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见:五代十国的南北茶事

 liuhuirong 2023-05-18 发布于湖北

《中国茶史》

节选:

第十一章 政局纷乱茶仍香

28 五代十国的南北茶事(b)

五代十国时期,军事上南北对立,然而远距离商贸活动并未断绝。

南唐境内的茶叶,常常被商人运到契丹出卖,黄河北岸地区的富商,也到淮南买茶叶,运回来牟利。后汉也曾允许商人前往湘潭买茶。不过,这些茶商在漫长的路途中,常常受到各地官吏的掠夺。

后唐时期的泰宁军节度使、青州节度使房知温,收藏茶叶数千斤。在他死后,其子房彦儒将茶叶进献给朝廷,便有茶叶一千五百斤。

襄州今之湖北襄阳是南北茶商转运茶叶的枢纽之地,襄州节度使安从进,一年两度向北方王朝进献茶叶,每次都超过一万斤。安州今之湖北安陆的安远军节度使李金全,也曾一次进贡茶叶三千斤。

襄州节度使安从进和安远军节度使李金全,他们的茶叶都来自路过的茶商。数量说明,官吏们的暴力掠夺行为何等严重,在如何损害正常的茶叶贸易。

五代十国时期的各个小朝廷,不但汉族,就是后唐、后晋和后汉这些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尚茶之风日见明显,贡赐之制日见繁多,对由南方而来的茶商的赋税征缴也日见提升,渐渐地既繁且重。

后唐明宗李嗣源,先唐晋王李克用的养子,本是沙陀族人,以骁勇知名,辅佐李存勖建立后唐,屡立战功,继位称帝后,杀灭贪腐,褒升廉吏,救助民间疾苦,政治经济小康。省司及诸府都有税茶场院设置,“自湖南至京,六七处纳税,以至商旅不通”。从南方茶区到京城汴梁即今河南开封,茶贸道路漫长,收税关卡有六七处,商户集聚严重,以致于不能通畅。

南楚马家政权,以茶业受益,其皇帝马殷,听从湖南留后、都军判官高郁的建议,于汴京及襄、唐、郢、复等州,设置邸务机构,用来销售茶叶,居然得到得“十倍之利”。“听民自摘山茗,筹募户置邸阁居茗,号八床主人,卖于北客,收其征以赡军,岁数十万”。连年“令民造茶,而收其税”,年复一年,支持民间制作茶饼,增加税收,“湖南由此富强”。

蜀州、邛州的茶呢?五代时期前蜀后蜀大臣、词人毛文锡的《茶谱》记载甚详。惜乎世道混乱,存放不周,已无法得见全谱,残篇余章略见蜀茶及其他各地名茶信息。

后山参照宋地理著作《太平寰宇记》、宋花木词典《全芳备祖》等“复原”一文,仅供浏览。

彭州有蒲村堋口,灌口,其园名仙崖、石花等。其茶饼小,而布嫩芽如六出花者尤妙。

眉州洪雅,昌阖,丹棱,其茶如蒙顶制饼茶法。其散者叶大而黄,味颇甘苦,亦片甲、蝉翼之次也。

邛州数邑茶,有火前,火后,嫩绿,黄芽号;又有火番饼,每饼重四十两。入西蕃,党项重之,如中国名山者,其味甘苦。

泸州之茶树,夷獠常携瓢窴侧。每登树采摘芽茶,必含于口,待其展,然后置于瓢中,旋塞其窍。此归,必置于暖处,其味极佳。又有粗者,其味辛而性熟,彼人云:飮之疗风,通呼为泸茶。

蜀州晋原,洞口,横源,味江,青城,其横源雀舌,鸟觜,麦颗,盖取其嫩芽所造。以其芽似之也,又有片甲者,即是早春黄茶,芽叶相抱如片甲也。蝉翼者,其叶嫩薄如蝉翼也,皆散茶之最上也。

雅州百丈,名山二者尤佳。

雅州有蒙山,山有五顶,顶有茶园。其中顶曰上清峰,昔有僧病冷且久,尝遇一老父,谓曰:蒙之中顶茶,尝以春分之先后,多构人力,俟雷之发声。幷手采摘,三日而止,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祛宿疾;二两,当眼前无疾;三两,固以换骨;四两,即为地仙矣。是僧因之中顶,筑室以候,及期获一两余,服未竟而病瘥。时到城市,人见其容貌,常若年三十余,眉发绀绿色。其后入青城访道,不知所终。今四顶茶园,采摘不废。惟中顶草木繁密,云雾蔽亏,驇兽时出,人迹稀到矣。今蒙顶有露鋑芽,籛芽,皆云火前,言造于禁火之前也。

