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药知多少

 阅海书馆 2023-05-22 发布于浙江
Image

人们生病一般不会按“教科书”去生病。

我们一般认为:气虚证补气药,阳虚证补阳药,血虚证补血药,阴虚证补阴药。

但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气、血、阴、阳是相互依存的,在生理状态下,气血阴阳能相互资生,相互转化,在病理状态下,又能相互影响。所以单一虚证很少见,两种以上的虚证并存很普遍。

阳虚往往兼见气虚,气虚又极易导致阳虚;

阴虚常常兼见血虚,而血虚易引起阴虚气虚。

因此,补气剂助阳剂,补血剂养阴剂,多相须为用。

事实上,助阳剂大多兼有补气的作用养阴剂大多具有补血的功能。又如,阴阳两虚气血俱伤的症候,又必须使用养阴助阳气血双补的方剂,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Image

①气虚与阳虚并见

​在人体,气属于阳的范畴,气与阳都表示机体的活动能力。气虚渐重可导致阳虚;阳虚者,其气必虚。但气虚与阳虚又有所区别,所以用补气药治疗气虚证时,当谨守病机,适时辅以助阳药,一旦气虚与阳虚二者并见,则宜补气药与助阳药并用。

②气虚与血虚互见

气血一体,相互转化。气虚则生化无力,能引起血虚;“血为气之母”,血虚生化无源,无以化气,必然导致气虚。

因气血能相互化生,故治疗血虚证在选用补血药的同时,常常配伍补气药,使“气旺生血”,以促进血液的生长;治疗气虚证每于使用补气药的同时,适当配伍补血药,使“血足气生”以达到增强补气的效果。

③气虚与阴虚互见

热为阳邪,既可伤阴,又可耗气,故热病后期多呈现气阴两虚;久病不愈,耗损气阴,亦可产生气阴两亏。

补气药能益胃气而生津液,利于阴虚津亏的治疗。滋阴药能生津润燥,消除阴液亏损而利于机体活动能力的恢复,所以补气药与补阴药同用是治疗气阴两亏的良法。

④阴虚与阳虚互见

在人体,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阳虚,温煦生化无力,可引起阴虚;而阴亏,滋养生化无源,无以化气,又可致阳虚。总之,阳虚阴虚日久不愈,均可导致阴阳俱虚,这时用补阴药资化源,利于生阳;用助阳药补阳气,使气化旺盛,利于生阴,所以,滋阴药与助阳药并用,是消除阴阳俱虚证的最佳配伍。

⑤虚证常有兼证

在使用各类补虚药时,还要注意配伍他药。

阳虚生内寒易招外寒侵袭,遇有阳虚而里寒盛者,当以补阳药与温里药同用,以补阳散寒;

✨阴虚生内热,常见虚热缠绵,治疗时除选用补阴药外,又当配伍清虚热药,以滋阴降火;

阴虚则阳亢,治疗时除使用滋阴药外,又当配伍潜阳之品,以求壮水制火,滋阴潜阳;

气虚运化无力,亦可产生气滞,此时当以补气为主,并适当配伍行气药,以补气行滞;

血虚失眠健忘或神志不安,治疗除用养血之品外,又当配伍安神药,以养血安神定志。

在邪气未除,正气已虚,或正气已虚,复感外邪时,皆当于补益药中适当配伍祛邪药,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Image
Image
Image

补益药虽能增强体质,但若使用不当,往往有害无益。

表邪未尽者,当先解表,原则上不宜使用补益药,以防“闭门留寇”。然邪气未尽,正气已虚时,则可在祛邪药中,适当配用补益药,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②补气药与补阳药,多属温热之品,故阴虚有热者当慎用;

③补气药味多甘,能壅滞中气,中焦满闷者,不宜服之;

④补血药与补阴药,性多黏滞,妨碍消化功能,湿浊中阻,腹胀便溏者不宜服之。

⑤对于久病沉疴,初有起色,胃气初复,虚不受补者,当以开胃和中为首要任务,兼以清淡平补之品缓缓调理,切忌大量峻补之品导致胃呆气滞,中焦痞满之患。

⑥补益药味厚者居多,制汤剂服用,宜文火久煎;若需久服,可制成蜜丸剂、膏滋剂或酒剂少量服用,以图持续和缓地发挥药效。

⑦服用补虚药,应注意配伍健脾和胃之品,以保护脾胃,若虚不受补,则难以奏效。

Image

本文为读书笔记摘抄,内容仅供参考,有病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