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泄病证,固涩防亏虚五】——经典处方

 sy同心缘 2023-05-23 发布于湖北

第六节 经典处方

牡蛎散

【方剂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组成】牡蛎(煅)、浮小麦、黄芪各30克,麻黄根15克。
【用法用量】煎服。
【方剂功效】敛汗固表。【方剂主治】自汗证。常自汗出,夜间更严重,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方歌】牡蛎散内用黄芪,麻黄根与小麦齐;益气固表又敛阴,体虚自汗盗汗宜。
【方解】本方是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气虚卫表不固,则肌肤空疏阴液外泄,因而身上常出汗。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那么心液受损,心气耗损,心神失养,所以心悸惊惕,短气烦倦。夜晚是阳入阴分,阴虚不能涵阳,所以晚上出汗更严重。治疗宜以敛汗固表为主,兼益阴潜阳为辅。
方中煅牡蛎为君药,其涩微寒而质重,尤其是煅制后收敛固涩止汗效果更佳,并能敛阴潜阳。黄芪既能益气实卫,又能固表止汗,为臣药。黄芪与牡蛎相配,敛中有补,共奏敛阴潜阳、益气固表、标本兼顾的功效。麻黄根专收敛止汗,可增强君臣药止汗固表之力;浮小麦性味甘凉,专入心经,益气养阴,清热除烦,还能止虚汗。四药合用,共奏益气潜阳,敛阴止汗的功效,使气阴得养,浮阳内潜,表固汗止,气复神定。
【辨证要点】临床应以自汗、夜间加剧、心悸烦倦、舌淡红、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如果是气虚较严重的,再加党参、白术加强益气固表之力;如果是阳虚的,宜加附子、白术温阳固表;如果是血虚,宜加熟地黄、何首乌、当归以养血和营;如果是阴虚明显的,宜加生地黄、白芍等以滋阴养液。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的盗汗,不宜使用本方;如果大汗淋漓,阳虚欲脱的,当急用独参汤益气固脱或参附汤益气回阳救逆,出不是本方所能胜任的。
【现代应用】现代常用本方治疗久病、产后体弱多汗,肿瘤化疗后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内分泌失调所致的自汗盗汗,有时也用于治疗结核所致的盗汗,证属卫不固外、营阴外泄者。
真人养脏汤
【方剂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组成】罂粟壳108克,人参、白术、当归各18克,白芍48克,木香42克,诃子36克,肉豆蔻15克、肉桂、甘草(炙)各24克。
【用法用量】以上药研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次6克,每天2~3次。也可做汤剂,剂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方剂功效】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方剂主治】脾肾虚寒,久泻久痢。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下坠,伴有面色萎黄,食少倦怠,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沉迟。
【方歌】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蔻与粟壳;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痢服之可。
