些堂号有:“太原堂”、“琅琊堂”、“三槐堂”、“槐荫堂”等等。其中“三槐堂”最为著名。所谓“三槐堂”号,典出宋朝的兵部尚书王祐,王祐在五代时汉国之际最为显耀,他历事宋太祖、宋太宗。他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文武忠孝集一身,天下都盼他当宰相。但由于他为人太正直,一时受到奸臣的嫉妒。他在自己的后院中栽了三棵槐树,既气氛又有信心地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会做三公的”。后来其子王旦果然当了宰相,他的孙子王素又做了宋仁宗时的工部尚书。王氏族人遂称这支王氏宗族为“三槐”王氏,并将宗族祠堂命名为“三槐堂”。王祐曾孙王巩,文彩出众,与苏轼友善。苏轼为之作《三槐堂铭》。从此,三槐堂扬名天下,成为王姓子孙后代通用的堂名。

堂联、祠联。与堂号密切相关的家族文化种类是堂联。堂联亦称祠联,主要用于家族祠堂。但堂联又不完全是祠联,而是祠联中的一类。祠联有通用与专用之分。

通用祠联:即各姓氏祠堂均可通用之楹联,内容多为反映对先祖的崇拜及绍继祖风、光耀门闾等。比如:“祖力永扶家道盛,宗光常照子孙贤”。此言先祖庇佑的恩泽。通用祠联,可视为祠联中的“大路货”,用之各祠而皆准。

专用祠联:即只能用于某一特定姓氏家族的祠堂。其内容与该姓氏的历史渊源,家族名人之崇高业绩密切相关。所以,专用祠联具有约定俗成的“专利权”和“专一性”。反映王姓祖先业绩的祠联则不能用于李姓,否则王冠李戴。这类专用祠联之所以又称为姓氏家族的堂联,其原因就在于此。这是祠堂与堂联的第一个区别;第二个区别是祠联中的通用祠联,一般只适合祠堂专用。而专用祠联则用途较广,既可用于祠堂,也可用于家族个人居住厅堂、书斋,以及家族共建的学堂、纪念物和山庄等。

王姓堂联、祠联甚多,现列举部分如下:

王姓宗祠四言通用联。“太原望族;东晋名家”。(注:上联典指东晋王敦;下联典指东晋王导。

王姓宗祠七言及以上通用联。“黄槐青箱千秋秀;紫气红鹅万年春”。(注:上联典指王佑、王导、王安石、王阳明、王夫之等,比喻王氏家族礼义传家,诗书教子,人才济济,尤善整章建制;下联典指轩辕皇帝王羲之、王献之等,说明王氏家族乃帝王之苗苗,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迁史前稽轩昊,由来遵远祖”;“明图可按姫王,自昔证同宗”。(注:全联典出王氏得姓源流出自姬姓,系出周灵王太子晋,而其祖根一直可上溯至黄帝轩辕氏,这在司马迁的《史记》与明代余姚王氏族谱所辑宋代《御制太原王氏世荣悠远谱系图》中均有明确记载。



02

南船头王氏铺面、商号、典当和学堂

南船头王氏来自何地?祖辈口耳相传:“太原王氏也。于大明朝洪武至永乐年间,由始祖王公柱奉命,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移居山西汾州孝邑东乡王庄里七甲南船头村”。历经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朝代,迄今已有近650年的历史,繁衍子孙27代。

据史籍记载,自明朝以来,南船头有三大姓氏即:师、王、侯。当时王氏家族最大,人囗众多,是当地有名的富商。到明嘉靖年间,村里的其他姓氏居民才逐渐多了起来。王氏经商致富后,施善行仁,造福桑梓,深得乡人的敬重。据祖辈相传,在清乾隆年间,洪水泛滥,汾河改道大水由北向南穿村而过,因地处汾河南岸,为一古河渡口,洪水直灌村庄,房屋倒塌。将村庄一冲为二,所以冲到北边的叫北船头,现属汾阳管辖。为此,王氏前先组织村人修建了桥梁、堰坝和扶村堰。从此,村庄和田禾不再被水淹没,功不可灭。约在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又组织带领村人修建了龙天庙,其高出地平面四米多的地基,就是由王氏前先组织出资、出人,利用二年半的时间垫筑起来的。龙天庙座落在前街东囗路南,坐北朝南,三进院格局。2006年由孝义市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村里所建龙天庙地基似船形,故将村名称之为南船头,一直沿用至今。

南船头王氏,族大人多,田产颇巨,原有商号、铺面、典当也不少。今将王氏祖上开创的比较有名的商号、铺面、学堂列述如下:

酒铺。古时村里的酒铺、店铺大都是有文化、有钱人开设的,早在清嘉庆年间,一世祖王公守庆,出银580两在南船头村创办了“泰兴永酒铺,系全家日日经营的座商。因生意红火,时人皆称“酒铺里”。此为孝义东乡一带最早的酒铺,位于南船头村前街中端路北王氏二进院沿街南房(后出卖与本村闫天叙,现已拆除修建为大队办公室)。

商号。据老人相传,晚清时期,一世祖王公守庆在村经营酒铺致富后,将酒铺交给其长子王国明经营,他带领次子王国治、三子王国彦,辗转河北平谷开设了一处沿街商铺。其商号为“裕顺号,规模较大,商品齐全。不仅经营日用杂品,烟酒副食糖、油盐酱醋茶,而且还经营粮油米面。生意大发后,将裕顺号交由其次子国治经销,他又率其三子国彦在湖南开设商铺,专营绸缎布匹,其商号为“槐荣堂。后来其三个儿子又先后创办了“永庆堂柏庆堂三多堂等商号。到明末清初,王氏祠堂落成后,族人遂将镌刻有槐荣堂三个大字的牌匾作为祠堂的名称,悬挂在正殿门上额。为使后人每提起自己的堂号或商号,便知本族的来源,不忘先祖的功德,特将王氏总堂号槐荣堂”解意如下:槐荣堂是以王氏始迁祖王公柱的发源地来作为自己的堂号。槐,意为先祖乃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徙而来;荣,指始迁祖王柱定居南船头以来,人才两旺,久兴不衰。济困扶危,为德于乡。故将王氏祠堂命名为槐荣堂。从此,槐荣堂便成为王氏后裔店铺、书斋、生活器具、礼簿等通用的堂号。

典当。所谓的“典当”,简单地说,典和当,也说典押;即当铺。典,一方把土地或房屋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二世祖“国”字辈弟兄一生经商,在河北、湖南、湖北等地,都开创了自己的商号。后来三世祖“丕”字辈弟兄又在湖北、湖南和孝邑官帽村(即今南小堡村)开设了工商典当行。如湖南嶺北专营典当业的“裕兴当、湖北专营什货的復兴裕、孝邑官帽村专营典当业的裕昌当等。现有家存“国”字辈、“丕”字辈弟兄分家时亲立的分单为证。

学堂。即学校。古时儿童教育形式有:家塾、族塾、村塾和坐馆。一般较大的村落才设有村塾。南船头王氏家族世代重视教育,在嘉庆年间,王氏祠堂就设有家塾,主要招收本族和贫困家庭子弟有志于学而无力从师者就读。由本族文化程度高者为塾师。自选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朱子家训》等,目的是达到识字,会打算盘、记账,以满足日常工作所需。一般不误农事,直到清末方止。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