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气一调,百病全消

 图书 馆员 2023-05-19 发布于内蒙古

千古疏肝第一方,巧治糖尿病,这才是中医

我跟你讲,做这个事儿,是一个大坑。
你陷进去,就出不来啊。
因为,你越是琢磨,越是思索,越觉得里头博大精深,趣味盎然。它的魅力,甚至让你茶不思、饭不想。
我给你讲一个其中的例子。它曾经让我为之深深思索了好久。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48岁,姓孙。
这个人,早在五年前,就被确诊为糖尿病了,所以一直在服用类似二甲双胍、消渴丸之类的药物来维系。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她的病情加重了。
为啥?因为生气。
原来,她由于工作繁忙,不能照顾和帮助丈夫,也没法好好教育孩子,所以两口子历来有所嫌隙。这一回,由于琐事,两口子大吵起来,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翻出来,吵得不可开交。
这一气,坏了,患者的糖尿病就加重了。
等她到医院就医的时候,好家伙,口干口渴,烦躁,晚上无法睡觉,关键是胁肋部胀满隐痛,十分难受。而且,大便干,小便频,空腹血糖11.6,尿糖(+ + +)。
看舌脉,发现脉弦,舌红,苔薄黄。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柴胡15克,白芍10克,陈皮15克,川芎15克,香附10克,郁金15克,枳壳10克,五味子10克,川楝子10克,生地1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12剂以后,症状明显好转,尿糖和血糖指标理想。胸胁闷痛发胀、夜里不眠、便干之感,没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2007年的《吉林中医药》上。
现在,我给你说说这里的道理。
其实啊,我们从这个患者的发病经历和全身症候来看,可以清楚地知道,她属于肝郁气滞。
你看,人家最初发病,就是和丈夫生气。而且,这一回,是多年来问题的总爆发。可见,她家庭不和已经很久,肝郁的日子,已经很长了。
就诊时,她自述胁肋部位胀满隐痛,这是肝郁气滞,肝胆经经气失调的表现。肝郁日久,化火伤阴,所以便干、苔黄、舌红、烦躁、口干。脉弦,属于肝郁气滞之象。好在,脉不数,可知肝郁化火之象,还不算特别严重。
所有这些,都是容易理解的。
问题是,这个状态,怎么就引起患者糖尿病加重呢?
我自己在经过思索以后,认为有这样的可能。这就是,肝郁气滞,使得津液的输布不再顺畅,更加受阻,于是就加剧了身体的燥性。消渴病这个燥病,就不可避免地加重了。这就好比一个池子,上游水源被截住了,池子里的水就只能越来越少。等水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些杂质就凝结显露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血糖和尿糖超标。
对这个想法,后来我翻看《证治准绳》,发现了一段话,可以作为佐证。古人说,“然消渴之病,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则病自已矣”。所谓道路散而不结,其实就是肝气畅通,身体没有郁滞的意思。
因此,要想改善问题,就必须疏肝解郁,兼清热生津。
来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柴胡15克,白芍10克,陈皮15克,川芎15克,香附10克,郁金15克,枳壳10克,五味子10克,川楝子10克,生地10克。
这个配伍里头,你看,有柴胡、陈皮、川芎、香附、郁金、枳壳、川楝子这样的疏肝泻肝理气之品。也有白芍来柔肝止痛。也有五味子和生地,用于养阴。这就很好地照顾到疏肝解郁、清热生津、消胀止痛的意图。
其实,这是柴胡疏肝散的应用化裁。
柴胡疏肝散,它最初源于《景岳全书》,基本构成是陈皮(醋炒)和柴胡各6克,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
这个配伍,能疏肝行气、和血止痛。上面医案里的方子,其实就是柴胡疏肝散的加减。
其中的柴胡,疏肝解郁,是君药。香附和川芎,辅助柴胡疏肝理气。陈皮和枳壳理气行气。芍药甘草,可以柔肝止痛。所以,此方是治疗肝郁气滞引起胸胁胀满疼痛、嗳气、常叹气、腹部胀满的常用方。其中,肝郁所致痛、胀,脉弦有力,可以说是辨证的要点。
中医看来,很多内科病,都和肝郁有关系。比如说,慢性肝炎、乳腺增生、慢性胆囊炎、偏头痛、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胃炎、痛经等,这些疾病,如果辨证属于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都有应用的可能。
当然,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糖尿病,这也是临床运用之一。只不过,如果不去仔细认真体会和揣摩,就感知不到其中的妙处。

