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观的知己知彼——《枪炮、病菌与钢铁》读书笔记 书评

 明日大雪飘 2023-05-20 发布于上海

2022年7月6日《枪炮、病菌与钢铁》 (Guns, Germs and Steel)by Jared Diamond [美]

图片

奇异恩典
图片
推荐理由

这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看了41个小时,每次谈到方法论的时候,就是趣味索然的历程,但仍然忍不住想感谢耐着性子看完的自己,收获颇丰。有些地方甚至还对着地图仔细参详。我想这本书还是十分值得被推荐给每一个喜欢对他人才能、行为、关系随意置喙,或者固执地充满优越感和偏见的人,因为它有助于让人谦卑,谦卑有助于护口业而结善缘;同时彷徨于疫情余波而怨气郁结的人,这本书可以有助于你和世界解并且寻找新的方向, 从而找到更好的助力并获得更平静的内心;另外这本书也可能会给跨专业者以启迪;甚至于生活中动物保护主义者也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处理,就是毛孩子得以栖身的机会。甚至于这本书的架构本身也是人类传播思想值得借鉴的智慧方式

这本书我至少在Charles Munger、Jamie Dimon、Bill Gates的个人书单里都反复见过,同时也是Yuval Harari的《人类简史》重点referral book,所以越过千山万水,直接奔向鼻祖。他们的认知有效得解释并代表着西方一部分核心人物的思维逻辑和行事方式

本文的顺序读书笔记 书评


图片
读书笔记

01

整本书由新几内亚当地有名的政治人物亚力(Yali)的问题展开,“为什么是白人制造了货物,运到这里来?为什么黑人没有搞出过什么名堂来?”

书本出版于1996年,所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滞后的,因为后来成为天下制造中心的是中国。全书一直非常小心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书本一直在提及欧亚大陆,对于中国的讨论只在第16章浅尝和直到第20章再版时提及了日本(甚至都没有谈到中日关系),之后作者却将自己的观点简明地藏在了收篇词中

长久以来,西方白人世界中的偏见来自于人种,认为某种人种的人注定比另外一种人种更优秀,然而Jared Diamond用详实的语言学、考古学证据证明了事情并非是这样。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就是“地理决定论”

1.物种多样性:这既然包括了物种多样性和动植物的驯化难易程度。在史前,几个大洲物种多样性从丰富到次之的顺序是中东肥沃新月地带>非洲>欧洲>美洲>澳洲。

植物的驯化并非天择而是“人择”的过程,只有那些适应于人类需要的植物(甚至于是反天择的,比如不容易播种反而是容易收集种子的豌豆)

图片

图片而动物的驯化在欧亚大陆上要比在其它任何大洲上更成功

图片

图片

但是驯化的动物也为人类带来了致命的礼物——病菌

图片但是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农业更稳定,更适合族群定居,而游牧更适合物种丰富的地区。这样看来一直没有发展农业的民族往往是因为大自然的特别馈赠而被反噬

2.传播和迁徙条件

文中提到了大陆轴线问题,纵向轴线因为跨越数个温度带,相比起横向轴线来说要困难很多。同样族群的迁徙速度也因此受到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欧亚大陆在史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比非洲、美洲、澳洲更繁荣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3.洲际传播条件

前述的地理隔绝、农业发展、政治组织、病菌等,为率先发展起来的大洲的扩张提供了助力和阻力。比如天花为欧洲人征服美洲土著带来得天独厚的条件(率先群体免疫)而新几内亚的疟疾又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欧洲人入侵提供了屏障,反而是那些更适宜欧洲人生存条件的澳大利亚被欧洲人取代。这个逻辑在今天似乎也得到了呼应

而地理上同温度带的地区也更适宜欧洲人的扩张和定居

关于政治组织形式,会在读书笔记的第二部分作为单独话题进行细节记录和并正在书评部分展开

4.土地面积和人口

足够大的土地孕育足够多的物种,物种为农业发展提供条件,提供能量来源,人口才能增长,只有当人足够多,彼此之间竞争才会激烈,才会促进新的发明和文明的高度发展。因为只有足够的粮食留存才可以养活发明家。这么说来,就要怀念袁隆平爷爷。因为没有粮食,就谈不上志存高远、知荣辱、奉礼节,易子而食的惨剧在历史上就是明证

02

书中谈及了两个敏感的话题让我颇有感触,一是发明的问题;二是政治组织的形成以及对文明传播的影响:

