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詹姆斯·鲍德温作品中的文化焦虑

 置身于宁静 2023-05-19 发布于浙江

鲍德温(1924- 1987)是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非常广泛,涉及到小说、散文戏剧等领域,《向苍天呼吁》是他的处女作。出现在他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有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鲍德温的真实生活经历。比如说他的小说中经常出现各种形象和性格的继父,就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鲍德温继父的影子;他的小说常以宗教为背景展开,这与童年时被迫在教堂布道的经历密不可分,可以说这段经历对他的影响持续一生;小说中的同性恋和双性恋情节也与他自身的性取向息息相关。鲍德温出生在美国纽约的黑人聚居区,是家中的长子,与其他的兄弟姐妹不同他是母亲与一个身份不明的黑人所生,这使他的童年遭受了更多的痛苦和折磨,在继父的仇恨和暴力下,鲍德温过早的成熟,他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和黑人的命运以及宗教问题有很深刻的思考,结合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使他的作品不仅仅停留在表层的控诉和鞭挞,而是从文化、宗教等角度深入到问题的本质,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洞悉人物内心最真实的声音,真实的再现黑人的爱与恨,悲伤与欢乐。本文旨在从宗教、身份诉求和种族歧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析詹姆斯·鲍德温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焦虑。

一、对黑人文化心理的焦虑

文化焦虑不是一种个体现象,是针对一个社会群体而言,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文化身份是一个文化群体或个体界定自己文化归属的标志,同时也是每一个文化群体或个体赖以生存的根本。在具体的社会语境下,社会集体由于某种特定的历史原因对本民族文化、宗教、身份等产生的一种迷惘、质疑乃至失望的情绪。这种文化焦虑在鲍德温的小说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尤其表现为对黑人文化心理的焦虑。

首先,在美国社会历史上,黑人与白人的地位和身份的不平等问题一直存在。从赖特的《土生子》和埃利森的《看不见的人》读者可以对黑人在美国历史上所受到的不平等的待遇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轮廓。美国黑人的历史最早可以可以追溯到16世纪,他们被当作奴隶从非洲贩卖到美洲,深受白人的残酷剥削和虐待。直到南北战争结束以后,在法律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但黑人的地位与白人从未真正平等过,他们仍然遭受着残酷着种族压迫和歧视,生命和财产安全难以得到保障。黑人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身体和心灵长期遭受着历史的压迫,他们迫切需要一种途径可以有效的排解和合理的解释他们所遭受的种种不公平的待遇,抚慰受伤的心灵。宗教成为他们在徘徊和迷惘时所抓住的救命稻草,他们相信在苦难的现实世界之外有一种能够统治自然的力量,那就是上帝,上帝拥有绝对权威,可以决定人的命运。但是,宗教真的可以拯救黑人的命运么?在鲍德温的处女作《向苍天呼吁》中作者同样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宗教可以拯救约翰么?一方面宗教为约翰提供心灵上的慰藉,他宗教中获得强大的力量,足以支撑他与暴力的继父相抗衡。另一方面,约翰皈依基督教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现实的诱惑与来世的虚幻使他的心灵饱受伤害。

其次,事实上,鲍德温对宗教的本质有着异常清醒的认识,他没有沉浸在宗教为黑人编织的虚无缥缈的美梦中,他认识到了宗教的欺骗性质。宗教对于解决黑人的现实处境问题没有一丝一毫的帮助,它只能暂时麻痹处于苦难中的黑人的神经。在《向苍天呼吁》中,约翰的继父是一个牧师,是上帝的代表,也正是继父让约翰对宗教产生一种莫名的质疑与恐惧之情。继父年轻时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突然投身到宗教当中去改过自新。但是他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他是一个虚伪的人,致使一个黑人姑娘怀孕,又始终不敢承担责任。对自己的继子约翰态度也很冷漠,粗暴无礼,甚至拳脚相加。 作者有意赋予约翰继父牧师这样一个身份,通过对约翰行为的揭露,试图揭露出宗教的本质。又有意安排约翰继承继父的职位,继续在宗教的麻痹下生活。由此可见,鲍德温反对宗教欺骗,主张信仰自由。宗教只是黑人的麻醉剂,是白人用以欺骗黑人接受自己被奴役的命运的灵丹妙药,而不是能够真正改变黑人命运的有效途径。

二、对黑人身份的焦虑

鲍德温认为,美国黑人是美国文明的“私生子”。而私生子的命运大都是悲惨的,鲍德温清醒的认识到黑人在美国社会中被遗弃和被侮辱的处境,鲍德温勇敢的承担起他作为一名非裔作家在黑人集体身份构建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