好了。关于柴胡疏肝散的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你要是感兴趣,就多去阅读关于柴胡疏肝散的临床验案。你会发现,它的妙处实在是数不过来。你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肝火大、肺火旺!一味中药能清肝热、平肝阳,清肺热、润肺燥

大家都知道,桑树的叶子可以喂蚕,但是除了喂养蚕以外,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桑叶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今天我们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一讲桑叶的药用价值。

桑叶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之为“神仙草”,它味甘、苦、寒。归肺经、肝经。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桑叶有哪些具体方面的应用呢?

一目赤肿痛、眼目昏花:桑叶苦寒清泄,入肝经。既能疏散肝经的风热,又可清泻肝经的郁热。对于风热上攻或者肝火上炎所引起的眼睛红、眼睛涩、眼睛疼、眼睛流泪,甚至眼目昏花,视物不清楚,这个时候用桑叶泡水挺好。(通常与菊花、夏枯草、决明子、金银花同用)

二疏散风热:桑叶甘寒,入肺经。能散风热、泄肺热。尤其擅长调理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等症。熬水的时候可以再放点菊花、桔梗等。

三清肺润燥:桑叶苦寒清泄,能清肺热;甘寒益阴,可润燥肃肺。对于肺热或燥热伤肺引起的干咳少痰或无痰、口渴、鼻咽干燥等症都可以用。
肝郁气滞血淤
肝气不转,小病不断!现代人爱得病,源于肝郁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给你讲讲肝郁气滞。
前几天,我的一个学生和我闲聊,说现在的人,病太多了。他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他,这要看什么病。如果把大病刨出去,只说一些小灾小病,那很大的原因之一,在于肝郁。
我为什么这么论断啊?还得从我的亲身经历说起。
记得有一年,我去参加同事孩子的婚礼。吃饭的时候,身边的人知道我是搞中医的,非常好奇。其中有一个女孩子,估计也不到30岁,就向我提问了。她什么毛病啊?头痛。西医诊断是血管性头痛,脑袋两边跳着疼,严重的时候每天犯病3到4次,睡觉也不好。
我看了一下舌象,有一点暗红,有一点瘀斑。脉象,是弦脉。
我很惊讶:这么年轻的一个女性,怎么有这样的状态呢?我问她的职业是什么,平时是不是有很多不痛快、不如意。没想到,这一问,这女孩就打开话匣子了。原来,她是一个小学老师,28岁,孩子才6个月。平时学校里的工作压力就挺大,回到家中,带孩子、婆媳关系方面的事儿也铺天盖地。日子一长,头痛的毛病就越来越明显,发作越来越频繁。
根据她的情况,我开了一个小方子,药用柴胡、香附、枳壳、白芍、川芎、丹参 、葛根、甘草。
本以为患者就这么一个。没想到,她身边的不少姐妹,都是小学老师。这下好,都想让我切脉看看。我不好意思拒绝,就又看了三四个。
