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我还没学习。

 我想不出昵称 2023-05-21 发布于辽宁

我心里有想法,有目标,有(学习的)欲望和冲动,但是很多时候,就是很浮躁,静不下心来学习,间断性地,一段时间能沉浸式看书,一段时间荒废,荒废的时间多。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呢?

要找到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内省。当我们问“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时”,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不理解自己的无意识动机。

比如说,我们有目标和想法,有学习的欲望和冲动,你的动机是什么?以前有很多读者给我留言,问我:我不想学习怎么办?我有时候开玩笑回答:为什么要学习?

很多人投射别人的问题,也投射别人的答案,我记得有一位读者说:栾晶的意思是,不想学就别学,摆烂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对的,摆烂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比较可怕的是,有时候你以为的,“我要学习”的态度,和“我想摆烂”的态度,都不是你的态度,而是无意识的态度。当你不理解无意识从远方给你发来的信号,你就会发呆,茫茫然站在那里。

我们会问:那我怎么知道,我学习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或者,我想摆烂的动机究竟是什么?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比较难以接触到真实的无意识动机。

一般我们会通过“情绪”“感受”去接触,例如我有学习的冲动和欲望时,我就去学习,但是我发现自己静不下心来,浮躁。

这种“浮躁”就是感受。

如果你接受过一些贴近感受的训练,你就比较容易发现背后更加复杂的一些情绪,揪住这些情绪,你就会发现和“我想学习”相反的一些动机。

做个演示,如何贴近“我很浮躁”这样的感受。当下一次,你感觉浮躁的时候,你坐在那里,你就让这个浮躁的感觉发酵,发酵,它会变形,有时候会变出一些声音,一些呐喊,一些回忆,一些感受,有时候你想发狂,愤怒,有时候你想流泪,有时候你惊恐。

这些部分,在咨询室中比较容易出现,如果阻抗不是那么强烈的话。我们经常会在另一个人问我们:当你感到浮躁时,你有什么感觉?——我们经常在这样的时刻涌起强烈的情感。

当我努力想去学习时,我内在掩藏了无数的愤怒、委屈、羞耻和无力。比较容易出现的,就是有些来访者,会浮现出曾经被过度要求的回忆。

在过去的几十年,我们总是被要求去学习,进取,向上,成为强者,成为人上人。你活着所有的价值都在那里,你有没有懂得足够的知识,有没有获得足够的地位,在有的地方,你有没有做到最好,有没有更好?

我们的内心总有这样的审判者,鞭笞我们,当它已经不在的时候,我们自己鞭笞自己。这是愤怒的情绪:我不想这样学!我不想为了别人学!我不想为了成为人上人而学!我不想为了证明我这个人的核心价值而学!

这样的愤怒后面会有委屈:为什么一直逼迫我学?为什么我一定要如此优秀才能感觉自己值得?

也会有无力:可是有些地方我确实不擅长,我学来学去也学不好,而且我内在对自己要求太高,如果达不到那样的要求,我日夜被羞耻感纠缠。

羞耻:当我接触到无意识这么大片的情绪和内容,我体验到很多的羞耻感,这些感受最终只能让我茫茫然站在那里,动也不能动。

所以我们会问:如果我们不是想以学习为目的,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这是确立核心价值观最困难的一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有时候我和我的来访者去讨论价值观,TA会告诉我,其实我内在真实的想法是去开个蛋糕店,或者,其实我只是想挣够我生存的钱,用别的时间去游玩、去作画。

哪怕我们探索出了核心的价值观,我们也很难去实践。因为我们害怕别人的目光,现在比较流行的凝视,说的就是整个世界成为一只巨大的眼球,它无时无刻不在审判个体的生活方式,有时它会射出惩罚之光,令个体战栗、羞愧不已。

这些话说起来,都是在意识层面,我们都会说:不要去在意别人的目光。但我们很难在无意识中,发现自己很多的冲突背后,都是那一只只眼睛和我们真实心愿之间的冲突。

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问:如果为了别人而学,不是我们真实的动机,那我们又怎样知道,我自己选择的那条路,就是我的真实动机?

