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五苓散治疗湿疹说起,内附小便不利伤寒论思维导图!(建议收藏)

 中医知识圈 2023-05-20 发布于山东

原创 长宏久久 巴山夜读 
图片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释义】本条以口渴鉴别胃中缺水与三焦蓄水。缺水与蓄水是发汗不当的两种不同机转。缺水证之渴,是大汗伤津,致胃中津液暂时匮乏,口渴较轻,或因胃燥而生烦不眠。这种口渴,无须药治,少与饮水,使津液渐复,胃气调和,诸症悉除。蓄水证之渴,是因汗不得法,伤及三焦,气化失职,水饮内停,正津不布之故。津液既难上承口舌,又不能下输膀胱,故小便不利。脉浮微热,为表邪未解。

【析疑】消渴对此证之消渴,注家及教科书有释为随饮随消,与消渴病同日而语,这种观点有悖医理。

此证属蓄水证,其消渴属气不化津,正津不布,难承口舌,口渴虽然较重,但渴不欲饮,或饮亦不多是其特征。若勉强多饮,就会出现“水入则吐”的“水逆”现象。何况蓄水证本来小便不利,随饮随消又从何道而消?可知,本证虽云“消渴”,却与三多一少的消渴病即“以饮一斗,小便一斗”的肾气丸所治的消渴,有本质的区别。

曾治一大学女教师,患尿急尿频证,先经西医诊为泌尿系感染,抗生素治之无效。后去中医院,予八正散通淋亦无效。刻诊:虽值夏季,但患者面白体弱,无汗怕冷,口渴较甚,但不喜饮水,舌苔淡白。此三焦阳虚,气化失常,正津不布,虽然尿频,但点滴难下,仍属小便不利。予五苓散加附子,3剂而愈。患者恐复发,又坚持续服3剂巩固之。本证尿频口渴,颇似消渴病,但尿虽频,总尿量却并不多;口虽渴,饮水量亦不多,蓄水证无疑。

【选注】张令韶:大汗出,胃中干者,乃胃无津液而躁烦,故与水以润之;小便不利者,乃脾不转输,水精不布而消渴,故用五苓散以散之。若胃中干者,复与五苓散利其小便,则愈干矣。

【方药】五苓散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方解】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白术健脾散水,桂枝通阳化气,兼以解表。五味合用,共奏化气行水,兼以解表之功,使停蓄之水,内外分消,表里两解。

本方名“散”,散者散也,方后注又提出“汗出愈”,均说明不可将五苓散视为利水剂。本方重在化气行水,应该属于调节水气剂比较合理。当然临证也不必拘于是否有表证。

《太平圣惠方》 太阳病,汗出而渴,宜五苓散;不渴,宜茯苓散。(辨太阳病形证)

注意了,舌苔水滑。

五苓散属于蓄水症,如果没有舌苔水滑不要用。

核心问题来了,

小便不利怎么弄!

如果用西医逻辑,利尿剂上了就可以了。

中医是从系统思维出发,

我专门用思维导图整理了伤寒论的小便不利,辨证论证方法!

图片

思维导图不一定看得清楚,大家可以下载下面的大纲视图

图片

病人自述是小便不利,

还是得细细查看,不要简单的就是往一个利尿上面去。

辩证论证,

可能是五苓散的蓄水证。

也可能是其他的很多证。

我简单数了一下,小便不利,最少有17个证。

伤寒杂病论对阵糖尿病尿潴留的秘密!健脾温肾、运化水湿

有人说中医是经验学,

我在确认为是归纳演绎的逻辑学。

如果望闻问切不准确,你怎么知道他是什么证?

你得准确的去归纳病人的情况,进行分析研判。

最起码脉诊舌诊这些你得认真看一看吧。

辩证要准必看舌象!怎么看舌头,舌诊要义!(附熬夜常见的阴虚夹湿证方)

脉诊难点及应对体会,像烧菜一样学切脉。切脉如切菜,刀功是菜好吃的关键!

然后进行辨证论治。

再说了,论治这个事,

六经总纲随时要温习。

张仲景说,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一证,有位老师专门说了这个一证就是指主证。

就是六经总纲那几句话。

建立属于自己的伤寒杂病论思维体系。能够打开自学中医的钥匙,必须是这八句话。

说句题外话,大家一定要注意那些耳熟能上的话,你们既然张仲景作为提纲契领的文字,一定有非常重要的东西在里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