1. 发明是需求之母:通常情况下,人们的理解都是反过来的,事实上大多数时候常常发明家发明出来的产物常常在试图寻找用武之地,爱迪生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伟大(《电力之战》中就用非常立体的方式体现了发明家的窘迫,为了证明交流电的实用性,爱迪生甚至不惜游说政府采用交流电来行刑,最后罪犯经历了极其残酷痛苦的死亡,爱迪生因而被很多人诟病)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蒸汽机的应用。历史上并谈不上离不开某个伟人之说,只是他们尽力抓住了时代的衣角。感恩和神化永远是两个课题

2. 政治组织:不同政治组织从简单到复杂的关系见下表:

图片

图片

但是越大的政治组织就有复杂的集权现象,无论如何声称民主的国家,国家的机密也是为少数几个人所执掌和了解的

有四点原因如下:

第一,陌生人间冲突的问题, 以前可以靠近亲之间解决的矛盾,因为人类族群扩大而减少的缓冲关系会放大这类问题

第二,人口规模越大,众人共同决策的难度就越高。想必疫情封控之后大部分人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第三,和经济有关。任何社会的成员之间都会互通有无;而大的社会互通有无的效率就会变低,如此一来个人多余的物品可直接交给中央,再由中央分配给匮乏的人

第四,和人口密度有关,由于空间的限制,人口稠密的地区必须有复杂的大型社会

图片
   书评
1

在环境的问题上,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本书提供了大量考古学、语言学、生物学的记载和考证,演化了人类的族群的扩张和变迁,回答了亚力的问题,人种之间并没有优劣,而只是正好某一群人出现在了某个特殊的地理环境里,并且提供了数量不等的植物和动物包。有些大洲看似物产丰富(非洲)但是因为传播轴线的问题,导致他们并没有形成长期可供继承的人类文明,而且物产丰富的地方相对来说形成更小需要发展农业的需求,而且恰好非洲的动物包又很难被驯化,这给农业发展也带来了挑战

2

作者认为国家和酋帮的核心优势在于更好的分配效率,具体表现在“1.决策的权力集中,可集中调动军队和资源;2.利用官方宗教和爱国情操使军人愿意为国捐躯”

这不禁让我联想起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两种表现,种是不断点破国家需要个人牺牲的事实,好像他们在演皇帝的新衣的故事中童言无忌的小孩,并且为此手舞足蹈,然而对于每个人都理解并接受的事实和正在履行的义务反复聒噪,自己才是那个没穿衣服的人另一种是自由主义的狂热推崇者,并且对关于公益的事情采取极端态度,声称推崇公益精神的人是被”洗脑“了。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意识形态,国家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都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只要不是植物人的大脑,它总会被一种思想占据的,只要不是被邪恶的闭塞的负面的思想占据而缺乏了主动思考的能力就不能称为”被洗脑“。相反,笃信所谓推崇自由的国家的本质是不需要个人作出牺牲的才是被洗脑和不自知。甚至有时候人只是为了发泄而表达不同的观点而已,观点本身是什么对他们毫无意义

3

关于世界史,在作者的笔下,或者说是西方社会的主流观点之一,基本上是一部西方凭借地域、病菌、物种资源包等共同作用下的占领史

如果资源包有利于土著,他们今日就可以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己固有的原始简单的生活和体制;如果适应于欧洲人的生活环境,就会被欧洲人所主宰,原本的土著自然会面临被屠杀驱赶奴役的命运

然而这部历史有三个例外,一个是以中国为腹地的亚洲大陆及其周边岛屿;二是相对与世隔绝的日本;三是从来没有被人类占领过的南极,并且因为和人类史无关而不在讨论范围内

4

从这本书看来西方人的历史观可以笼统概括为欧洲的掠夺(扩张)史 东方未知,就不奇怪为什么东方人被认为是神秘的了;也能理解为什么他们不可以相信中国没有争霸的野心,因为他们的历史就是争霸的历史;也能深刻认识到为什么他们某前任总统能够说出“如果14亿中国人都过上了好日子,那将是人类和地球的灾难”这样的话。物质守恒是客观规律,但因为客观规律就得出这样的推论,是掠夺家而非创造家的思维。人也是物质守恒的一部分,试问物质如何湮灭物质?物质如何毁掉物质?人的行为如果可以带来灾难的话,只会毁掉自己,却难以毁掉地球,因为它还会以其它形式存在。但是人的勤劳智慧却可以使物质以更多维的方式重组,为人类带来福祉。遗憾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还是被一些人理解成为了人类族群之争。然而这已经是21世纪了,还在用茹毛饮血的思维来考虑现代人之间资源分配的问题,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哀,也是信奉他的话的人的悲哀

