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模以后,再次回归课本(附2023年河南省中考数学命题特征)

 靠谱的阿木 2023-05-19 发布于河南

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想看就不看课本。

所有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都在脑海里,都可以随意且正确地提取、变式;也就是教材里所有的蓝字部分与例题“模式”都已了然,并且知道考试会以哪些形式对这些内容来出题;随便遇到一个问题,都可以准确回想起教材里对应知识点的讲解原话以及这个知识点的变形考法。

简单说,就是你翻翻目录就知道章节里的具体内容,能大致陈述,知道重难点的话,就不用花时间看课本了,把时间直接留给写套卷……值得强调的是,我经常说限时写的套卷,是往年真题卷,像当地或外地的一模二模卷、中考卷,这种官方版的试卷。

当然,这些文字都来自我的切身经历和教学感悟,不能说是我的观点,只是一种总结,和其他人说的话一样,都是主观的,也都是有局限性的,因此未必绝对正确,更未必适用于任何一个具有不同成长经历、来自不同成长环境的人。所以我讲的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带着问题,回归课本。

为啥出题人会选择这个知识点作为考点?

我能总结出有关这个知识点出题方式的变化吗?

做题的时候,有哪些地方阻碍了我快速解题?

平时学习为什么就忽略了这个知识点呢?

为了解决两个问题

1. 防止所学内容的遗忘(易被忽视的基础,恰是中考出题人最喜欢踩的点);

2. 习题与课本融合,将一些典型题目进行再回顾,做到心中有数。

一模的时候从课本到习题,二模以后从习题到课本。因为:

1. 中考考查的内容集中于学科的主干知识,课本(含配套教辅、平时笔记)是最好的命题源泉。

2. 题型设置很多都围绕“利用所学知识与工具”去答题,课本知识是答题的依据。

3. 课本前言部分的课程目标往往与中考命题的“能力要求”结合,但是很少有学生注重这部分的内容的(这一次回归,一定要从前言开始阅读)。

教辅书或平时笔记上现成的分类总结是本次回归复习的捷径。

所以回归课本的时候,建议坚持下面两个原则:

1.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重新过一遍。而是针对薄弱点有选择地看。比如,你拿着课本、笔记或教辅书的目录,能想到这章的内容、重点、常考点串联起来的就是你基本掌握的,有模糊或者根本构建不起来框架的,一定要好好阅读,这就是你的知识盲区!

2.一次看到位。记好笔记,方便后面复习翻看。

因此,正确的“回归课本”的步骤有:

1.看课本

2.看到自己模糊的部分

3.看有关这部分的笔记和教辅书

4.做针对这部分的练习题

5.梳理笔记/错题

6.后面复习再回头复习本次笔记。

这一遍回归的目的是为了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做到融会贯通。两天之内5-6个小时就够了。

注意!这里说的是数学。语文、英语不太适合这个建议,它们需要你回归考卷,研究中考的出题思路或答题要点,比看课本有用。我这么说是基于这两个学科的特殊性。

回归课本只是二模后做题的前奏,最后一个多月还是要做题,做真题。务必谨记,一定要动手!光想光看不行,如果你自我感觉良好,那是大脑在骗你,因为它的运行机制是省电,所以能懒就懒。学习是逆人性的,表达能力只有在反复训练中优化提升,考试除了要求思维灵敏,就是限时有序简洁表达的过程,备考一定要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就像阅兵前的集训,那不是简单的动作和一些平常的口令重复,而是系统的整体训练——震撼来自反复训练。

课本是学习的基础,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用法。你可以参考:中考数学,最后阶段该怎么复习?(附中考数学关键知识清单)快速查阅,一次记忆准确。

当然,除了回归课本准确记忆知识点,还需要做题。因为我们都是在做题过程中总结做题思想的。建议做题的时候问问自己:

1.题目信息是哪些?哪些是做题的方向点?

2.以往做错的题,我是怎么思考的?正确的思路是由题目信息决定的、还是知识点套用出的?

3.解题步骤之间是怎么关联起来?能不能应用到其他题?

做题分为假做题(看题)与真做题。
看题以复杂程度简单、中等型为主,尤其关注以往错题。注重看“考察的概念和解题的思路”,多问自己每个步骤是如何产生的。

做题是限时刻意练习自己快速而准确的解题习惯、熟练掌握解题技巧和考试的有效策略,它对于考试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办法你可以参考河南中考数学命题规律与考点分析(附29章数学思维导图全套)


如果本次二模你“失误”了,请制作包括“不会做”和“不该丢”的失分分析表。因为解题能力往往是在反思中得到提升的。对着错题,思考、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没想到?(缺漏)

2,做过类似的题吗?(类比)

3,为什么是这样做?(深究)

4,我错在哪?(归因)

5,有何规律、方法?(提升)

6,还有别的方法吗?(发散)

除此之外,你也试着去找出具体步骤的失误,比如:

审题出错?
我们可以默读、重点字词圈点勾画、审图避免审题失误

计算失误?
我们下次不要赶时间、不要跳步、笔落纸上、回头验算。

新题咋办?
我们审读题干,学会关联,倒过来想,假设存在,大胆猜想,小心验算。

总之,先基础后“灵活”,先心态后“中考”,先思考后“答案”

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先把书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牢牢掌握,尤其是基本概念;然后把书本上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变成有血有肉的知识,能发挥,能运用,能创造;再以淡定从容、积极良好和斗志昂扬的心态走入考场,才会临场发挥好,高分通过中考。

阿木在这里,祝福看到此文的所有中考生:一定高中

附录:河南中考命题特征
从2020年起,河南命题“稳定+创新”,重视基础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突出数学思想、关注学习能力、强化学习过程、设置探究应用、体现选拔功能。

河南中招命题重点考查核心内容、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能力。

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能力包括:
形结合、转化划归、分类讨论、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合情和演绎推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设计标准规范,解答题绝对原创。

2023年试卷难度任然控制在0.65-0.7,从易到难4:3:2:1。

课本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按40:40:15:5分配出题,综合实践不会单独命题,只是渗透到其他三个领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