这个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她们的脉象里面,都有一点弦。
我瞬间觉得,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值得重视。
来说说第一个女教师吧。她的问题,就在于肝郁气滞而血瘀。
肝经,循行于头部侧部。肝郁气滞,则经脉不利,所以她偏头痛。肝郁气滞,气不能帅血而行,所以有血瘀。肝气不舒,心神不畅,所以睡眠不好。舌头暗红有瘀斑,是肝郁气滞血瘀的征象。虽然她不说,但是我知道,她平时一定有很多心事,甚至情绪苦闷。这也都是肝郁的表现。最关键的,是她的脉象,就是所谓“弦脉”。什么是弦脉?就是按下去,脉道硬邦邦的,好像按上了古代的琴弦一般。轻的,像琴弦,重的,像弓弦。如果说遇到最严重的,你一搭,就像按上刀刃一样。
肝郁的人,为什么有这种脉象啊?肝主筋。脉道属筋。肝郁,则一身的脉道都跟着紧张起来。这一紧张,就硬邦邦的,不柔软,于是就出现了弦脉。用教科书上的话讲,就是气郁不利导致经脉拘束。
对于这种头痛,我为什么要开柴胡、香附、枳壳、白芍、川芎、丹参、葛根、甘草这几味药啊?
其实,这里面套了一个方子,就是柴胡疏肝散,然后在此基础上多用了丹参、葛根这类活血舒筋的药。柴胡疏肝散是中医里面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常用方。原方是陈皮、柴胡、川芎、枳壳、芍药各4.5克,甘草1.5克,香附4.5克。其中柴胡、川芎、香附疏肝行气,白芍养血柔肝。陈皮和枳壳理气健脾。这是疏肝解郁、养血止痛的方子。它直中患者肝郁气滞这个病根儿,所以可以调治包括偏头痛在内的多种肝郁气滞带来的疾病。
其实,这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是,我发现,现代人有好多,脉象里面有一点弦。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事情。因为这个弦脉,多数主肝郁气滞。如果肝郁气滞的状态一直存在,得不到改善,那么发生在她们身上杂病、小病,就越来越多,甚至是多如牛毛。
有的人,中耳炎,耳朵里面又堵又胀,听力下降。这可能是肝郁气滞。因为肝胆经循耳啊。
有的人,有慢性咽炎,咽喉有异物感。这可能是肝郁气滞。肝经经气不畅,痰气搏结于咽喉所致。
有的人,胃疼,有浅表性胃炎,总嗳气。这可能是肝郁气滞。这是肝郁克伤脾土所致。
有的人,便秘,这也可能是肝郁气滞。肝气不畅,行气不通,大肠传导失常,所以便秘。
还有的人,腰疼,早上起来就疼,但是活动活动就好了。这可能是肝郁气滞,经脉之气不畅所致。
你看,这些小病,杂病,不都是肝郁气滞所致吗?于是我才对我的学生将,有很多小毛病,尤其是现代人的小毛病,都是从肝郁气滞而来。说得俏皮一点,就是肝气不转、小病不断。
好了。柴胡疏肝散的应用,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实行的。它需要做精准的辩证和适当的加减。读者朋友了解这个道理之后,要请中医师辩证指导来借鉴。在平时,我们可以自己利用穴位来实现疏肝解郁的目的。我们用期门穴和太冲穴。期门穴可以疏肝理气,消痞散结。太冲穴可以疏肝理气、清肝平肝。两者配合,效果很好。

