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拍句妙在寄意言外

 杏坛归客 2023-05-23 发布于山东

纪宝成

      一首词,好的结拍句,妙在寄意言外。这不仅会令满篇增色,尤令人觉得言有尽而意无穷,愈品读愈觉得余韵悠长、余味不绝。

      贺铸有一首《减字浣溪沙》:“闲把琵琶旧谱寻,四弦声怨却沉吟。燕飞人静画堂深。欹枕有时成雨梦,隔帘无处说春心。一从灯夜到如今。”这是一首闺怨小令,题材普通,但词人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尤以结拍句“一从灯夜到如今”的构思著称于世。正是这看似平常的、用以轻轻结拍的七个字,顿时增强了前五句所表达的少女情怀:这位女主人公从元宵节与心上人见面以来,一直都是这样的魂牵梦绕、缠绵悱恻!一位纯情热恋中的少女形象立马出现在人们面前了。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论赞“贺老小词工于结句,往往有通篇渲染至结处一笔叫醒,遂使全篇皆虚,最属胜境”;他正是举此词为例,认为本词“妙处全在结句,开后人无数章法”。

      沈谦则在《填词杂说》中论及:“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隽,着一实语,败矣。”所谓不着实语,那就是要寄意言外,以收“有馀不尽之意”之效。他举例,认为晏几道《木兰花·秋千院落》中“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这一结拍句,就是“深得其法”。要能不“着一实语”,当然首先要精于构思,而通常用字雅而不露也很关键。沈伯时在《乐府指迷》中说:“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指顺口溜一类民歌——笔者)。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见近人吴梅《词学通论》)

      以上云云,大体上或可认为应是一首词作结句之落笔下字要点。结拍句,大体有“以景语结”、“以情语结”两大类。形式或可多样,然皆应情贯其中,多亦景亦情,或亦情亦景。情景交融者,尤利寄意言外也。词以景语结,气象万千:李白《忆秦娥·箫声咽》是一首“思深而托兴远矣”(清 黄苏《蓼园词评》)之揽胜怀古词。吴梅盛赞“太白此词,实冠今古”。而该词结拍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统揽兴废之叹,勾起中华文化最深处的集体意识,为古今论者所激赏。王国维说:“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周汝昌在《诗词赏会》则赞曰:“乃觉凝时空于一点,混悲欢于百端,由秦娥一人一时之情,骤然升华而为吾国千秋万古之心。”可见,太白此词,开以景语结拍之大端矣。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残梅》是一首抒发夫妇间离愁别恨的名篇,在上半阕写了“行人”“我思妇”的离愁后,下半阕写家中“妇思我”的离愁,词人以层层深入的笔法细致刻画思妇的心理状态:明明知道登高望远总是看不到“行人”归家的身影,也还是按捺不住要去“倚危栏”,可眼前依然是“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思妇又一次失望了!该词也就以此二句戛然结拍,其无穷思念的意蕴令人伤感、令人动容。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滩》,借古抒怀。该词最后几句:“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词人对当年隐逸的严陵不贬也未褒,而是称之为“虚老”,顺手又拉出刘秀,说他们“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而这一“虚”一“空”之后,就以“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之景语结拍了。其言外之意是:人事易变,终究虚空;剩下的只是河山永存,美景长在。细细品来,韵味无穷。

      朱淑贞有一首《眼儿媚·迟迟春日》写春愁,寄愁情于清和婉丽的春景之中。该词别具一格在于以自问自答形式用景语作结:“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这足可与贺铸《青玉案》里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相比肩。朱词强调的是“春愁”无处不在,贺词强调的是“闲愁”无边无际,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朱词里还暗含着“美景也是愁景”之意蕴,这就多了一层耐人寻味之处。吴文英的《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是词人与一众幕宾游苏州的登览怀古之作,奇情壮采,酣畅淋漓,一腔悲慨。全词记叙词人在亦真亦幻中感悟当年吴越争霸的满眼兴亡,结拍则以景结情:“连呼酒、上琴台去,看秋与云平。”词人登高望远,感受到的是“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于是慨而豪,“连呼酒”,上更高的琴台去,“看秋与云平”!云有多高,“秋”就有多高啊!何其旷达、高远、大气,又是何其沉郁、虚空、无奈!仿佛词人在说,就让过去的都过去吧。