【方解】本方是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的常用方。泻痢才开始时,其证多实多热,但如是泻痢日久不愈,必然会损伤脾肾,以致脾肾虚寒,脾虚则津气下陷,肾虚那么固摄无权,因而出现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于脱肛坠下;脾肾阳虚,失于温煦,阴寒凝滞,出现脐腹疼痛而喜温喜按;寒凝气滞,也可见里急后重;脾虚就运化无力,加之泻痢,使气血耗伤,气血亏虚,出现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沉迟都属脾肾虚寒之证。本证因久泻久痢损伤脾肾阳气而致,并已至大便滑脱不禁,必须以固涩之法,否则难止泻痢。治疗当急以涩肠固脱治标为主;又因为脾肾虚寒是致病的根本原因,辅以温补脾肾之法。方中重用罂粟壳为君药,其酸涩,入大肠经,收敛力强,涩肠止泻以固脱。诃子涩肠止泻;肉豆蔻温津行气,涩肠止泻,都为臣药。君臣相伍为用,功专力强,涩肠止泻之力倍增,体现“滑者涩之”“急则治标”的原则。久泻久痢,其本在于脾肾虚寒,因而配伍人参、白术益气健脾,白术并且还能燥湿以利止泻;肉桂补火助阳,温肾暖脾,并散寒止痛;泻痢无度,也伤阴血,当归、白芍补血益阴,并和血柔肝以解腹痛。木香行气止痛,醒脾调中,合当归、白芍则调和气血,合人参、白术则促进脾运,同固涩药那么就涩而不滞,以上都为佐药。炙甘草合人参、白术能益气健脾、合白芍能缓急止痛,并能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达涩肠固脱止泻,温补脾肾的功效。
【辨证要点】临床以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食少神疲,舌淡白,脉沉迟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如果是脾肾虚寒较严重,手足不温,宜加附子、干姜增强温肾健脾的功效;如果是中气严重虚弱,脱肛坠下的,宜加黄芪、升麻、柴胡等益气升阳升陷之药;如果是夹食滞,酌情加神曲、山楂、麦芽以消食止泻。
【使用注意】如果是泻痢初起,积滞未去的,禁用本方,以免闭门留寇。久泻久痢,但湿热或热毒积滞未祛的,忌用本方。因本方所含罂粟壳有毒,容易形成依赖性,所以不宜久服。原书方后有注,服药期间应“忌酒、面、生冷、鱼腥、油腻之物”。
【现代应用】本方现也常用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结核、慢性痢疾、痢疾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糖尿病肠病顽固性腹泻等泻痢长时不愈,属脾肾虚寒者可加减运用。
◇金锁固精丸
【方剂出处】《医方集解》。
【组成用法】沙苑蒺藜、芡实、莲须各60克,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
【用法用量】研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次6~9克,每天2~3次。也可用作汤剂,用量按原方酌减。
【方剂功效】补肾涩精。
【方剂主治】遗精滑泄,神疲无力。四肢酸软,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歌】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潼蒺藜;莲粉糊丸盐汤下,肾虚遗精此方医。
【方解】本方为治疗肾虚精关不固证的常用方。遗精与心、肝、肾三脏相关,初起以心肝火旺为主,后期主要问题在于肾。肾主封藏,为藏精之处,如果肾虚精关不固,就会出现遗精滑泄;肾主骨生髓,肾精亏虚就会气弱,所以神疲无力,四肢酸软;腰为肾之腑,肾精亏损因而腰痛;肾开窍于耳,肾虚就会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都为肾虚之象。肾气不足,精关不固,治疗以益肾固精、涩精止遗为主。
方中沙苑蒺藜甘温,善能补肾涩精,标本兼顾,《本经逢原》称其“为泄精虚劳要药,最能固精”,为君药。莲须能清心安神,芡实能健脾养心,二味都能固肾涩精,不但能加强蒺藜补肾涩精之力,还可使精室不为欲火所扰,同为臣药。龙骨、牡蛎涩精止遗,兼能平肝潜阳,安神定志,既防君相二火扰动精室,又能增加君药收涩止遗之力,为佐药之用。诸药合用,使肾精充,肝火降,心神宁,精关闭固,遗精得止,共奏补肾涩精的功效,是肾虚遗精滑泄的良方。
【辨证要点】临床以遗精滑泄,腰酸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辩证要点。
