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免费看展!当百年画报邂逅百年弄堂|海派城市考古

 cxag 2023-05-2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1926年,中国近现代第一本大型综合性彩色画报——《良友》画报诞生于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上,并逐渐成为近代上海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最近,在时隔近百年之后,一场名为 “掠影摩登——《良友》都市文化图鉴”的展览,带着《良友》珍贵图像与设计灵感回归它的诞生地,在海派潮流新地标今潮8弄的百年建筑群落间,把“良友世界”的丰富与摩登,尽情展现在大家面前。

中国最早的综合类画报

图片

《良友》画报创刊于1926年,比美国的《生活》杂志还早十年,它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图文并茂,共计出刊174期。当年就有评论说:“《良友》一册在手,学者专家不觉得浅薄,村夫妇孺也不嫌其高深。”在当时形成了“海内外凡有华人之地,无不以一睹《良友》为快”的盛景。

图片

《良友》并非纯文学刊物,但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代表作家鲁迅、胡适、茅盾、郁达夫、田汉、丰子恺、老舍、施蛰存、穆时英……几乎无一不乐于在《良友》亮相,或以作品,或以照片,或以手迹,其影响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图片

熠熠生辉的封面女性形象

图片

展览分为“凝视:女性魅力的完美诠释”“虹口,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北四川路的上海摩登:重绘都市文化”三个部分。

图片

《良友》画报的封面人物是它的特色之一,时隔百年,人们依旧可以通过这些被定格的画面,感受到当时摩登时尚的海派美学。

图片

▲这张照片被命名为“胡蝶恋花图”,尽显少女胡蝶的青涩之美

登上首期《良友》封面的是影星胡蝶,当时年仅十八岁,刚刚演完两部电影《战功》和《秋扇怨》,在上海滩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

图片

在展览中,胡蝶、阮玲玉、顾兰君和美籍华裔女演员黄柳霜等女明星的封面照再次出现在大家眼前。

图片

徐徐展开的海派都市生活长卷

图片

1926年2月,是《良友》创刊的时间,亦正逢北四川路一派生机盎然的局面:海派文学和艺术在此开花结果,娱乐和市民生活空前繁荣,展览现场还梳理了当年虹口在文学、咖啡、美食有关的趣闻轶事,细细读来,一幅海派都市生活长卷徐徐展开在眼前。

图片

▲《良友》系列栏目“上海地方生活素描”

策展人、文艺评论家孙孟晋表示:这个展览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献展,它以一种新的潮流方式,把百年前的时尚摩登的海派文化展示给大家,希望可以吸引到当下的年轻人,让他们了解即便是百年前的潮流也依旧是能够跨越时间的

图片

展览看点

画报珍本

图片

展览现场,有6期《良友》画报的珍本在展览深处等着大家。它们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岁月,纸页间流露着岁月的痕迹,这些封面中的女性,摄影风格各不相同,穿着打扮也贯通中西,展示了当时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

风情长卷

图片

▲当年的北四川路地图长卷

此次展览中,设计师特意绘制了一幅完整的当年的北四川路地图,标出周围星罗棋布的影院位置,让来到展览的大家能直观感受到虹口作为中国电影发祥地的前世今生。

图片

你可能想不到,鲁迅先生也是一位超级影迷。他在1927年定居虹口之后的九年时间里,一共观看过144部电影,共计155场次,本次展览也完整地展出了鲁迅在虹口的观影地图

图片

▲鲁迅在虹口的观影地图

弄堂光影

图片

除了展览之外,今潮8弄夜间8条弄堂中的户外投影也延伸出复古摩登的设计感。

图片

夜游弄堂,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图片

名家讲座&特别演出

图片

一系列与《良友》画报及海派都市文化有关的名家讲座,深入浅出地探讨海派生活与摩登纪事,而讲座分享间,穿插上海评弹团“海派评弹研习所”的特别演出,包括根据名家诗文新创作的弹词开篇。

图片


掠影摩登——《良友》都市文化图鉴


策展人:孙孟晋(知名文艺评论家)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6月11日 10:00-20:00

展览地址:今潮8弄1号楼L3

弄堂空间投影地址:今潮8弄弄堂空间

弄堂空间投影时间:展览期间每天18:00开启

文/编辑:张斌

资料:TheYoungCompanion良友、上海虹口

图_范筱明、张斌、小路、上海虹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