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266条

 新用户1258N1Wf 2023-05-19 发布于陕西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协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伤寒论》.第266条)。

作者:蒋远东

跟打仗一样伤寒的寒邪已经侵入人体表面、占领了我们的第一道防线,如果我们不及时治疗,这个寒邪就会乘虚而入。这里占领的第一道防线就是本条讲的太阳病不解,也叫表不解。因为,太阳主表。本条讲的是太阳伤寒的寒邪乘少阳之虚进入少阳之里了。

少阳病是一个半表半里的病,简单的理解就是一半紧挨着太阳之表,一半紧挨着阳明之里就像夹在皮层和里层之间的肉一样居人体之侧,在胸协之间、抱阴扶阳。《内经》讲,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即在太阳阳明之间,故曰半表半里。《内经》中讲的少阳机枢不利的枢指的就是半表半里,意思是说少阳就像门轴一样,主开合。如果我们仔细看《十二经络循行图》,不难看出章门、京门、期门、渠门、滑肉门、关门都在协下,故知少阳为病都与少阳经所过的地方有关,即与胸协有关。

话虽然说的有点片面,但协下硬满确实是第96条讲的小柴胡汤证中的:胸胁苦满。本条的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在这里就是小柴胡汤证的心烦喜呕,默默不语饮食和往来寒热。第96条讲: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语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协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由此可见,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后,协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实际上就是一个小柴胡汤证。第101条讲: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上述)一证,便是(小柴胡汤证),不必悉具。所以,本条讲与小柴胡汤。

话虽这么说,阳明病也有干呕,也有食不下的这些症状,这里的干呕或食不下是引起误判的原因。本条讲的已吐,下,发汗,加温针实际上就是因为太阳病不解或者说阳明干呕或食不下才引起了误吐、误下、无发汗等误判。本条文在小柴胡汤证的基础上多讲了一个脉证,这个脉证实际上是针对第16条的治疗坏病的治疗原则讲的,这个原则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实际上是太阳伤寒的伤寒不解,即表不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坏病了。这个脉证实际上讲的就是太阳病转入少阳变坏了的一个坏病的脉证。

太阳病的脉浮,太阳伤寒的脉浮紧,太阳中风的脉浮缓,今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是太阳伤寒的寒邪进入少阳了。太阳伤寒的寒邪进入少阳,其脉应该浮中兼弦或者说浮弦,但本条并没有说这个脉浮弦,而是说这个脉沉紧。这里的沉是相对于太阳病的脉浮讲了的,换句话说,今有太阳病不解,其脉当浮而不浮,即为沉。本条讲的这个紧主寒痛,《辨脉法》讲:脉沉主里,脉紧主寒痛。由此可见,本条讲的这个沉紧是说太阳伤寒是寒邪入里了。《辨脉法》讲: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本条讲的这个脉沉而紧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有弦紧的意思,但本条并没有这样讲,意在强调这个太阳伤寒的寒邪正在由少阳向少阳阳明或者说阳明转属,是人病了,脉还没有病。这里表现的是小柴胡汤证,所以还是与小柴胡汤。

本条的若已吐,已下,已发汗,已加温针即是误把太阳转属少阳的这个伤寒当成太阳伤寒或阳明伤寒了,即犯了小柴胡汤证的不可汗,不可吐,不可下,不可误加温针的禁忌了,这个就是太阳伤寒在转属少阳的过程中变坏的原因。因为,病在少阳只能和解而不能发汗、吐、下或加温针。本条讲的这个谵语就是太阳病在转属少阳的过程中误吐、误下、误发汗、误加温针引起的变证。谵语本来是一个阳明病,本条的若吐、若下、若发汗、若加温针是加快了太阳伤寒转属阳明的进程了,《阳明病全篇》第218条讲: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这里的谵语是说这个太阳伤寒从少阳的半表一跃到了少阳的半里了,即到了少阳阳明或者说阳明了。这个时候的少阳病的柴胡汤证不见了,反而出现了谵语,这个时候的少阳病就不见了,表现出来的是阳明谵语,当治阳明谵语了,而不是在纠缠于少阳病的时候了,即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本条讲的不是随证治之而是以法治之,这个法就谵语而言是依《阳明病全篇》讲的阳明谵语用承气汤,承气汤就是本条要讲的治疗谵语的法。由此可见,这里讲的这个法是过去的或者说现成的成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