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需亟待破解十大矛盾

 文山书院 2023-05-18 发布于湖南

福康养老专家服务团,一个专注养老、公益服务的公众号,欢迎关注!

目前,社会各界几乎人人都看好养老服务业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但从实际情况看,社会资本(除地产和保险外)投资养老业仍大部分持币观望、踌躇不前,养老服务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惑”,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且有些问题比较突出,如:供需错位(供给总量不足与闲置并存;政府供给多,市场少);发展不平衡(居家社区养老、旅居养老、互助养老滞后,农村养老严重落后);融合发展不够(不同养老方式相互割裂);市场主体培育不够(政府投资建设养老对民间投资形成“挤占效应”,养老主体以公建民营、公建公营、民非为主,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竞争环境不优(民建民营与其他主体不公平竞争);医养结合有偏差(中小规模养老机构办医疗劳民伤财、大医院办养老得不偿失,签定协议型的医养结合基本属于“走形式”);养老政策有偏差,都是针对养老供给的政策(缺乏养老需求的政策、激发需求不足、补贴乱、从业人员少、融资难、用地不公)等。

济南大学朱孔来教授的“医养结合与养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团队调研认为,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目前亟待破解十大矛盾:

1.养老机构收费价格较高与目前老年人支付水平较低的矛盾。从目前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情况看,除“五保”老人外,主要是城镇退休职工和子女有钱的老人,而大多数迫切需要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老人,往往因家庭收入少住不起养老机构。这一矛盾的产生固然与老人家庭收入水平低有关,但近几年的养老服务供给刺激政策加剧了这一矛盾。众所周知,一个行业加快发展,供给与需求相关政策应朝着供需均衡的目标推进,但现行养老服务政策以刺激供给为主,试图增加供给以更好地满足需求。然而由于缺乏刺激需求政策,养老服务有效需求不足,加之供给结构不合理导致现有的养老服务设施大量闲置。从理论上说,由于长时间实施刺激供给政策、供给相对过剩,导致养老服务供给曲线对价格反映不灵敏,曲线斜率大、供给价格弹性小;而相比之下养老服务的需求曲线斜率小、需求价格弹性大。在这种情形下,如持续增加供给,养老服务市场均衡价格下降幅度较小,许多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因价格高而“却步”。如通过增加养老消费补贴等措施实施以刺激需求为重点的政策,养老服务市场均衡价格下降,这样更容易被老人所接受,有效需求就会大幅增加,且由于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将会更大幅度的提升均衡交易量,市场会自动“拉动”供给增加。因此,实施养老需求刺激政策比刺激养老供给更容易满足养老需求。家庭收入少的失能老人是社会上最“弱势”的群体,但目前对这些人入住养老机构基本没有补贴。目前看,“机构养老”市场收费价格不可能下降,如何提高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支付水平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政府采取刺激需求的政策,对入住养老机构“刚需”人群加大补贴力度、激发有效需求是解决这一矛盾问题的重要路径。 

2.“哑铃型”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与“橄榄型”需求结构错位的矛盾。养老需求呈“橄榄型”特征,高端和低端需求少,对基本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的中档需求多;而目前养老供给却呈“哑铃型”特征,追求经济效益的高端服务和政府兜底的低端服务多,普通老年人消费得起、质量有保证的中档服务不足。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错位,导致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近一时期养老地产的快速发展加剧了这一矛盾。目前看,如何调整优化养老供给结构是解决这一矛盾问题的关键。

3.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与现有养老服务设施大量闲置的矛盾。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数量及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与养老潜在需求相对照现有养老服务供给总量明显不足。但一方面是总量供给不足,而另一方面现有养老设施利用率却不高(养老机构床位约45%空置,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90%以上空闲)。调研发现,有许多拥有800多床位的养老机构,实际入住老人不到100人的情形很多。现有养老政策以刺激供给为主,刺激需求政策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矛盾。目前看,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在调整优化养老供给结构、激发养老需求两个方面同时用力。