你的症状会告诉你啊!如果你真的走在一个,不欺骗自己无意识的道路上,你不会产生那么多的焦虑和抑郁,恐惧和无力。

另外就是,别人、社会的期待,和我们自己的期待并非截然两分。我们绝不是说抛下我那无聊的工作,立马奔向我心之所向。而是平衡两者,我们之所以产生问题,是因为失衡了,其中“学习、考证”占了人生的主要意义,而别的灵魂的意义被挤得只剩下很小的一部分。

这时候我们的心灵就会生病,你的意识依然在考证,考证真的是一个情结啊,我们的学习情结。包括我们心理咨询师,手里没几个证也感觉仿佛没底,没有一个东西可以承载我们内在价值感的匮乏,我们就只能往外去堆。

但是很多来访者在咨询室中告诉我:当我把证考完了,我的焦虑不见了,剩下的只有抑郁和茫然。

这就是你讨好了意识自我,但是你的灵魂在抑郁,因为你没有发现它的渴求,你没有去问它真正的价值取向,没有去取悦它。

当然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我们在人生的前半段,就是要去养家糊口,去度日,去做一份无所谓喜不喜欢,但是可以满足我们的价值,养活一家老小的工作,我们努力去上进。

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崩溃,是因为这个要求实在太高了,有时候他给自己定下的要求,超出了自己的极限,干一半就只能生病。

有些时候,这种荒废也是一种提醒,它在提醒我们,忙碌的生活出了一点错,有些心灵其它面向的东西被忽视了,而我们也要去听听它们的声音,它们希望我们做什么?假如我们就此刹车,不再如此奋力去学习,填满这个空当的是什么?

有的人会是惊恐感,害怕被社会抛下,害怕社会比较,害怕父母失望,这些是因为价值取向造成的,主要是我们要去讨论价值冲突,父母、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你自身价值取向的冲突。

还有的人是虚无感,这种比较麻烦。也就是除了这些外在的意义,他的内在没有意义系统。但凡在咨询中,我们去讨论价值取向,我们的来访者能对未来滔滔不绝,畅想一堆TA们认为“胡说八道”的事情,我们都会知道这个人的灵魂还是活跃的。

有些人是一片空虚,你问TA:如果你现在有了很多钱,有了很多名声,你想干什么?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确生活无忧,TA们会告诉你:我觉得没有意义。

这是意义感的缺失。

它在现在的社会很普遍,由很多的原因造成。如果是被主流价值导向塞满导致的,还算比较好疗愈。但有一些是病理现象,例如童年之爱的丧失,它造成的无意义感,是一种根本存在上的缺失,它是一个洞。

很多存在这个问题的人,会发现自己几乎无法被任何东西填满。他们的内在一直在找寻一种模糊的、极致的东西,在人际关系,包括咨询关系中,体现为TA追求一种被极致地爱与理解。只有得到这个东西,TA才能感受到一种存在的意义感。我们说这是原始的有关存在的意义感的丧失,他们主要面临的议题并不是:我的生命要怎样才是有意义的?我要做点什么才是有价值的?

他们被卡在一个最原初的地方:我这个人的存在,究竟有何意义。

所以我们看到有这种问题的人,TA没有办法独处,也没有办法通过与工作、兴趣爱好建立关系,来获得价值感和意义感。他们会不断渴求另一个“人”来确认自己的存在。

有时候他们的自我,也有人说“假自体”发育得比较好时,TA本能也会想像其他人一样,去做一份工作,努力做到最好,但是每当朝这个方向努力,TA的绝望感就在虚空中回荡:你在做什么,你在做什么,没有意义啊,没有意义啊。

这种情况,最好是去做心理治疗,或者通过一些阅读,能理解自己的症状,我们说,理解症状本身就能够带来一种智性的疗愈。

我们来说另一种情况,也是最轻的一种情况。这种类型人,是缺少一些实际的技能。比如说,TA的自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学习才好,当然这类人也会存在一定的自恋问题,也就是他们总是会幻想,我要做就一定会做得很好,每当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挫败,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这种时候,首先我们要去学习,到底怎样学习?学习中遇见什么困难是合理的,而不是病理的?然后我们需要去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合理的幻想,制定合理的计划,当幻想与现实相遇,我们怎么处理这种挫败感。

最后一种情况,出现在我们心理咨询师阅读专业书籍中。很多咨询师会发现自己读不进去书,要么就是读不懂。每当你发现读不懂,读不进去,最好的方式不是去接个案,督导,当然是有用的,最好的方式是去做个人体验。

因为很多你读不懂、卡在那里的地方,是因为这些书激活了太多你无意识的个人情结。例如,客体关系说,婴儿对母爱的幻想,受挫后暴怒,比如,创伤解离,比如分离焦虑,你读一行歇三行,直呼每个字都懂,连起来就像外语,其实是你的无意识读懂了,它阻止你继续读。

无法学其他的书基本也是一样的情况,本质上都是激活了不同的情结,今天我们只是说常见的几个。

怎么接触它们呢?除了刚才我们说的,通过坐下来,直面那些情绪,你看看你的情绪是什么,每种情绪背后对应的是不同的情结。

还有就是,你要学会记录你的梦,如果不想去做咨询,就把这些梦拿去找一些专门释梦的老师,也许也会有所体会。很多人在这种时候都会梦见考试啊,考数学啊,梦见学校啊,等等。

推书:《与梦对话》《你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完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