文章,到这里告一段落了。我希望所有人都能有效改善肝郁,远离肝郁。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不知道能有几个人做得到。

多年冠心病,被疏肝的方子治好!中医,就像猜谜,请你体会

从前,我们在学习中医内科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讲,中医人在治病的时候,常常要做一件事儿,就是猜谜语。

为啥这么说?因为有些病人身上的症状,是迷惑人的假象。你要是被骗了,就永远治不好他的病。所以,你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把谜面下头的谜底挖出来。找出根儿,才能治好病。
这话,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有很多穿着白大褂,自诩为中医的人,不具备“猜中谜语”的基本能力。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54岁,医案记载姓蔡。
他什么毛病呢?就是有冠心病多年。他看过不少大夫,都被告知,是冠心病无疑。各种药片,一把一把地吃了好几年,问题得不到彻底改善。左侧胸部的疼痛,依旧是时时出现。
越是这样,此人越是笃定,自己的冠心病实在太重了,连吃药都不起作用。自己应该是命不久矣了。
后来,有这么一次,他因故和家里人发生口角。一夜无话。第二天早晨起来,好家伙,忽然间心胸憋闷疼痛,难以忍受。最痛苦的时候,疼痛宛如针刺一般,一阵一阵的发作。
与此同时,他后背也跟着疼,心里头慌慌的,四肢发凉,还恶心,想吐,一点东西都吃不下。两只眼睛还发胀。
怎么回事?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冠心病急性发作了,赶紧让家里人将其送往附近医院。
到了医院,大夫看见他无奈苦笑:您怎么又来了?这也难怪。患者患冠心病多年,总去看病,和这里的大夫都熟识了。
后来,大夫劝他,这一次试试中医吧,请个中医来会诊,你看怎样?
患者答应了。
很快,中医师赶到。刻诊,见患者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
了解到患者过往的经历以后,医家开了一张方子。见——
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制香附10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炙甘草1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患者把上头的方子服用了仅仅一剂,胸前刺痛之感立刻大大减轻了。这样快的效果,令患者始料未及。
接着,上面这方子稍作加减,患者又服用了30多剂。从那以后,此人的心脏不适症状就没了,随访两年未曾发作。从前那种动不动就胸前疼痛的感觉,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张医案,记载于1987年的《中医药学报》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它所体现出的辨证思路和治疗原则,是很有代表性的。
我跟你讲,这个患者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冠心病,其实真正的谜底,却是肝郁气滞。你要是一门心思地跟着心脏症状走,那恐怕永远治不好他的病。
你看,这个人的脉象,是弦涩脉。脉象弦,代表肝郁。脉象涩,代表血瘀、血行不畅。肝郁则气滞,气滞则不能帅血,因此有淤血是在所难免的事儿。患者舌暗红,就是有淤血的明证。淤血阻滞,不通则痛,所以患者心区疼痛。
就发病过程来看,其最初发病源于口角争端,这就说明情志不舒、肝气不畅在里头起了很大作用。就全身症状来看,他眼胀不适、纳呆,也提示肝气郁滞。因为肝开窍于目啊。肝郁了,波及肝窍,所以眼胀。肝属木,克脾土。肝郁气滞,脾土运化失常,所以纳呆、恶心、想吐。
肝主疏泄。肝郁气滞,阳气不能顺利输布到四肢,所以患者手足发凉。
总而言之,整体来看,患者的问题就是肝郁气滞,并且由气滞引发了血瘀。
这个时候怎么办?疏肝解郁为主,活血化瘀为辅。我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方药:
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制香附10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炙甘草10克。
这个配伍,其实就是柴胡舒肝散,加一个当归。
柴胡舒肝散,是源于《证治准绳》里头的方子,善于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其中的柴胡,是君药,能疏肝解郁,调达肝气。香附和川芎,一个疏肝行气止痛,一个活血行气开郁。两者配合,辅助柴胡。枳壳行气止痛,辅助柴胡开郁导滞。芍药则养血柔肝,滋养肝体,防止辛散疏肝之品伤阴。可以说,这个柴胡舒肝散,是中医治疗肝郁气滞证的常用方。由于上文患者的问题,就源于肝郁气滞,所以用疏肝解郁的柴胡疏肝散来应对,作为治疗的基础。在这个底子上头,填一个当归。当归,活血化瘀,改善心胸血瘀作痛的问题。

所以说,这是用柴胡舒肝散,治疗冠心病的生动案例。

图片

它给我们的启迪就是,有些冠心病,成年累月地发作,难以很好控制,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肝。它是肝郁气滞的体现。心胸部位不舒服,那是谜面。真正的谜底,在肝。你要是一味地活血化瘀,不理肝郁的事儿,那妥了,咋治都不带好的。

其实,由肝引起的心脏不适,在生活中很常见。老师本人,就有深切体验。那是好久好久以前了,年轻气盛的我因琐事动怒。第二天,竟然觉得心中悸动。这种不适感,持续了两天才算消停。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动怒,动肝气,对心脏是一种很大的损害。
我把这些写出来,供读者朋友借鉴、参考吧。
冠心病,按照疏肝化瘀的思路来治疗,这个在中医圈子里不算什么秘密,是常规思路。像血府逐瘀汤、加味丹参饮等等常用方剂,这些都有疏肝行气、活血化瘀的影子。柴胡舒肝散加当归,也算是这方面的体现之一。我希望非专业的读者朋友,能把这里的关系、问题搞透彻。如果可能,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化裁应用。请注意,肝郁气滞所致的心胸疼痛,患者往往不敢生气。因为他们一有不快,就容易发作。这算是显著特点之一。

另外,为了保护心脏,我们也该把控好自己的情绪,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心态。我觉得,一个人,掌控了多少情绪,就掌握了多少健康的主动权。