首先,对黑人命运的关注。事实上,随着历史的发展黑人已经成为美国社会中的合法公民,对于他们的准确身份定位是非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非裔强调了他们的血统,他们的祖先来自遥远的非洲大陆,是属于美国社会的“入侵者”,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以血与泪为代价,这一特殊的群体才获得了美国社会的“认可”。而“美国人”这一后缀则强调了黑人的身份归属。在美国社会中,黑人长期处于一种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在长期的种族歧视中,使黑人的文化身份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一方面,为了能够迅速融入白人社会,他们不得不接受白人的主流文化。另一方面,黑人远离自己的文化圈,经过不断地通化,他们本民族的文化已经被逐渐淡忘,甚至消退。而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是能够确定一个民族身份的决定性因素。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黑人的文化身份逐渐被削弱。恢复黑人集体身份,构建属于黑人自己的文化身份这一重要的历史责任就义无反顾的落到致力于黑人文学的作家身上。黑人文化身份意识也随着黑人文学的发展从自发走向自觉。

其次,对黑人身份的诉求。黑人长期处于社会边缘地位,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都处于被边缘的位置,最基本的人权也难以得到保障。小说《向苍天呼吁》的主人公约翰就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巨大矛盾。约翰走向和融入宗教可以说是众忘所归,然而他并没有心安理得的认同自己的这一理所当然的身份。他不断地思考和探寻着自己的出路,想尽了各种方法希望能够获得自己理想中的身份。但是,虽然经历了各种反抗和探索,约翰始终没有对自己的身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他被迫的走向神坛,个人的弱小力量始终无法反抗强大的命运。詹姆斯·鲍德温通过痛苦而清醒的约翰,对非洲裔美国人的社会身份矛盾、人类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冲突等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思考。

三、对种族歧视问题的深刻思考

鲍德温的大部分作品都对黑人历史问题都有所关照,黑人的文化身份和身份诉求是他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方向,他积极投身参与到黑人的民权运动,发表了大量关于黑人问题的文章。事实上,对种族歧视问题的深刻思考也是鲍德温文化焦虑的一部分,尤其表现在对跨种族恋爱以及同性恋爱的描写上。

首先,跨种族恋爱以及同性恋爱属于道德伦理的问题,这也是当时黑人文学的禁区。是大多数作家不敢涉略的问题,但是鲍德温敢于勇敢的突破禁区,直面矛盾所在,对于这一敏感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思考。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描写,揭露出美国社会存在的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问题。在《另一个国家》中,鲍德温描写了几对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通过对这些关系的描写,鲍德温想要揭露出诸如种族歧视、爱的缺乏和变异,仇恨和报复等等深邃的主题,松散的结构中,对由种族歧视带来的文化创伤的揭露尤为突出。在小说《另一个国家》中,热爱生活的黑人男孩鲁弗斯是一个爵士乐鼓手。他本来可以拥有美好的爱情,但只是因为他相爱的对象是一位白人姑娘,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黑人和白人的爱情是无法被容忍的,因此鲁弗斯也受尽了白眼、欺凌和侮辱。在强大的外界压力,鲁弗斯的内心变得压抑和变态,来自社会的不公正待遇使他变得愤懑,心中充满仇恨,最后他带着绝望和悔恨走向生命的尽头。他的死给了残酷的社会现实一记响亮的耳光,是对种族歧视的社会最有力地控诉和鞭挞。

其次,鲍德温的作品中的文化焦虑有着深刻的现实根源,他的小说基本上都属于自传或者是半自传性质的。他的很多小说基本上都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他把对现实问题的思考通过小说中的人物的遭遇表现出来,可以说小说中人物的处境和遭遇就是鲍德温在现实中的遭遇。鲍德温很早就发现了自己的同性恋倾向,所以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会涉及到对两性关系,尤其是同性恋关系的探讨。鲍德温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接受差异,承担责任,通过爱来来获得救赎。同性相恋和异性相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并不应该被当作病态问题来看待,而是自然、正常的行为。鲍德温对于两性之间的感情问题已经上升到人性的高度,是他文化焦虑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鲍德温是美国黑人文学的代表作家,本文从文化心理焦虑、身份诉求和种族歧视三个方面深刻剖析了他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文化焦虑意识,以期为认识黑人文学以及解读鲍德温的作品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

本文来源:http://www./w/zw/1534.html芒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