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医案】不用安神药,如何治失眠(1)

 允峯 2023-05-24 发布于黑龙江

回来说,调失眠不能只重镇安神养血,用药也不只是龙牡、朱砂、酸枣仁、夜交藤之流,用方也不只有酸枣仁汤、流水汤、补心丹、安神丸之类。解决导致“失眠”的病机重点,才是首要。于是我准备写系列医案来举例。

不过,对于多年顽固性失眠,尤其长时间使用安眠药的患者,治疗起来仍颇具难度。或者看机会写个失眠的经方辨治心法。

案例一


今天先分享一例会诊的网诊案例。这种案例虽然缺少脉诊,但根据患者表述,可凭经验反向推测大致状态。

 
某患,女,53岁
主诉:近3年睡眠质量不好,入睡难,半夜易醒,很难再次入睡,睡觉时双手胀麻,颈椎左侧时常痛。
饮食二便:饮水少,喜饮温水,口淡,胃纳一般,胀气。大便黏,每日多次,小便淡黄。
睡眠情绪:入睡困难,睡眠浅,夜醒常出现在1-3点,有时梦多精神疲倦,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易忘事,易焦虑。
身体感觉:怕风,怕冷,平时易出汗,上半身及头部易出汗。眼睛干涩,气短,左侧肋骨偶有一点点痛。颈项后背部拘紧,身体觉得重,身体转侧不利索,白天手正常,晚上睡觉胀麻,查肌电图正常。
妇科:已绝经,既往月经相对规律。
舌象:舌淡红,边尖红,苔白如粟。

舌象照片,点击图片放大

分个析


汉传经方辨证,首重病机(病位+病理),先明“病机”,抓住重点,进而推导“药症”,组药成方,完成辨治。

病机=病位所在+病性寒热+病理产物+病势虚实
药症=五气功能+六味效用+药势轻重+药症主治
汉传中医 · 经方辨治精要(点击查看)
以上内容一直反复强调,要牢记!

此案重点是有典型六纲提纲证:少阳中风证栀子豉汤证,用方以二者为主即可。

同时,少阳合并外感中风(柴桂姜证)+表证风寒疼痛(肌筋膜关节炎症)还相对明显+栀子豉汤证,整体是寒偏多,那么就该归为“属厥阴病”,也可以说整体是厥阴中风证

这些如不理解,就反复看《经方辨治学》!

【诊疗总结】

六纲少阳病+外感中风,属厥阴病

五证:寒热错杂,寒偏多,阴痞证

四本:气滞为主,兼带津亏

三势:病势缓,体势可,药势兼顾补泻

治则:祛风解肌,理气解郁,调和寒热

接下来可以按文末列出的条文,对比医案,分析这些症状该如何归类,由哪些推断出六纲、五证、病理产物、药症对治等等吧。

此案和庞师弟写的经方辨治失眠案一例(点蓝字链接查看)有些相似,可对比参考。

施治


处方
前胡40g 桂枝20g 干姜15g 炙甘草15g
花粉30g 黄芩20g 牡蛎15g 栀子10g

豆豉20g 葛根20g 羌活15g

反馈


条文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宋147)

少阳病,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前胡桂枝干姜汤主之。(《经方法钥》)

太阳伤寒或中风,五六日不解,或已发汗而复下之。证见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表未解,复传少阳,前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厥阴并太阳中风者,亦主之。(《经方法钥》)

厥阴中风,汗出恶风,身痛,手足冷,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心烦,或但头汗出、大便硬,但寒不热或微发热,寒多热少往来,咽痛、头痛、或耳鸣目眩,脉沉弦。前胡桂枝干姜汤主之。(《重订伤寒论类编补遗》拟补)

属厥阴病,虚乏少气,心中懊憹或结痛,按之心下濡。身热心烦郁怒,但头汗出,反复颠倒不得眠,饥不能食者,栀子豉汤主之。(《经方法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