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小满,自然的智者

 昵称45109175 2023-05-20 发布于浙江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语。四季如人,节气如命,可谓祖传家法,也可谓天地间恒定的法则。

节气,是时光流转的印记尺度,是自然母亲的亲切叮咛。我们循着二十四节气的脚步一路走来,时间仿佛有了美的痕迹,装点了岁月,丰盈了四季。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大多可以直接顾名思义,唯独“小满”乍一听有些令人费解。原来,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只是小满,尚未大满。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灿烂的时节。此时,烈日高悬,天地间充溢着旺盛的阳气。阳光最多的时节,当然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你看,小满的到来,让很多植物渐渐褪去了春日里青涩的面容,绿色的叶子开始显现出生命的粗犷与茁壮,天地一片澄明,万物竞相生长,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唐代诗人高骈说:“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最喜欢在小满这天,到田地里去看麦子。小满时候的小麦,似初长成的邻家少女一般,丰姿绰约。漫步在田间地头,你总能看到海洋般的麦田,散发出绿幽幽的色泽。经过一天的阳光,麦子那沁人心脾的香在空气中弥漫。如果有风,远远望去,麦子们前赴后继地绵延推涌,如波似浪地滚向天际。那微笑的、摇曳的姿势,在农人们的心目中定格成抹不去的画面,在农人们的梦里演绎着丰收的喜悦。现在,它们静静地站在田地里,做着忍耐和等待,为的是与镰刀亲吻时那一刻震颤的悸动与幸福。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小满前后也是吃苦菜的时节,苦菜,学名叫“中华苦荬菜”,俗称“苦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医书上叫它败酱草,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缘何要在小满节气食用苦苦菜?这是因为此时是湿性皮肤病的易发期,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而苦苦菜恰是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功能的应时菜蔬,它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故人们将苦苦菜用开水烫熟,挤出苦汁,用以做汤、做馅、热炒、煮面,各具风味。

小满是第一个“吃苦”的时节。苦,是夏天的本味,苦之味,就是夏之味。苦尽,则甘来。生命只有经过苦难的洗礼,才会变得神圣而崇高。吃过的每一种苦,最后都会变成人生的甜。


小满是一个最哲理的节气。纵观二十四节气,小暑之后是大暑,小雪接着来大雪、小寒过去有大寒,这三对节气大小并举且成对出现。而小满之后,却没有与之对应的“大满”。这恰好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骄。唯有小满恰到好处:将满未满,满而不损,满而不溢。时节如此,人生亦如此。人生最好是小满。这境界是我国传统文化里对“中庸之道”的追求,也透着不偏不倚、不徐不疾的生活态度。莫言在《檀香刑》中说:“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所以,古人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醺。”花没有全开的时候,是最美的,可以慢慢欣赏,一旦全开了,就离凋谢不远了。人生,不求太满,只求刚刚好,是为小满。

隋代有个大儒叫王通,对“止学”颇有研究,他的语录经整理出版后,始终倍受推崇。《止学》告诉人们,有大智慧的人,知道适可而止;耍小聪明的人,只会不停谋划。智谋有穷尽的时候,而天道却没有尽头。欲望失控必定逾矩,聪明过头就会犯傻。历史上因贪权好利、争功邀宠而罹祸的例子不胜枚举。私欲膨胀,索取无度,为所欲为,骄奢淫逸,从来都不是人间正道。在清代汇编的《悦心集》中,录有钱德苍写的《不知足诗》,将贪得无厌者的嘴脸刻画得惟妙惟肖:“终日奔波只为饥,才方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止学》中有言:“欲无止也,其心堪制。惑无尽也,其行乃解。”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欲望就是这样,欲望太多的人注定终生负累,而清心寡欲换来的往往是高枕无忧。《史记》说:“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欲望,乃人性之根本。欲望不可怕,可怕的是贪婪。无知的人,会放纵自己的欲望,做欲望的奴隶。明明已经拥有很多了,却还是不想停下来,继续一味索求,贪得无厌,或疲于奔命,或铤而走险,直至泥足深陷,待到幡然醒悟想要回头时,则发现为时已晚。殊不知,世上之事皆有物极必反之理,过度的行为只能导致失败的结局。占据所有将一无所有,顶峰之后是万丈深渊。所以,人生路漫漫,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什么都想要。去掉那些不切实际的贪念,懂得驾驭自己的欲望,享受自己努力所能达成的快乐,才是明智之举,这样才活得自在、坦然。

“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不满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了某个程度了,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知足”是由人,“知止”由自己。“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

小满,知足,并不是满足现状,而是在物质追求上不去计较太多,正所谓:“知足者,贫穷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行走于红尘,就需用平常心淡看人间百味,尽情安享生命的素雅,才会真正明白缺憾也是美,小满为最好,知足就常乐。


“一代商圣”范蠡离楚投越,辅佐越国勾践,兴越灭吴,一雪会稽之耻,被尊为上将军。范蠡功成名就后,激流勇退,变官服为一袭白衣,携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上,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范蠡浮海辞去,到了齐国,隐姓埋名,自号“鸱夷子皮”(即牛皮囊的意思),借此以志不忘伍子胥被吴王夫差逼迫自杀、尸体被装进鸱夷中投入长江之事。在齐国海边的一块荒地,范蠡苦身尽力,开荒垦地,治产经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达到“巨万”,却仗义疏财,三次散尽千金。范蠡因为懂得“知止”,智以保身,成名天下。


晚清重臣曾国藩,少时深爱《止学》,他一生的作为和成就,处处有“止”的烙印。在攻破天京、平定太平军后,威震天下,当时部下劝他发动兵变,举湘军起事,自立为王,谁知,他怒不可遏,严词拒绝,并挥笔写下“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只自知”一联,以表心迹。后解散湘军,自削兵权,斩杀羽翼,以释清廷之疑,终于保全了晚节,也换得了曾家子孙后代的平安。

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了”的人举目皆是,前仆后继,结果弄得筋疲力尽、碰得头破血流。记得钱德苍还写过一首《知足歌》:“栋垣何必要嵯峨?颇堪容膝且由他。田园何必苦谋多,身伴闲云挂绿蓑。衣裳何必用绫罗,布衣亦足遮身体。盘餐何必羡鱼鹅,欣然一饱便吟哦。娶妻何必定娇娥,黾勉同心乐更多。养儿何须尽登科,虽然顽钝可磋磨”。苦口婆心地奉劝世人“请看破,莫求过”,可惜真正听进去并且愿意践行的人不多啊!
作者系高级工程师、省科普作协会员、市科普作协理事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