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招聘人的假简历鉴证实录

 sjaxshy 2023-05-19 发布于上海

图片

May

2023

图片

假简历,又见假简历。

或许是最近的市场太严酷,潮水退去,很多人深感裸泳有多尴尬,就纷纷开始谎称,自己只是穿了件肉色的泳衣。

有人疯狂试探,就得有人捍卫底线。

本文为所有招聘同行而写,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也欢迎留言讨论,让我们擦亮彼此的眼睛。

图片

我们分情况讨论,鉴别难度递增,先从最简单的开始。

类目一,学历造假。

这类情况是最容易甄别的,因为有据可查,造假成功率极低,主要看应聘者赌性有多大。

这心理可能接近买彩票,真赌徒不问概率,没有理性,主打就是一个万一呢。

猎头和HR能做的,就是坚持在第一次正式沟通中,逐条朗读每一位应聘者的教育背景,精确到首末年月、学校名称、专业和学位,要求对方口头上再次确认。

给对方一个自我更正的机会,但一个成年人非要作死,别人也是拦不住的。

如果对方表现出敷衍、不耐烦,记得在自己心里警钟长鸣。

这都是很基础的重复劳动,招聘工作做久了,人容易懈怠,有时候看对方一脸老实相,稍微一偷懒就滑过去了。

……千万不要这样,招聘工作不能滥用无罪假定。

图片

类目二,薪资造假。

招聘流程中,一般会在薪资方面预留一些容错率,毕竟收入情况是隐私,不能要求所有人一开始就和盘托出。

比如一个人一开始说年薪三十万,最后提供薪资证明,二十八九万,甚至二十七八万,也都还说得过去。

怎么叫虚报,怎么叫造假,每家公司都有自己工作的尺度。

但如果一个三十万的人,报自己现在是五十万,开口问你要七十万,那肯定是恶意造假了。

我们来盘一盘,一个人现在就是打定主意要干这一票了,他会怎么做。

首先,他得以三十万的水平,演出五十万的样子。

三十万和五十万的区别,如同驴不是马,马也不是长颈鹿。如果你招聘经验丰富,你一定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太对劲。

其次,他要准备周全的假薪资证明。

这套资料包,包括但不限于银行流水,目前公司的工资信,薪酬福利系统相关页面截屏,社保记录,公积金缴纳记录,纳税记录,劳动手册等。

某宝上就有花钱ps的服务,做一套假的不难,也不贵,但p的东西越多,露馅的概率越大,这是肯定的。

如果你已经有疑虑,可以持续拉高对方造假的难度,比如要求加盖银行公章的纸质版流水,或者要求当场用手机给你看电子记录。

但我也想提醒各位,这里有个雇主品牌的分寸需要把握。

毕竟我们没有强制对方提供任何资料的权限,应聘方也没有义务提供,怀疑只能有的放矢,不能无差别攻击。

如果每一个诚信者都感受到怀疑,这家公司在招聘市场上的形象会因此受损。无论是猎头公司,还是招聘方,在这一点上都需要慎重操作。

图片

类目三,工作经历造假。

经历造假很常见,比如A公司干了半年,跳去B公司又干了半年,然后C公司三年,应聘者把三段合在一起,直接写C公司是四年。

或者把不稳定的经历直接略去不写,或者把三个月写成一年,掩饰自己试用期内被辞退。

总之五花八门,怎么瞎搞的都有,应对方法主要还是细问。

用畅谈人生体验的态度,敞开心扉去共情对方,问他当时是什么情况,问他的感受、情绪、决策过程。

多用“如果我是你,我会……”这样的句型,陪伴应聘者重走一遍人生路。如果你们一起走在路上,这条路被嫁接了一些驴头不对马嘴的东西,你更有可能感受得到。

比如一个人因为工作强度太大而跳槽,简历上紧接着又是一家以卷而闻名的公司,这合理吗?你仔细一问,对方支支吾吾,是不是更不对劲?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他中间去过比较轻松的公司,但因为种种原因,很快就待不下去,所以把这段经历隐瞒了?

请注意,这里说的只是可能性,不能因为心里的一点疑惑,就当场发出质问,这不礼貌。

但如果短短一个小时的交谈里,不合逻辑的地方就有一大堆,那这个人,我们至少可以提醒业务部门,在某些点上要仔细再问。

如果业务也拿不准,提醒背调公司要特别关注。

还是那句话,先怀疑,再验证。我们招聘人需要培养的,是自己合理怀疑的能力。

图片

类目四,工作内容造假。

这是对招聘工作者挑战最大的一类造假,基本招聘做得越深入,遇到的案例就越多,甄别能力也会越强。枚举法不好使,我们一起来看两个例子吧。

例子一,销售谎称业绩好。

2022年上海是什么情况,大家都懂,所以我听到一家线下渠道为主的公司,居然有销售称自己业绩很好,我就满头问号。

我问他,你具体是怎么做到的?

他说,发现线下没救了以后,我开发了电商渠道。

可电商这条路,也不是去年才出现的,我问他,你们公司以前做过电商吗?销售额怎么样?

他没给明确数字,只说自己开发的是某短视频平台的电商渠道,这个以前公司里确实没人做过。

我又问了这个平台后台的数据怎么样,大概吸引到什么年龄段的观众为主,不同年龄段占比如何,销售转化怎么样,退货率是多少。

他继续回避给数字,只反复强调业绩的增长比例。

可是这个月卖10件,下个月卖20件,总体都是血亏,但业绩增长是100%呢。

我最后问了问他22年拿了多少奖金,他在那头明显地犹豫了,然后只报了基本薪资。

再见。

例子二,捏造管理经验。

带人是很多人的执念,爱而不得,最后就可能铤而走险,直接胡扯自己现在就带人。

一个人喜欢往大了吹,肯定不止带不带人这一个点,如果你在其它环节已经感受到他有点假,问到管理经验的时候,就可以切换到“困难”模式。

什么是困难模式呢,就是一件大家都认为好的事情,它哪里好,很容易剽窃到,但它哪里难,除非亲身体验,不然很难说得出细节。

比如从执行者到管理者的心态转变,是一场非常艰辛的、一个人的战斗,这可怎么编;

再比如团队里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他们分别有什么特征,给你找过什么麻烦,有过什么让你万万没想到的言论和举动,这可怎么编。

对着一份假简历,一路问下去,直到问出一段尴尬的沉默,这是做招聘最有成就感的瞬间之一。

图片

以上内容只是抛砖引玉,我知道大家都有更精彩的故事,也都曾愤怒、感慨,最后归于无奈。

无奈,是因为我们很难追责。简历造假总的来说,是一场成本极低的豪赌。

招聘工作者只能永远书写着这份鉴证实录,尽力维护职场最基本的公正,让一生纯良的人,能感受到人间值得。

做人难,但即使再难,也要做个人吧。

露小丧的职场咨询项目已经开启,欢迎有需求的朋友微信详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