      毛泽东主席《忆秦娥·娄山关》是有关红军长征的诗词名篇,上半阕写进军娄山关,下半阕写攻克娄山关。词人在自注中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诗词》)但由于此时攻克了娄山关,心情当然向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尽显欣喜和自信。但词人知道前程依然艰难重重,心情整体上还是沉郁的。正是在这样一种心境下,该词就有了“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结拍句。最后这八个字景语,境界辽阔,悲凉而豪迈,可谓雄浑压千古、沉郁动魂魄,意蕴丰富,魅力无穷,真千秋苍凉丽句也!

      词往往也以情语结拍,个中也有许多韵味悠长、寄意无穷的妙句。当然,这也多是亦情亦景、情景交融者。

      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是一首怀人佳作,其结拍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词人是说,在现实中与心上人欢会难再,那就在梦境中寻得自由,任由梦魂无羁无绊地去寻访日夜思念的“玉箫”吧。词人由此在精神上寻求解脱了!这一结拍句一直为人们所激赏和传诵。相传北宋著名道学家程颐闻得后竟也不无欣赏地称之为“鬼语也”。况周颐《蕙风词话》云“小晏神仙中人”,“其独造处,岂凡夫肉眼所能见及”,并例举此二句,说“以是为至”。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是词人悼念亡妻的一首哀婉动人之词。其结拍句尤为令人动容:“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词人眼前的孤寂凄凉,与当年妻子“挑灯夜补衣”温馨生活细节的回忆,形成了鲜明对比,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词人对亡妻的真挚感情细腻地流淌出来了,催人泪下。陈廷焯《云韶集》评此词曰:“方回儿女英雄兼而有之,结二语清而有骨,亦有味。”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突显词人爱国情怀,英词壮采,震古烁今,曾被前人称为“稼轩词第一”。其结拍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爱国情怀已是跃然纸上,而从中透出的词人眼看着复国大业无望、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壮、悲愤、悲怆之情,又是多么令人难以忘怀!姜夔《齐天乐·蟋蟀》这首咏物名篇,不见蟋蟀形,只闻蟋蟀声。词人以声音贯注全文来寄托自己的愁思恨缕,自然也是以声作结:“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这一体察入微、用笔如神、意态生动的结拍九个字,与“庾郎先自吟愁赋”开篇首句七个字首尾相应,尤显情思绵邈,韵味悠长。郑燮的《沁园春·恨》,是词人四十岁前落魄时的“恨”词,充满了愤世嫉俗的悲愤,表现出词人可以忍受生活上的贫困,而决不接受精神上备受压抑和摧残的“癫狂”个性,尽显铮铮铁骨的“大丈夫”浩然正气。全词笔势如疾风暴雨,痛快淋漓,而结拍句“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却又舒缓沉郁:词人要用上百张墨线格纸去“细写凄清”。至此,前文的冲击力顿时转化为我行我素的耐力和韧性,顿显襟怀冲淡而耐人寻味。清末王鹏运生逢乱世,他有一首《玉楼春·好山不入时人眼》,通篇匠心独运,别出心裁地写“今未晚”的归隐向往。他化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中“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句意,为该词写出了“十年缁尽素衣尘,雪鬓霜髯尘不染”这一结拍句。这是声明自己虽然在官场不免“缁尽素衣尘”,但自己心灵是纯洁的。这里的语言表达蕴含意象丰富,令人遐想顿起,印象深刻。

(原载2022年《中华诗词》第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