【方剂加减】如果偏于肾阳虚,出现腰膝冷痛,畏寒肢冷,尿频的,宜可加补骨脂、菟丝子、附子等以温肾涩精;如果偏于肾阴虚,见梦遗腰酸,手足心热者,宜加龟板、女贞子、熟地黄以滋补肾阴;如果肾阳亏虚累及脾阳,出现大便溏泄,脘腹发冷发痛的,宜加补骨脂、五味子以补肾固涩止泻;如果肾虚较严重,见遗精滑泄长时不愈者,可加五味子、金樱子、山茱萸以增强固肾涩精止遗之力;若肾虚精亏较严重,出现腰痛明显,可加杜仲、桑寄生、续断以补肾壮骨强腰;如果出现阳痿者,加锁阳、淫羊藿以壮阳起痿;如果心肾不交,梦遗并有失眠的,宜加酸枣仁、远志、五味子以交通心肾、养心安神;如果大便干结的,宜加肉苁蓉、锁阳、当归等补精血而通便。
【使用注意】若下焦湿热内扰,或相火偏旺所致的遗精滑泄,那么本方就不适宜;服药期间应节制房事;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现代应用】现代临床常用本方治疗神经衰弱、性神经功能紊乱、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乳糜尿、重症肌无力以及女子带下、崩漏、泄泻、产后尿失禁、产后自汗等属肾虚不固的,加减运用本方。

◇镇神锁精丹

【方剂出处】《寿世保元》
【方剂组成】人参、白茯苓、柏子仁、酸枣仁、远志、石菖蒲各30克,白龙骨(煅,捣细)、牡蛎(煅,捣细)各45克,辰砂(水飞)15克(留3克为衣)。
【用法用量】研为细末,炼蜜如弹子大小的丸,每次服10克,枣汤送下。【方剂功效】养心宁神,固肾涩精
【方剂主治】心不摄念,神不摄精,男子梦交而精泄,女子梦交而精出,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象虚弱。
【方歌】镇神锁精用人参,远志莒蒲酸柏苓,龙牡辰砂为丸服,梦交遗泄服之灵。
【方解】本方主治男子遗精,女子梦交的常用方。心气虚损,心神不摄,精失封藏,是此证病机。而此病证一般是因为用脑过度,心气虚损,气不摄精,精失封藏导致的。治宜以养心宁神为主,固肾涩精为辅。方用人参、茯苓补心气,酸枣仁、柏子仁补心血,辰砂清心热,五药都具有安神的功效,合而用之,能增强养心宁神的功效。又用龙骨、牡蛎固肾涩精,远志、石菖蒲交通心肾,俾心气得以充实,心神得安宁,心肾相交,精关得固,所以遗泄就可愈了。
【辨证要点】临床以梦遗且还心悸气短、舌淡脉弱为其辩证要点。
【使用注意】如果是心阴虚损,心肾不交,可用天王补心丹类补心体而交心肾;如果是心阳虚损,遗精梦交,应当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类温心阳而固肾精,都不宜使用本方。

◇桑螵蛸散

【方剂出处】《本草衍义》
【方剂组成】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酥炙)各30克。
【用法用量】除人参外,其余共研细末,每服6克,睡前以人参汤调下。也可用作汤剂,睡前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方剂功效】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方剂主治】心肾两虚证。小便次数多,或尿如米泔色,或遗尿,或遗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歌】桑螵蛸散龙龟甲,参归茯神菖远加;调补心肾又涩精,心肾两虚尿频佳。
【方解】本方是治疗心肾两虚证的常用方。肾主封藏,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亏虚会摄纳无权,膀胱失约,就会出现小便次数多,甚至遗尿;封藏功能差,精微外泄,所以尿如米泔色;肾藏精,肾虚精关不固,出现遗精滑泄;心藏神,心气不足,神失所养,又加上肾精不足,以致精神不能互用,水火不能既济,出现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都是心肾两虚、水火不交之象。治宜当调补心肾,涩精止遗。方中桑螵蛸为君药,其甘咸平,补肾助阳,尤其是固精缩尿效果好。臣以龙骨既能镇心安神,又能收敛固涩以止遗;龟板滋阴潜阳,益肾补心。君臣相配,桑螵蛸得龙骨则增加固涩止遗之力,得龟甲那么补肾益精的功效显著,并能潜阳安神,达心肾同调的效果。人参补益元气,当归补血养心,二药同调气血;茯神宁心安神,远志、菖蒲安神定志、交通心肾,三药相合,则心肾相交,心安神和,以上都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固精、涩精止遗、补心安神、交通上下的功效。
