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8岁的李大爷,最近在网上看了一些养生知识说:花生是公认的“长寿果”,不仅可以降血脂,还可以预防中风。 李大爷心想,之前用猪头肉做下酒菜,被老伴臭骂了一顿,说不健康,这下子可找到有益健康的下酒菜了。 于是,李大爷每晚就是一盘油炸花生配上二两白酒。几个月之后,李大爷出现了头晕乏力和胸闷等症状。女儿见状,赶紧带李大爷去医院检查,谁知,竟然查出了高血压和高血脂。 “不是说花生降血脂,对心血管有利吗,怎么还吃出三高呢?”李大爷很是疑惑地问医生。了解了李大爷最近的饮食习惯后,医生告诉他,油炸花生的脂肪含量很高,加上李大爷还有喝酒的习惯,这才吃出了毛病。 ![]() 花生到底是心血管的“清道夫”还是“祸根”,今天告诉你答案。 一、日本研究:每天吃5个花生,降低心脏病风险民间流传的花生对心血管有益,并非空穴来风。花生是富含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它含有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以改善脂质和脂蛋白水平,有益于心脏健康。 ![]() 2021年9月,发表在" Stroke "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吃4-5个花生,患缺血性中风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低。 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74793名年龄在45-74岁之间的亚洲人的生活方式习惯,其中有一项是关于花生消费频率的调查,经过15年的追踪调查后发现,相较于不吃花生的人,每天吃4-5颗带壳花生的人,缺血性中风的风险下降20%,全脑卒中风险下降16%,患整体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下降13%。 研究人员表示:饮食中加入少量的坚果和花生,或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由此可见,花生对心血管疾病的用作确实不可轻视。 二、吃太多花生,会加速癌细胞转移?癌症患者吃太多花生,会促进癌细胞的转移,这种说法其实是源于英国利物浦大学的一项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花生内一种叫的花生凝集素(PNA)会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管壁细胞相互作用,产生IL-6和MCP-1的促癌细胞因子。 ![]() 事实上,研究只是说明花生促癌是一种“可能机制”,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相反,中国台湾地区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了食用花生可降低癌症癌症风险。 中国台湾地区的这项研究共招募24000名参与者,从1990—1992年开始,每年随访调查,通过长达10年的调查发现,与不吃花生的人相比,经常食用花生的女性和男性,直肠癌发病率降低58%和27%。 两项研究对比,花生能否促进癌转移的试验还无权威数据,而花生预防疾病数据,参与者更多,随访期更长,其数据的可靠性也更高。 三、花生再好,5类人也要少吃花生营养丰富,价格亲民,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是性价比较高的坚果之一,但对于以下几类人而言,花生再好,也要少吃: 1、高尿酸及痛风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花生的嘌呤含量较高,100克嘌呤达到85毫克,属于中高嘌呤食物,因此 痛风患者在发病期间,最好不要食用花生。 ![]() 2、肝胆疾病 胆囊帮助消化食物的器官,花生的脂肪较高,可引起胆囊收缩增强,在胆囊炎发作时,最好不要吃花生,以免增加胆囊负担。 3、花生过敏的人 有些人对花生过敏,一旦误食,可产生皮肤瘙痒、咽喉水肿等反应,甚至会危及生命风险。 4、肠胃疾病 患有胃溃疡、慢性胃炎、肠炎这,多有慢性腹痛、腹泻等不良症状,饮食上应少食多餐,尽量清淡,花生属于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较难消化,不宜多吃。 ![]() 5、血栓异常 花生有止血的作用,可以增进血凝,促进血栓形成,所以血液粘稠度较高,或患有血栓的人,不宜食用花生。 延伸:食用醋泡花生,并不能软化血管血管硬化确实令不少人感到头疼,尤其是上了年纪之后,人的血管会像水管一样老化,甚至引发如“粥样硬化斑块”一类的心血管疾病。有些人听信民间偏方,说“醋泡花生”可以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 事实上,动脉硬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出现硬化后的血管是无法恢复到原本状态的,只能缓解,不能逆转,更别说是“软化”。 虽然血管斑块含有钙质,钙质浸泡在醋酸中,可以产生一定溶解反应,但经过口腔,消化道的食醋是无法进入血液,并不能改变血液的酸碱度。盲目的饮用大量陈醋,还可能会腐蚀、烧伤消化道,以及打破人体酸碱度平衡,反而给人体带来伤害。 ![]() 适度地食用花生,对于心血管疾病而言具有一定帮助,但更要的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才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