肝郁气滞证的舌象脉象

一个顺气方、两味中药泡水,一升一降、调畅身体气机
你是不是经常感觉肚子里面气不顺呢?今天和医生给你分享两味中药泡水,调畅肚子里面的气机,为什么我们总感觉肚子气不顺呢?我们肚子里有两股气,一个是脾气,一个是胃气,中医上讲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正常情况下脾气是向上升的,升的是清阳之气,也是水谷精微之气。胃气是向下降的,降的是体内的浊气,降的是水谷腐熟完后的废物之气。如果这两个气不顺了,比如说脾气不升,人就得不到气血的濡养,就容易头晕眼花,少气懒言,肢体困乏,没有精神,如果胃气不降,浊气排不下去,人就容易腹胀反酸,打嗝嗳气,大便不通畅,甚至腹部胀痛,这时候我们就要打通脾胃的气机,让该升的升该降得,
那今天给大家分享两味中药泡水,调畅我们的脾胃之气,哪两味药呢?就是莱菔子加白术
这其中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归脾、胃、肺经,可以消食除胀、降气化痰,非常温和,
很多人冬天容易咳嗽、容易上火,甚至便秘或者泻痢,就是因为食积胃肠道后,中焦堵住,然后肺气胃气都不能正常下降,导致身体运作出现了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就可以用莱菔子煮水代茶饮,让肺气和胃气降下来,把胃肠道打开,中焦畅通了,大便通畅、少积食、少咳嗽、少上火,针对积滞导致的泻痢也能发挥作用。
而白术 可以补气健脾,白术味香,颜色发黄,这些外在的象都是中土之象,都属于土气的特征,白术在这里可以把脾气升起来,胃口就打开了。除了补脾之外白术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也可以消除腹部积聚,为什么白术也可以消呢?因为白术一方面可以祛湿消除湿积,另一方面白术很润还可以通便,
这两味药组合莱菔子破气,以攻为主;白术健脾益气,以补为主,攻补兼施,既可以补虚弱的脾胃,又可以通调中焦气机,化掉积食,很轻松、很舒服。
莱菔子属于辛散之品,容易耗气,这样搭配,刚好把脾很好地照顾到了,确实是很妙。大家学会了吗?
苍术 白术 同中有异 合用功倍
□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
苍术辛,苦,温。归脾,胃经。功能燥湿健脾,祛风湿,解表,明目。主治湿阻脾胃,脘腹胀满,寒湿白带,湿温病以及湿热下注,脚膝肿痛,痿软无力,风湿痹痛,肢体关节疼痛,风寒表证,夜盲,眼目昏涩等病症。《本草通玄》:“宽中发汗,其功胜于白朮,补中除湿,其力不胜白朮。大抵卑坚之土,宜以白朮以培之,敦阜之土,宜于苍朮以平之。”《药品化义》:“味主辛散,性温而燥,燥可去湿,专入脾胃,主治风寒湿气,山岚瘴气,皮肤水肿,皆辛烈逐邪之气也。统治三部之湿,若湿在上焦,易生湿痰,以此燥湿行痰;湿在中焦,滞气作泻,以此宽中健脾;湿在下部,足膝痿软,以此同黄柏治痿,能另足膝有力;取其辛散气雄,用之散邪发汗,极其畅快。”入煎剂内服9~15克。
  白术苦,甘,温。入脾,胃经。功能补脾燥湿,利水,止汗。主治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水湿停留,痰饮,水肿,表虚自汗等病症。《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名医别录》:“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暖胃消谷嗜食。”入煎剂内服9~15克。
  苍术健脾平胃,燥湿化浊,升阳散邪;白术健脾燥湿,益气生血,和中安胎。苍术苦温辛烈,燥湿力胜,散多于补,偏于平胃燥湿;白术甘温性缓,健脾力强,补多于散,善于补脾益气。二药伍用,一散一补,一胃一脾,则中焦得键。脾胃纳运如常,水湿得以运化,不能聚而为患,人则康复无恙。主治脾胃不键,纳运无常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湿阻中焦,气机不利的胸脘满闷;湿气下注,水走肠间的腹胀,肠鸣,泄泻。
口干口苦?失眠?两味药解决
仲景书中提示,“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由此可见,百合病名并非方中用百合而命名为百合病,而是因为许多病症经过发展,都可以演变转化成这种病症,所以叫“百合病”,这提示我们,此方证为临床常见病症。
方药组成: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升。口干口苦?失眠?两味药解决