4.养老服务潜在需求很大与目前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矛盾。从养老服务的需求侧看,潜在需求很大,但有效需求激发不够,有效需求不足。其原因有两条:一是许多人有入住养老机构意愿但没有支付能力形不成有效需求;二是有部分有支付能力但受传统观念影响没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欲望。目前看,如何激发有效需求、刺激养老消费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5.养老事业的公益性要求与养老产业的营利性要求的矛盾。从事业角度考虑,养老是公益性的,不能盈利;而是产业发展角度考虑,既然是产业就应该营利,只有让投资者有利可图才能有更多的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养老业。目前社会上对养老业到底是公益性事业、还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朝阳产业认识不清,对该不该按全社会的平均成本利润率正常营利比较疑惑,从而导致发展方面“畏手畏脚”。目前看,政府尽快厘清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边界、明确各自的承担主体、尤其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使养老事业转化为养老产业是解决这一矛盾问题的关键。

6.产业化发展对市场优化配置资源提出的客观要求与实际上养老服务市场活力不旺、市场配置养老资源作用不佳的矛盾。从理论上说,任何产业的加快发展都离不开市场在优化配置资源方面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然而从养老业目前情况看,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主体、市场主体活力不旺是突出问题。目前养老业市场主体以“民非”机构居多(规模偏小、难以做大做强),营利性企业少,大多数“社区养老”机构不是实体性机构(严格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不但有效的市场竞争主体少,且存在不公平竞争(如“民建民营”与“公建民营”),加之政府养老补贴名目繁多,过散、过乱,许多项目受助主体“错位”,导致市场活力不旺、市场机制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养老资源的配置效率不佳(这也是养老业微利、民间投资少的原因)。目前看,如何加快培育有效的市场竞争主体、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7.医养结合工作中养老机构积极性很高与医疗机构缺乏积极性的矛盾。推进医养结合尤其是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嵌入式”合作需要双方都有积极性,但目前养老机构积极性很高,而医疗机构由于缺乏绩效奖励机制且没有硬性要求等原因没有积极性。目前看,政府赋予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新职能、着力解决好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制约因素是化解这一矛盾的关键。

8.医疗资源紧缺需要高效配置资源与养老机构大量办“医”分散医疗资源并导致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矛盾。目前医疗资源总体上比较紧缺,尤其是全科医生缺乏,客观上需要促进资源共享、高效配置医疗资源(事实上,推进医养结合目的就是促进双方资源共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然而目前许多中小型养老机构新办医疗机构,“抢占”了一部分医疗资源,由于这些养老机构中的医疗服务较少,导致其中的医疗资源利用不充分(另有部分大型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机构标准较高,也存在医疗资源利用不充分问题)。另外,目前大型医院人满为患,客观上要求通过“双向转诊”等措施高效配置医疗资源,但目前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萎缩,许多医务人员处于“无事可干”状态,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闲置,形成医疗资源紧缺与闲置浪费并存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目前看,强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不提倡中小规模养老机构新办医疗机构、大力推行嵌入式医养合作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9.养老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与现有劳动力从事养老服务积极性不高的矛盾。现有劳动力从事养老服务积极性不高,与养老服务工作压力大、强度高而目前收入低社会认可度低有关。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养老护理员多为农村中老年妇女且年龄偏大,为其购买“五险”者寥寥无几。农村中老年妇女正常就业难度大,而养老护理特别适合此类人群担当,加快养老业发展恰恰可以解决此类人群就业。目前看,政府采取购买“五险”补贴、养老服务工龄补贴、放宽从事养老服务的中老年妇女购买“五险”年龄限制等措施提高从事养老服务积极性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10.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业发展并致力打造良好发展环境与“公建民营与民建民营不公平竞争所导致的发展环境不优”的矛盾。近年来,政府一方面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努力营造养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又不断加大公建民营改革推进力度,而公建民营目前缺乏规范,各地操作差异很大,导致民建民营与公建公营不公平竞争的问题。目前这个问题比较突出,如解决不好,还导致国有资产利用效率不佳、引发“寻租”、走后门及社会风气不正等。目前看,如何规范“公建民营”操作方式甚至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本文执笔人:朱孔来,济南大学二级教授,福康养老专家服务团常务副团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