【辨证要点】运用以尿频或遗尿或遗精,同时还有健忘,心神恍惚,舌淡苔白,脉细弱等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如果肾阳偏虚的,膀胱虚冷,小便次数多,遗尿较严重的,可与缩泉丸同用以温肾祛寒;如果肾虚遗精滑泄严重的,宜加山茱萸、沙苑子、五味子以涩精止遗;如果心气不足,失眠健忘,心悸严重的,宜加酸枣仁、五味子以养心安神、秘敛心气。 
【注意事项】下焦湿热或相火妄动所致的尿频溺赤以及肾阳虚弱所致的遗尿、尿频、遗精滑泄,本方都还适宜。 
【现代应用】现代也常用于小儿习惯性遗尿,神经性尿频以及性神经衰弱等属心肾两虚,水火不交者。 

◇桑螵峭丸

【方剂出处】《世医得效方》
【方剂组成】附子(制)、五味子、龙骨(煅)各15克,桑螵蛸(切炒)7个。
【用法用量】研为细末,糯米糊丸,每次服6克,空腹盐汤水送服。【方剂功效】温肾涩精。
【方剂主治】下元虚冷,精滑不固,遗沥不断。
【方歌】桑螵蛸丸附子投,五味龙骨四药求,肾虚不固精滑泄,小便淋沥亦可寥。
【方解】本方可治两类见证,一是精关不固而遗精滑泄,二是肾虚失约出现小便失禁。两类见证病位在于肾系,病性属于阳虚。一般是因为年老体衰,肾阳虚弱,既不能化阴精为阳气,又无力化水气以升腾,功能衰退,固摄无权,阴精外泄而出现遗滑,小便失禁而出现淋沥。此证多见于老年人,应首先考虑其功能衰退;小便失禁,更是阳虚现象;舌淡脉弱都属阳虚无疑。本病病机肾阳虚损,精关不固,治疗宜以温肾涩精为主。精关不固而精滑,肾虚失约而遗沥,都宜涩之以固。桑螵蛸咸平无毒,在《名医别录》说治“男子虚损,五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药性论》也说“主男子肾衰漏精······止小便利。”本品涩精止溺功能强,是固涩主药。五昧子固精敛气,煅龙骨固涩窍隧,都可增强主药的固涩效力。由于病属阳虚,不温肾阳就不能振衰起废,因而用附子温肾阳以助气化,精化为气而精不泄,水化为气而肾关固,成为治本主药。众药相伍,共呈温肾涩精或温肾固堤的功效。
【辨证要点】临床应以遗精滑泄、小便失禁、舌淡脉弱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如果用治精关不固,宜可加牡蛎、莲须之类,增强固肾涩精效果。如果用治肾虚失约而呈小便失禁,可加鹿茸、鹿角霜、益智仁等药增强温肾助阳的功效。也可加入人参、黄芪、白术,体现益气束津、脾肾同治之法。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或膀胱有热者慎服。
◇固冲汤
【方剂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方剂组成】生黄芪18克,白术30克,白芍、海螵蛸各12克,山茱萸、龙骨(煅,捣细)、牡蛎(煅,捣细)各24克,茜草9克,五倍子1. 5克,棕榈炭6克。
【用法用量】煎服。
【方剂功效】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方剂主治】脾气虚弱,冲脉不固的崩漏,或月经过多。症见出血量多,或漏下不止,色淡质稀,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心悸气短,舌淡,脉细弱或虚大。
【方歌】固冲汤中用术芪,龙牡芍萸茜草齐,倍子海螵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方解】本方为治疗脾气虚弱、冲脉不固而致崩漏的常用方。本病病机为脾气虚弱,冲脉不固,血失统摄。脾为后天之本,脾气健旺,气血生化有源,那么冲脉盛,血海盈。如果脾气虚弱,不但生化不足而致气血亏虚,冲脉失养,且因统摄无权,以致冲脉不固,出现月经过多,甚至崩漏不止;气血不足,就会出血,色淡质稀,心悸气短;脾虚运化失职,就会食少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或虚大。突然大量出血者,一般是气随血脱。当急治其标,以固冲摄血为主,辅以健脾益气。
