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养生】立夏艾灸正当时

 健康医学科普 2023-05-20 发布于山西

立夏后,白天渐长,天地间的阳气生发,逐渐达到一年中的至高点,人体处于外热内虚、上热下寒的状态,此时正是一年当中艾灸的黄金时期。借助天地阳气进行艾灸,效果特别突出。尤其是应对一些秋冬季节不易根除的、潜藏在身体中的病邪,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夏天治疗疾病常用的方法叫冬病夏治,即冬天的症状在夏天治疗。艾灸养生特别注重四时变化,节气轮转,立夏节气艾灸的重点应该放在补阳、养心、调理脾胃上面。临床常用的灸法是以艾绒为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也可在艾绒中掺入少量辛温香燥的药末,以加强治疗作用。

01

艾灸补阳气

立夏艾灸补阳气时可艾灸腹部、腰背部的穴位,每周艾灸2—3次即可,具体部位如下:

腰背部:腰背部是督脉和膀胱经走行的区域,督脉总督一身阳气,而膀胱经是足太阳经,也是阳经,所以艾灸腰背部的穴位可补阳气,比如肾俞、大肠俞、八髎穴、腰阳关、命门等。

腹部:特别是下腹部,如气海、关元等穴位,可温阳助气;而上腹部的穴位,如上脘、中脘、下脘等穴位可温中补虚、调和脾胃。脾胃功能增强,身体的阳气才得以运化。

012

艾灸养心

夏季养心艾灸哪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养心分为心气虚或者是心阴虚。

心气虚: 一般是心气不足导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等症状。患者可以艾灸心俞穴、神门穴等穴位进行改善。艾灸心俞穴具有宁心神、调气血的功效,临床上适用于心慌、心悸或者是心动过速等,辅助缓解心气虚的情况。艾灸神门穴能够治疗心气虚所导致的心悸、头晕等症状。

心阴虚: 又叫做心阴亏虚,一般是指心脏阴液不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悸、失眠、烦躁,还可能会出现口舌生疮、面色深红等症状。心阴虚的患者可以选择艾灸内关穴、涌泉穴等穴位。艾灸内关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的功效,主要适用于胸闷、胸痛、心悸等,辅助治疗心阴虚。艾灸涌泉穴具有散热生气的功效,能够治疗心阴虚所引起的失眠、烦躁等症状。

03

艾灸调脾胃

夏季因为气温的关系,体表温度高,方便排出汗液平衡脏腑温度,保证脏腑的良好生存环境,这也就造成了体内的虚寒。从夏季的角度来说,不仅要顾及心阴的养护,更要注意调养脾胃。

天气渐热,人体难免会感觉燥热,艾灸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这几个穴位,灸热传导进入体内,将身体气机调理通畅,反而会感觉更清爽,这不仅能消暑,还能调理脾胃,一举两得。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立夏后随着心火多肝木少,会有乏力气虚、消化不良、没胃口、容易疲劳等症状,可以艾灸足三里、膻中、关元、气海,让心阳及命火正常,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来助长、滋生脾胃之阳气。

除艾灸之外,还要注意养心神来增静减怒,适当吃苦味食物少吃寒性食物来调节饮食,早睡早起勿要贪凉以免伤阴,运动时要注意避免大汗淋漓保持适度。  

夏季阳气增加的同时,火气也渐重,在燥热的环境下,人也变得比较容易暴躁,一定要注意立夏养生。平时喜欢艾灸的朋友,此时一定更要抓住这个好时节,坚持“冬病夏治”,调理出一整年的健康。

文章: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一病区 董晶

图片: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