事实上,关于中国的判断,作者浅谈辄止的篇幅,足以见得他对中国的理解是不够的。具体表现如下:

  1.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足够厚重,而文中提到“中国的考古纪录有限”,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可以被考究的朝代太多,或者从事考古工作的人不够

  2. 从语言分析来看,各国语言他都提到了音节、元音辅音,对中文却只提及方块字而推测同音字的由来却不曾谈及拼音和文字类型;书中说中国有四大语族(分别是广布的汉藏、散布的苗瑶、壮侗和南亚),这么大的民族融合,却几乎说同一种语言并推测这和中国强势大一统有很大关系。但是对于甲骨文、梵文的演化,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彝文视而不见。我国有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占中国1/6的面积,少数民族自治区就有5个。普通话的普及率虽然超过80%的中国人口,但是忽略这些语言和文字的存在就像因为英文的普及率而忽略了西班牙语、德语、法语等语言的存在一样。(根据我国教育部网站的信息,中国不含方言共有129种语言, 汉藏语系76种、阿尔泰语系21种、南岛语系16种、南亚语系9种、印欧语系1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21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壮、布依、彝、苗、哈尼、傈僳、纳西、侗、佤、黎、土、羌等民族制订了文字方案。文字类型上有表意文字、意音文字、音素文字、音节文字,从字母文字体系上看有古印度字母、回鹘文字母、阿拉伯字母、仿汉字系、拉丁字母形式等。[1])所以我并不认为中国的语言因为大一统而被吞没

  3. 关于传播轴向,作者确实对两大粮食生产区——黄河、长江流域的情况十分清楚,但是言及纵向传播的难度是用没有什么地理阻隔一笔带过的,但是中国人就不会忘记新疆的坎儿井和平原地区的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困难。如果你忘记了,就请翻开中国的地理图册,看看中国是不是缺少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中华民族的脚步,是不是缺少沙漠、丘陵、盆地限制人类的扩张。但是勤劳的中华民族在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年代,有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这一类的精神寄托;在身可以至的年代有了腾云驾雾的高速公路、有了跨越千山阻隔的青藏铁路、朝发夕至的北京到广州以及连通香港的高铁,以及在一个城市里都可以满足普通人赶往机场使用的磁悬浮列车。诚然,这些在1996年的时候表现得还不这么明显,那是因为过去200年的历史让华夏民族蒙羞,世界史的话语权被暂时定格在西方国家手里。我更希望中国也能出现这样一位大才,把人类史中加入中国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

    来源:网络

  4. 我必须还要谈及作者论证的制度优劣差异,作者认为中国自秦始皇之后大体上大一统的政治组织形式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远洋船队的发展,因为任何朝代的只要出现奸臣内斗就可以停止中国往外拓展的脚步;而欧洲历史上的无论是查理大帝、拿破仑甚至希特勒都没有改变欧洲分裂的局面,而鼎盛时的罗马也没有统治超过欧洲一半的土地,这为欧洲的扩张反而提供了土壤,比如哥伦布。

    历史是多重原因促成的,正如作者提及的,人类史无法改变条件做实验,而且很容易被他因攻击,所以他大多关于中国的部分都用了推测语。我们必须要承认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弊端和优势,大一统的优势在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劣势在于把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历朝历代只要出现奸臣贼子把持朝政,那就是神仙也扭转不了运数。中国近代史如果非要找一个人来责怪,那只能是慈禧太后,给子孙后代添了多少麻烦,几代领导人都在为之努力

    我一直认为一个社会只要政府、教育、媒体没有偏颇,这个社会的其它各个部门都会自然运转,相互促进。如何让政府一直保持远离腐败,思想与时俱进非我之能可以随意指点江山,但是却是我认为所有风险中首要需要提防和关注的。然而这是每一种制度都要去抗衡的问题,因为终究是人性的问题。如果一定要用VaR来说明风险的话,它的实质还是因体量放大的制度风险,可是哪个大国又没有体量风险呢?这同样不是制度差异带来的问题。至于刨除体量之后,到底哪种制度的VaR更高,我想历史会给出答案,目前还在进程中

    中国的创新为什么中间有过一段没落的历史,我个人理解完全可以解读为标准差,截取一段数据来总结全局,可以理解为取样偏见sample bias,但是我们也应该对峰谷进行极值分析,好让未来不再走弯路