蒙山有压膏露芽,不压膏露芽,井冬芽,言隆冬甲坼也。

蒙顶有研膏茶,作片进之,亦作紫笋。

建州方山之露芽及紫笋,片大极硬,须汤浸之,方可碾。治头痛,江东老人多味之。

鄂州之东山,蒲圻,唐年县皆产茶。黑色如韭叶,极软,治头疼。

长沙之石楠,其树如棠楠,采其芽谓之茶。湘人以四月摘杨桐叶,捣其汁拌米而蒸,犹蒸糜之类,必啜此茶,乃其风也,尤宜暑月飮之。

潭邵之间有渠州,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乡人每年采撷不过十六七斤。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

南平县狼猱山,茶黄黑色,渝人重之,十月采贡。

容州黄家洞有竹茶,叶如嫩竹,土人作飮,甚甘美。

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

洪州西山之白露,味美而淸。

袁州之界桥,其名甚着,不若湖州之硏膏,紫笋,烹之有脚垂下。

婺州有举岩茶,斤片方细,所出虽少。味极甘芳,煎如碧乳也。

当阳县青溪山仙人掌茶,李白有诗。

团黄有一旗二枪之号,言一叶二芽也。

玉垒关外寳唐山,有茶树产于悬崖。笋长三寸,五寸,方有一叶两叶。

湖州长兴县啄木岭金沙泉,即每岁造茶之所也。湖常二郡,接界于此,厥土有境会亭。每茶节,二牧皆至焉。斯泉也,处沙之中,居常无水。将造茶,太守具仪注,拜敕祭泉,顷之,发源,其夕清溢。造供御者毕,水即微减,供堂者毕,水已半之,太守造毕,即涸矣。太守或迁旆稽期,则示风雷之变,或见驇兽毒蛇木魅焉。

邛州之临邛,临溪,思安,火井有早春。火前,火后,嫩绿等上中下茶。

茶之别者,枳壳芽,枸杞芽,枇杷芽,皆治风疾。又有皂荚芽,槐芽,柳芽,乃上春摘其芽,和茶作之,五花茶者,其片作五出花也。

涪州出三般茶,宾化最上。制于早春,其次白马,最下涪陵。

宣城县有了山,小方饼横铺茗芽装面。其山东为朝日所烛,号曰阳坡。其茶最胜,太守尝荐于京洛人士,题曰了山阳坡横纹茶。

义兴有沪湖之含膏。

龙安有骑火茶,最上。言不在火前,不在火后作也。清明改火,故曰骑火。

福州柏岩极佳,又洪州西山白露及鹤岭茶极妙。

睦州之鸠坑极妙。

衡州之衡山,封州之西乡,茶研膏为之,皆片团如月。

扬州禅智寺,隋之故宫,寺枕蜀冈,有茶园。其味甘香如蒙顶也,又歙州牛岭者尤好。

雅州蒙顶,其生最晩。春夏之交,有云雾覆其上,若有神物护持之者。洪州双井白芽,制造极精,草茶之上品也,以与争雄。

唐肃宗尝赐高士张志和奴婢各一人,志和配为夫妻,名之曰渔童樵青。人问其故,答曰:“渔童,使捧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

胡生者以钉铰为业,居近白蓣洲傍有古坟。每因茶飮必奠酹之,忽梦一人谓之曰:“吾姓柳平生善为诗而嗜茗,感子茶茗之惠,无以为报,欲教子为诗。”胡辞以不能,柳强之曰:“但率子意言之,当有致矣。”后遂工诗焉,时人谓之,胡钉铰诗,柳当是柳恽也。

宣州宣城县有茶山,茶东为朝日所烛,号曰阳坡。其茶最胜,形如小方饼,横铺茗芽其上,太守常荐之,京洛题曰阳坡茶。杜牧,茶山诗云:“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袁州界桥,其名甚着。不若湖州之研膏,紫笋,烹之有绿脚垂下。胡公淑赋云;“云垂绿柳。”

觉林僧志崇收茶三等,待客以惊雷荚。自奉以萱草带,供佛以紫茸香。客赴茶者,以油囊盛余沥以归。

甫里先生陆龟蒙,嗜茶舜,置小园于顾渚山下。岁入茶租,薄为瓯犠之费,自为品第书一篇,继茶经,茶诀之后。

阅览可见,《茶谱》对各茶叶产区的地名、园名、茶名、重量、制法、特点等,均有记述。

“火前”茶,“火后”茶的“火”,乃是“避火”,即“寒食”,“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似可看作清明,“骑火茶”是跨越清明的茶,即明前茶,明后茶。从《茶谱》中的相关内容,不难发现它比陆羽的《茶经》记述的内容有所细化。

《茶谱》还记述了多种高档散茶,注解了各地形制大小有异的饼茶或团茶。如邛州的“火番饼,每饼重四十两,入西蕃党项重之”,而“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说明茶叶紧压的技术有了较大提高,“一斤八十枚”这个具体数额,也说明商茶制作分量的准确度。