方中重用山茱萸为君药,其甘酸而温,既能补益肝肾,又能收敛固涩。龙骨味甘涩,牡蛎咸涩收敛,合用以“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治女子崩带”,龙骨、牡蛎煅制合用,收涩之力更强,增加君药固涩滑脱的功效。脾主统血,气随血脱,又当益气摄血,所以配伍白术补气健脾,以助健运统摄;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举,尤其是善于治流产崩漏,二药合用,令脾气旺而统摄有权,以上均为臣药。白芍味酸收敛,具有补益肝肾、养血敛阴的功能;棕榈炭、五倍子味涩收敛,善能收敛止血;海螵蛸、茜草固摄下焦,既能止血,又能化瘀,使血止而无留瘀的弊端,以上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固冲摄血,益气健脾之功。
【辨证要点】以经血过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食少无力,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如果是气虚下陷的,宜加党参、升麻、柴胡等以益气举陷;精神萎靡,而色苍白,肢冷脉微者、加人参、附子等以回阻救脱。
【使用注意】血热妄行崩漏者忌用本方。
【现代应用】现代临床常以本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过多、月经过多、溃疡病出血等有上述症状的,也可加减运用本方。

◇四神丸

【方剂出处】《内科摘要》。
【方剂组成】补骨脂120克,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浸)各60克。
【用法用量】以上5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再生姜200克,捣碎,加适量水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可。每次9克,每天1~2次,临睡用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也可用作汤剂,加姜、枣水煎,临睡温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方剂功效】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方剂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后不消化,或久泻,腹痛喜温,肢冷腰酸,神疲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方歌】四神骨脂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合,五更泄泻最相宜。
【方解】本方为治肾泄证或久泻证的常用方。肾泄证,一般发生于清晨五更时分,所以又叫五更泄、鸡鸣泄。一般是因为脾肾阳虚,命门火衰,火不暖土,以致脾失健运,肠失固摄。脾阳不足,那么脾失健运,所以不思饮食,食不消化,长时间就会阳不化精,无以养神,出现神疲无力;阳虚会使阴寒内生,因而腹痛喜温,肢冷腰酸;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都是脾肾虚寒之象。证属脾肾阳虚,阴寒内生,肠失固摄所造成的。治当温涩并重,温肾暖脾,涩肠止泻。方中重用补骨脂为君药,取其辛苦性温,补肾壮阳,温脾止泻,补中能涩,尤其善于补命门之火以散寒邪,《本草纲目》赞其是治疗肾泄的要药。肉豆蔻能涩肠止泻,温中行气,合君药能增加涩肠暖脾止泻的功效,并能温牌行气以止痛,为臣药。吴茱萸辛苦热,不但能温暖脾肾,助阳止泻,而且能散寒止痛;五味子酸甘温,有收敛固涩、固肾涩肠以止泻的功用,合吴茱萸可助君臣药温涩止泻之力;重用生姜温胃散寒,生发脾胃阳气;大枣益气补中,益胃生津,合生姜也能温补脾胃,鼓舞运化,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可使火旺土强,阳复寒去,脾得运化,大肠得固,肾泄之证自愈。