    我想用作者的话来总结这一段:农业为复杂制度提供土壤,而复杂制度为良好制度提供先决条件。良好制度的出现,有一个发展和总结的过程。尽管现实不是绝对标准的,但是人民是统治阶级的制度和理论基础深谙人性。因为人民就是你我他

'
中国船队的结局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条线索。1405年至1433年,中国船队七下西洋。后来朝中大臣与太监斗争,大臣占了上风后,就不再维持船队,最后船坞荒废,朝廷甚至颁布禁海令。这样的事例在人类政治史上并不少见:19世纪80年代伦敦通过继续使用煤气街灯的法案,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孤立主义,还有许多国家开倒车的例子,不胜枚举,全都是国内政治斗争的结果。但是中国的例子有一点不同,因为中国是个统一的国家,只要一个决定,就可以使全中国的船队停摆。那个决定造成的结果难以挽回,因为船坞荒废就不能造新船,也就无从证明先前的决定荒谬,旧的船坞荒废后,新船坞也无从兴建。现在请将中国发生的事与欧洲发生的事做个对比:在那探险船队开始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政治上分裂的欧洲怎样响应时代的呼声?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曾效忠于法国安茹公爵,后来又改成为葡萄牙国王服务。葡萄牙国王拒绝为他提供向西探险的船只后,哥伦布先后向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梅迪纳-塞利伯爵求助,都遭到拒绝。最后他找上了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他们先是拒绝了哥伦布,哥伦布再次请求,他们才批准。要是欧洲也像中国一样是个统一的国家,要是统治者也像拒绝哥伦布的前几位大人物
'
'
大型的政治单元要是(这个“要是”很重要)能解决社会规模变大之后产生的问题,在与小型的政治单元竞争时一般就能占上风。大型政治单元面临的问题有:政治领袖必然要面对的权力挑战、平民对盗贼统治的憎恨,以及经济整合带来的种种困难
'
5

关于日本的讨论是再版增加的内容。作者很小心地讨论了日本的绳文时代(即石器时代)(公元前1.2万年——公元前300年)、弥生时代(父权取代母权,向阶级社会过渡)(公元300年——公元250年)和古坟时代(进入奴隶社会)(公元250年——公元592年)[2]。谈及朝鲜族可能对日本民族的影响和贡献,但是为什么不把朝鲜族的源头再往前延展一些到华夏民族的关系呢?我想这也是一个人类史学家的智慧。在启迪人类智慧和普及学科面前,尽量表现出中立才是上策

6

终极因和近因的方法论研究值得我们在各个领域借鉴。承上文的讨论,慈禧只是中华民族在近代史落后的近因,而封建社会的制度允许了一个自私无知的后宫首脑干政的情况出现才是终极因。在现实中因为人类思考系统的缺陷和心理陷阱(参看《思考,快与慢》《穷查理宝典》),思考的系统1总是让我们在近因中去发泄情绪,然而理性的思考系统2才能真正为我们带来底层智慧

'
食物生产及社会间的竞争与兼并,都是终极因,征服的各种近因(病菌、文字、技术、集权政治组织)都是从终极因发展出来的,其间的因果链在细节上各不相同,但是全部涉及密集的人口与定居的生活形态
'
7

正因为古代的人类没有文字或者文字传播的有利条件,才给人类历史学家带来了无穷疑问,并且给子孙后代带来了无穷争议。这同样也可能是全人类的损失。所以为了避免让未来的人类重蹈覆辙,我们要尽可能养成记录思想和感悟的习惯。所以让我们期待Web 3.0时代的到来,以至于我们无需担心平台风险会浸渍到思想、行为的历史记录领域

图片

愿华夏儿女充满信心和自豪感,自信可以让我们更坦然地承认在创新和技术上的差距并且冷静探索终极因,逐步扭转状况,不卑不亢。悲观只是一种未必对的认知,乐观却是一种改造世界的能力
未来不属于批评家,荣誉终究属于实干家。在实干的过程中,永远诉诸于利益而非理性(来自于Munger语录);但是在分析的过程中永远诉诸于理性而远离感性(感谢Daniel Kahneman的启迪)。这大概就是其中一种知行合一吧!

[1] http://www.moe.gov.cn/jyb_sjzl/wenzi/202108/t20210827_554992.html 

[2]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1498564

读书笔记部分均摘自书本《枪炮、病菌与钢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