陆羽《茶经》,系统地讲解了茶树生产技术,但对茶树各个时期的管理,仍然不尽详明。五代初期韩鄂所撰的农书《四时纂要》对茶园的管理和茶树的植保,就讲解得十分细致:“种茶,二月中于树下或北阴之地开坎,阔三尺,深一尺。熟掘着粪和土。每穴六七粒子,盖土厚一寸强……旱以米泔浇。”

二月下旬,在树下或背阴面挖坑,混上粪土,每坑种六七十颗茶籽,覆土不超过一寸,旱了要用米泔浇灌。

《四时纂要》说:茶树生长到第二年,可以浇小便稀粪蚕沙。如果在平地上种茶,要挖好排水沟,防止水浸;三年后就可以收茶叶了。茶籽熟了以后,要把茶籽混在湿土里,并盖上草,防冻,等到第二年二月再种。

《四时纂要》对种植茶树的土、肥、水、种都有规定和记述,因而在其后多个历史时期,关于茶树栽培技术,基本都在参考它。

农书《四时纂要》专门记述茶树的栽培技术,当然是五代十国时期茶叶生产的需要和反映。所以一般认为,五代政局不稳致使中原和北方经济衰退,但南北茶叶贸易还是在发展的,茶园茶树的技术还是有人研究的。

更为重要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大江南北能保持友好往来,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茶叶这种奇妙的物品。



《中国茶史》

任见 著

本书简介

茶叶这种神奇的植物很早就被中国人所用,作为食品、饮品、礼品和祭品等,茶叶经历了漫长而动人的发展史,本书全面、系统和深入地撰述、描写了茶叶、茶事的历史,茶风、茶俗的历史,茶情、茶韵的历史,颇值阅览、收藏。

目 录

上卷

第一章 先茶时代的苦荼

01 东方农耕民族的发现

02 秦朝时期的“出蜀茶”

03 值得圈点称道的《荈赋》

第二章 “茶道”和“禅茶”

04 《僮约》中的茶仪和日常

05 西汉时期的顶级茶叶

06 道、道教和两汉“茶道”

07 “禅茶一味”和茶饮乐舞

第三章 “真茗”与“非茗”

08 三国两晋的茶俗和茶文化

09 “真茗”“非茗”各有滋味

第四章 女性敢为茶先锋

10 美姿容知茗饮的女冠

11 女皇武照与唐宫茶羹

第五章 茶界名士仙、僧、圣

12 道心禅意与茶饮文化

13 “茶仙”“茶僧”和“茶圣”

第六章 陆羽茶事百科全书

14 陆羽的茶事百科全书(a)

15 陆羽的茶事百科全书(b)

16 陆羽的茶事百科全书(c)

第七章 诗韵茶香两相宜

17 茶艺、茶道和茶表演

18 诗韵茶香,相得益彰

19 上达天子,下被幽人

第八章 贡茶、商茶和榷茶

20 八大茶区香溢天下

21 贡茶质高,商茶量大

22 飞钱加热,榷税降温

第九章 茶马互市余声远

23 唐茶外贸和茶马互市

24 茶马古道及其价值

下卷

第十章 茶政、茶税和茶器

25 唐代茶政和茶税的弊病

26 匠心巧工的唐代茶器

27 唐代茶叶产区概览

第十一章 政局纷乱茶仍香

28 五代十国的南北茶事

29 汤社、点茶与辨水

30 僧诗、汤戏和茶崇拜

31 五代十国的茶叶生产

第十二章 登峰造极看北苑

32 顾渚建瓯,重心变迁

33 北苑贡茶,神乎其品

34 内在质量,“东溪八目”

第十三章 茶论、茶风和茶法

35 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36 专家品茶和皇帝论茶

37 由诗文到市俗的茶风

38 宋代的榷茶和茶马互市

第十四章 北地茶俗与贵族特权

39 澶渊罢兵之后的茶事

40 女真贵族的饮茶特权

41 散茶冲泡时代的开端

第十五章 散茶雅饮韵味足

42 用鲜花窨制的散茶

43 茶马互市的官家垄断

44 美人相伴,焚香品饮

第十六章 欧洲偏爱红茶色

45 贡奉清朝皇宫的名茶

46 红茶行销欧洲的原因

第十七章 闭市成瘾的清帝

47 恰克图的茶叶贸易

48 陆、海茶路的发展

49 闭市成瘾的大清皇帝

50 日暮途穷犹自豪

第十八章 群喝独品俱风雅

51 北洋与民国的机制茶

52 茶饮中的浮世风雅

书后的话

著者任见简介





任见:五代十国的南北茶事(a)-《中国茶史》节选

任见:匠心巧工的唐代茶器-《中国茶史》节选

任见:戴高乐的作战理论与实践-《浪漫国度》节选【原创】

任见:唐代烧尾宴,洛阳储奇观【原创】

生命阶段可以强大-《巴黎雷欧艺术评论》新版056

认可差异与交叉的路径-《巴黎雷欧艺术评论》新版055

娟娟:识花独凭栏

娟娟:牡丹的秘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