【辨证要点】临床运用以五更泄泻或久泻不愈,肢冷神疲,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为辩证要点。
【方剂加减】如果是久泻中气下陷并且出现脱肛的,宜加黄芪、升麻以升阳举陷;如果脘腹冷痛较严重,可用本方合理中丸同服以增强温中止泻之力;如果脾肾阳虚较严重,又有泄泻无度,怕寒肢冷,宜加附子、肉桂以增强温阳补肾的功效。
【注意事项】如果是湿热、食积等积滞未消,虽然出现五更泄或久泻不愈,也忌用本方。
【现代应用】现常用于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肠结核、肠易激综合征等见久泻或五更泄泻属脾肾虚寒,尤其是以肾阳虚严重的。
◇固经丸
【方剂出处】《丹溪心法》。
【方剂组成】黄芩(炒)、白芍(炒)、龟甲(炙)各30克,黄柏(炒)9克,椿树根皮22. 5克,香附7. 5克。
【用法用量】丸剂,每服6克,一天2次,空腹温酒或白汤送下。也可用作汤剂,煎服。
【方剂功效】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方剂主治】阴虚血热的崩漏证。症见经期延长,出血不止,或下血量多,血色深红或紫黑稠黏,还伴有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脉弦数。
【方歌】固经丸中用龟板,黄柏椿皮香附群,黄芩芍药酒糊丸,滋阴清热治崩漏。
【方解】本方为治疗阴虚血热崩漏证的常用方。肝肾阴虚就会相火炽盛,冲脉通于少阴肾经,因而虚火内扰会损伤冲任,迫血妄行而出现经期延长而不止,或行经量多,或月经提前:阴虚伤津,还有血热妄行耗津,所以出现血色深红或紫黑稠黏;肝肾阴虚,那么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脉弦数都是阴虚血热之象。证属阴虚血热崩漏。治疗宜滋阴清热、固经止血为主。方中龟甲咸甘性寒,益肾滋阴且能补血;白芍苦酸甘微寒,敛阴养血能平肝;黄芩苦寒,清热凉血能止血;三药重用,共达滋阴清热止血的功效,共为君药。臣以黄柏苦寒泻火坚阴,不但能助黄芩以清热凉血,还能助龟甲以清退虚热。佐以椿树根皮苦涩而凉,收敛止血;香附辛平微苦,疏肝解郁,理气调经,适当伍用防众药凉遏留瘀的弊端。诸药合用,使阴血得养,虚火得清,那么崩中漏下就可愈了,因而命名为“固经丸”。
【辨证要点】本方主治阴虚血热之崩漏证。临床运用以月经崩漏,血色深红甚至紫黑稠黏,舌红,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如果出血量多或长时间不止,酌情加茜草根、参三七、棕榈炭以止血治标;如果内热不严重的,可去黄柏、香附,酌情加女贞子、旱莲草以养阴止血。
【注意事项】脾不统血之崩漏下血不宜运用本方。虚寒性崩漏忌用。
【现代应用】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人流术后月经过多以及生殖系炎症引起的月经量多、淋漓不止、月经提前等属阴虚内热证者。
◇易黄汤
【方剂出处】《傅青主女科》。
【方剂组成】山药(炒)、芡实(炒)各30克,黄柏(盐水炒)6克,车前子(酒炒)3克,白果(捣碎)10克。
【用法用量】煎服。【方剂功效】补脾益肾,清热祛湿。
【方剂主治】脾肾两虚,湿热带下证。带下色黄白,腥臭稠黏,体倦食少,腰膝酸软,舌苔黄腻,脉濡。
【方歌】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能消带下黏稠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方解】本方为治疗牌肾两虚、湿热带下证的常用方。脾虚失运,水湿不化,蕴湿生热;肾虚气不化津,津液反化为湿,湿郁化热;两者合流,下注带脉,所以出现带下黄白相兼,腥臭稠黏,与傅青主所说:“夫黄带乃任脉之湿热也。”一模一样。脾气不足,因而体倦食少。苔黄腻,脉濡都是脾肾不足、湿热内蕴之象。证属脾肾不足,湿热带下证。治疗时宜补脾益肾,清热祛湿为主,以收敛止带为辅。方中重用炒山药、炒芡实补益脾肾,固涩止带,补而兼收,《本草求真》说:“山药之补,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更有胜于山药”,此二味为君药。白果甘苦而涩,性平,有微毒,收涩止带,还能除湿热;黄柏苦寒入肾,清热燥湿;车前子甘淡性寒,善能渗利湿热,导湿热从小便而出。黄柏配车前子着重于祛除任脉的湿热;三药同为臣佐药。诸药合用,补中兼涩,清利湿热,使脾肾得补,湿热得除,带脉得固,那么带下就可愈。