服用方法: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出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陆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病机:阴虚证、津液虚证(下焦)
阴阳盛衰:阴虚
方解:此方重用甘寒的生地黄汁兼以甘平的百合,全方甘寒,可以养阴生津,也可以降下虚热。方中生地质重而滋补,擅长将药物作用于人体的下焦,所以此方可以治疗下焦的阴虚证、津液虚证。
方证:失眠、口苦、口干、小便黄等。
方证解读:阴虚而人体失于滋养,可以出现口干;阴液亏虚,则转化为尿液自然减少,所以可表现为小便黄;阴虚而虚热上扰,可以出现口苦、失眠的症状。
本方证多见于慢性疾病的后期,一方面,此方证可以出现许多的临床症状,另一个方面是其中并没有一个特征性指向这张方应用的症状,这给我们在临床中准确应用此方带来相当的难度,解决的方法就是结合脉证,甚至是主要依据脉证。
冬季皮肤干燥、瘙痒?两味中药上锅蒸,大补气血、滋润全身皮肤
每到冬季,不少朋友都有皮肤发痒的问题。晚上睡觉前,就在被窝里挠痒痒,关键是,越挠越痒,皮肤都能挠破。每天喝很多水、抹了润肤露,都感觉无济于事。你总是以为是皮肤的问题,其实这多见是血虚,血虚,皮肤缺乏濡润,就会,血液,可以起到濡润肌体的作用。当冬天气机收敛的时候,血虚的人,因为血液不足,会导致体表的濡润不够,皮肤干燥的情况就会更严重,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常常面色萎黄、舌头颜色淡、头晕眼花,然后还会心悸、失眠,记忆力下降,女性月经颜色淡、月经量也比较少,有的还伴随着肢体的麻木。
血虚之人在冬天皮肤瘙痒,中医称之为“血虚生风”,此时,需要补血养血,血行则风自灭。
如何养血呢?这里推荐一个适合气血亏虚的朋友,冬天进补的膏方叫玉灵膏。
玉灵膏是清代四大医家王孟英的方子,配伍很简单,就两味药:龙眼肉和西洋参;很多人听见,龙眼肉,和西洋参,表示不敢用啊,上火啊,但是它的做法很讲究,可以祛除火性。书上说需要蒸大概40个小时,这样才不容易上火 ,做法就是用龙眼肉和西洋参以10:1的比例,放置在笼屉里,隔水蒸上30-40个小时,(可以分好几天蒸,中间可以停)。
做好之后每日早晚挖一小勺,开水冲服即可。虽然制作比较麻烦,但效果很强。而且吃了不上火,不要小瞧配伍简单,但是十分讲究,
这其中龙眼肉:性味甘温,归心脾经,有很好的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常用于调理心血不足、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西洋参:性味甘凉,归心肺肾经,有很好的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
二者相配伍,一是温凉中和,以免上火,二则气血双补。总体功效为补益气血、改善睡眠、温煦身体。做一次,用上一个冬天,气血足了,不仅身上不痒了,手脚也当然也不会怕凉了,还可以睡得好、气色红润、精力旺盛! 大家学会了吗?
三味中药泡水,平和补阳、激发体力,抓住一年最后补阳的机会
今天教大家抓住最后补阳气的机会,教大家用三味药,平和地补足阳气,最后冬季这段时间,阳气从收藏转向升发,相当于是一个过渡期。如果过渡得不好,立春后阳气升发不起来,就像春天的树木发不了芽,没了生命力,一整年都要遭罪。
所以大家要尤其注意了,这个时候,可以适当为自己补补肾阳,让虚寒的身体温暖起来,为春天的升发打好根基。
说到补肾阳,最简单的方法可能就是一碗羊肉汤,但羊肉汤补力很足,温补得太猛,阳气升得太快,对冬天吃得太好,补得太足的身体来说就有点吃不消啦。
那今天教你如何平和的补养肾阳,教你用三味药,肉桂、桂枝,甘草一起泡水喝,
桂枝、肉桂以及甘草这三味,都是我们日常用得到的调味香料,香气十足,辛温,穿透力很强,有助力阳气升发,还能燥湿散寒,很适合立春之前给身体补肾阳。
这其中肉桂可以助阳,具有着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作用,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引火归元,把虚浮上扬的阳气一路引到下焦,暖了肾脏,虽然温补,但却不容易上火。
桂枝是肉桂树的枝儿。“枝”通“支”,有生发向上的力量,它进入我们身体后,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自己如同树枝一样的“张力”,逼走体内的寒湿、瘀堵,配合肉桂,助力全身阳气的生长。
甘草主要是起到调和的作用,让肉桂和桂枝的功效正常发挥,再加上甘草补脾的功效,可以让这个茶饮的补力更好地被身体吸收。
这三味药泡茶,喝上一口,有一股能量流窜到全身,带着淡淡的甘甜,很舒服,让肾阳慢慢地激发起来,不过,如果你非常容易上火也可以用来泡脚,
中医上讲,脚暖则肾温,泡脚也有引火归元的作用,也可以补充肾阳。大家学会了吗?
葛根汤验案两则
作者/内蒙古呼伦贝尔 杨黎黎
一、葛根加苓术附汤治身困疲乏案
Y某,铁路建筑工人,43岁,身高175cm,体重78公斤,疲倦貌,穿着较多。2022年1月14日初诊。
主诉:全身困重、疲乏半年余,近一月加重。

