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适和俞平伯为什么对《红楼梦》评价不高

 罗生门mp1td0sz 2023-05-19 发布于黑龙江
这是自古就有的传统。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对于它们的古代,抱着深信不疑的态度。古代的孔子就是一个复古派。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我从十一岁开始读《红楼梦》,随后每年都会重看。
这种开始读和后来的重看,都不是逐字逐句逐章从头到尾地看,是跳着看,挑着看,是女孩子的看。
最初看宝黛爱情,看个热闹。后来看情节和故事,研究和叹息贾府的荣华富贵。后来再仔细去记得四大家族盘根错节的关系。后来因为写作,慢慢看技巧。现在会看立意和思想,逐渐认同胡适先生和俞平伯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
胡适先生劝阻苏雪林女士不要研究红学,这可让我看进去了。
胡适先生在1960年11月20日,在《答苏雪林书》中说:“我写了几万字考证《红楼梦》,差不多没有说一句赞颂《红楼梦》的文学价值的话。大陆上xxx清算我,也曾指出我只说了一句:'《红楼梦》只是老老实实的描写这一个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的自然趋势,因为如此,所以《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其实这一句话已是过分赞美《红楼梦》了。我当然同意你说:'原本《红楼梦》也只是一件未成熟的文艺作品。’我向来感觉,《红楼梦》比不上《儒林外史》;在文学技术上,《红楼梦》比不上《海上花列传》,也比不上《老残游记》。”
1960年11月24日,胡适在《与高阳书》中,重复了《答苏雪林书》中那些贬低《红楼梦》的话,也同样评价了曹雪芹:“我平心静气的看法是:曹雪芹是个有天才而没有机会得着修养训练的文人,——他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往来朋友、中国文学的背景等等,都没有能够给他一个可以得着文学的修养训练的机会,更没有能够给他一点思考或发展思想的机会。”
实,仅就《红楼梦》的文本来研究《红楼梦》就可以了。
古代中国因为“人情练达”和“世事洞明”的社会传统习惯,凡事都喜欢设谜猜谜,《红楼梦》可谓是设谜的集大成者。而《红楼梦》中也有诸多诗词歌赋等等语言游戏和谜语文字游戏,这些游戏可以玩一生,可以玩几千年,不得不赞叹一个人情早熟的社会,在这件事上的登峰造极。
的确,现在我很同意胡适先生的看法,曹雪芹没有进一步的思考,所以没有什么思想。他接受现成的,将儒释道一锅烩。他有那么多不敢明说的,无论对于他自己、他的家庭,还是社会,所以无形中获得了文学技巧上“藏”的技术。这让《红楼梦》有一种隽永的气质,值得回味。所谓为闺阁立传,我想主要是为林黛玉立传,就像胡兰成为《民国女子》立传一样。
胡兰成得了曹雪芹的真传。在性格上,胡兰成就是现代的曹雪芹。
欢迎大家移步到我的视频号橱窗购买星火计划夏日防晒系列产品,大牌产品,全网爆款,有着全网最优惠的价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