【辨证要点】临床运用时以带下色黄、腥臭稠黏,体倦无力,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如果气虚较严重的,宜加黄芪、白术以加强益气健脾的功效;带下不止的,酌情加鸡冠花、煅海螵蛸以增强止带的功效;湿热明显的,宜加栀子、苦参以燥湿清热;腰痛的,宜加杜仲、狗脊以补肾壮腰。
【注意事项】脾肾阳虚,失于统摄的带下不宜运用本方。
【现代应用】现也常用于治疗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证属脾气虚弱,湿热下注者。
◇缩泉丸
【方剂出处】《魏氏家藏方》。
【方剂组成】益智仁、乌药、山药各15克。
【用法用量】研为细末、酒制山药末为糊,制成小丸。每天1~2次,每次6克,温开水送下。也可作汤剂,用量适当。
【方剂功效】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方剂主治】膀胱虚寒之小便频数证。小便频数,或遗尿,小腹冷,舌淡,脉沉弱。
【方歌】缩泉丸治小便频,膀胱虚寒遗尿斟,乌药益智各等分,山药糊丸效更珍。
【方解】本方是治膀胱虚寒之小便频数证。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不足则膀胱虚冷,不能约束小便,那么小便次数多,或遗尿,或小便清长,或溺有余沥,在《素问·脉要精微论》是这样说的:“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舌淡,脉沉弱都是阳虚之象。治疗时宜以温肾散寒,缩尿止遗为要。方中益智仁为君药,其辛温人肾,温补下元,固涩精气,缩泉止遗。乌药辛温,调气散寒,除膀胱肾间冷气,温膀胱助气化止小便频数,为臣药。与益智仁相伍,使收散有序,涩而不滞。佐以山药,其性甘平,固涩精气,补肾健脾,肾气健,寒邪去。膀胱功能复常,尿频遗尿自可得治。本方补涩合法,重在补脾,涩中有行。补养肝脾肾,重在益牌气。
【辨证要点】临床应以小便次数多,或遗尿,小腹冷,舌淡,脉沉弱为辩证要点。
【注意事项】缩泉丸宜饭前服用。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现代应用】现在也常用于神经性尿频、尿崩症等属膀胱虚寒者。有时也用于治多涕症属脾肾虚寒者。
◇桃花汤
【方剂出处】《伤寒论》。
【方剂组成】粳米、赤石脂(入煎服,另一半筛末冲服)各30克,干姜9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方剂功效】温中涩肠止泻。
【方剂主治】虚寒痢。
【方歌】桃花汤中赤白脂,干姜粳米共用之;虚寒下痢便脓血,温涩止痢最宜施。
【方解】本方是治久痢,属于脾肾阳气衰微所致之证。少阴阳衰,络脉不固,统摄无权,大肠滑脱所以久痢不愈,大便有脓血;阳虚寒凝滞,气滞不通所以腹痛,下利过多,损津伤液,因而小便不利。所以治疗宜以温中涩肠止痢为要。
本方以赤石脂为君药,其土质性微温,不但善温养脾胃,而且涩肠固脱、收敛止血能力强;臣以辛热干姜温中祛寒,又善开瘀;粳米滋补养胃和中利小便,又能助赤石脂、干姜以厚肠胃,为佐使药。三味相伍,共奏温中涩肠的功效。
【辨证要点】临床应以腹部痛喜温喜按,久痢不愈,便色黯不鲜,有脓血,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象迟弱,或微细为其辨证要点。
【方剂加减】若是腹痛严重的,宜加当归、白芍以强养血柔肝止痛之力;若是阳虚阴寒严重的,宜加人参、附子、炙甘草,以增强补虚散寒的功效。
【注意事项】如果是热痢便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禁用本方。
【现代应用】现有时也用于痢疾后期、慢性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伤寒肠出血、带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于脾肾阳虚的,都可加减运用。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