病史:患者职业为铁路建筑工人,常年野外工作,既往体健,自觉全身疲乏困重,回忆大约从入夏开始,患过一次感冒,感冒时间比较久,痊愈后开始有此感觉,因在野外工作,看医不便,延至放假来看诊。 刻诊:病情近一月来加重,感觉全身困重,肩背部及双下肢较重,下肢经常会出现红疹伴瘙痒,不爱动,喜欢躺着,经常犯困,平素汗少,口干喜热饮,大便一天一次,常稀,血压正常。

查体: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心下按压无不适。
Image
诊断:葛根加苓术附汤证。
处方:葛根加苓术附汤。
葛根50g,麻黄15g ,桂枝15g,白芍15g ,甘草6g,生姜15g,红枣15g ,茯苓15g ,白术15g ,制附片10g ,五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注意保暖,忌冷饮。
2022年1月21日第二诊,服药后身体微微汗出,感觉轻松舒服,人精神了,后背沉重感消失,但双下肢还是感觉酸重,湿疹减轻,偶尔痒,给与一诊方加怀牛膝30g。
2022年1月28日第三诊,诸症皆除,身体前所未有的轻松,春节临近,正忙着走亲访友,嘱停药观察。
按:葛根汤为温和的发汗剂,有散寒舒筋的功效,适用于以恶寒无汗、头痛身困、颈项腰部强痛、疲乏思睡、大便溏薄等为特征的疾病。患者从事体力劳动,体格较为壮实,因感冒加之常野外劳作感寒使身体出现不适,天气寒冷后病情加重,给与葛根汤对病对体调理,因神疲乏力,双下肢湿疹,加茯苓、白术,制附片。二诊后微微汗出,诸症减轻,根据其下肢酸重的情况,原一诊方加怀牛膝。

二、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大黄治银屑病案

  W某,工人,46岁,身高172cm,体重70公斤,形体中等,皮肤粗糙,唇暗,穿着较多。2021年11月6日初诊。
主诉:银屑病3年,加重3个月。

病史:患者既往体健,问及病史及生活习惯,否认家族病史,平时不吸烟,饮酒不多,喜食肉,工作原因常上夜班,三年前头部及臀部出现痒疹,搔抓后掉落白屑,到医院皮肤科诊断为银屑病,当时因为不是很严重,给与外用止痒药,及维生素类药物,并嘱其忌口,后病情得到控制,患处范围缩小,不影响正常生活,就没有再治疗,8月份因参加升学酒宴,臀部皮疹范围开始扩大,近3个月加重,但瘙痒不严重,过来看诊。    刻诊:皮疹范围位于臀部上方,基底偏红,上面覆盖白屑,偶尔痒(于晚上脱衣时),平日不爱出汗,饮食睡眠正常,大便一天一次,偏干,其他均正常无不适。

查体:舌质暗红,边有齿痕,舌苔偏粘而薄黄。心下按压无不适,双下肢皮肤甲错,有色素沉着。

诊断:银屑病。 处方: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制大黄。 葛根50g,麻黄15g ,桂枝15g,白芍15 ,甘草6g,生姜15g,红枣15g,茯苓15g,丹皮15g,赤芍15g,桃仁(打碎)15g,制大黄15g,五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半小时服药,皮肤病常规忌口,外用紫云膏。 2021年11月15日第二诊,患处白屑脱落,皮癣变薄,晚上脱衣后外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