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田

 aadobee 2023-05-21 发布于北京

一、丹田与场

孙禄堂:“拳中内劲,是通过顺中用逆,将周身散乱之气收归丹田,渐渐积蓄而成。”


最近感受到丹田,以前的“小球”,可能是丹田的前身,当时并没有意识到。

丹田可以更好控制四肢,从而解放身体,也解放了脑,身形更整,便于场体合一,体现到:

1. 改变受力结构  通常运动是稍节松懈,根节紧张。丹田起作用后正相反,稍节不丢,根节不紧。

2. 自然达到身形要求  顶头悬、坐胯、收胯根。

3. 改变下肢支撑力方向  也是检验丹田是否起作用的检验标准(通常双腿支撑力是向上的,做对后是向下的)。

4. 与“意、势”合一


5. 丹田合胯继而管理全身优于大脑直接管理  丹田代表全身合于自然要比全身直接合于自然更容易。有场也更容易体验到丹田的作用,相辅相成。

6. 形正加心静更利于“无形”


二、丹田与身体

遇力局部紧张是习惯,不受大脑控制自然形成,意、气、劲力聚集在一起静止不动,形成了“滞点” 。

丹田内吸手心脚心,外撑四肢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1. 意在丹田,而不在受力点,避免了双重。

  2. 丹田-手心脚心通路的建立,避免了局部僵滞。


道理虽明但劲难找,早就知道丹田吸手心脚心,但一直没有上身。原因是吸与不吸没有区别。大概是现在身体比以前气顺通透,吸与不吸有了差别,身体有了流动感,内侧的收与外侧的放同时存在,体验到中、体验到整体。虽然时有时无,但看到的方向。


一般都是通过调形练出筋劲,我是有了气感后感觉到筋劲。


三、丹田与动作 2023-05-30

从静态动作到位到对抗时仍能保持正确,表现为各个关节通畅不紧张,这是动作的基本要求。在此前提下,丹田的开合更利于动态下肢体不接力,受力不紧张。形如九曲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