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中国脑梗越来越多?提醒:厨房里的3种调料滥用或是“帮凶”

 江海博览 2023-05-24 发布于浙江

“中风”,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它还有一个别称叫做脑卒中。

脑梗塞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俗称“脑梗”。

目前,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居世界第一,每年因脑梗致死的患者高达200万,数据令人心惊。 

01
为啥中国脑梗患者越来越多?

脑梗的发生,主要是因各种因素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发病机制主要是形成脑血栓、脑栓塞及腔隙性脑梗死。

脑梗高发于 45-70岁中老年人群,如果治疗不及时,其危险性很高,后遗症也十分严重。

为何如此凶险的脑梗会更“偏爱”中国人呢?

国内外大量科学研究发现,脑梗塞最危险的两大因素是高血压和房颤。

图片

高血压可能会提升脑梗死后发生大血管事件的风险。

长期的高血压,会对身体血管造成损伤,导致脑动脉的弹性变差,加速脑动脉管壁钙化、硬化,当脑动脉逐渐狭窄、闭塞,就会诱发脑梗死。

而房颤栓塞在脑血管的概率最大,有30%的脑卒中是由房颤引起,房颤病人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5倍。

长期房颤,心房频率太快,可能会导致心房内附壁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流流动可以进入大脑的大动脉,进而引起脑梗死。

除了高血压和房颤以外,血脂异常、糖尿病、动脉炎等也是诱发脑梗的高危因素。

长期大量吸烟、喝酒以及习惯熬夜、饮食习惯不良者是脑梗的高发人群。

图片

02
厨房里的3种调料滥用或是脑梗“帮凶”

俗话说,病从口入。脑梗和饮食息息相关,有些脑梗可能是“吃”出来的。

如果日常烹饪中,长期滥用这3种调料,可能会增加脑梗的发病风险。

1.油

日常烹饪中,很多人喜欢采用煎烤、油炸的方式,这样的方法做出来的食物虽然更香,但却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人体食用油摄入量超标。

食用油摄入过多,会大大增加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吃油太多,还容易造成血管中甘油三酯含量过高,导致血液黏稠,造成血管堵塞,增加脑梗风险。

图片

2.盐

如今,重口味饮食似乎成了中餐里的大趋势,一道菜中会放多种调料进行调味,在加入盐的同时,还会放入生抽、酱油、蚝油等。

然而,调料越多,食物也就变得越咸,长期吃含盐量多的食物,容易使血压升高,降低血管弹性,同样会导致血液粘稠,加速血管堵塞,最终诱发脑梗。

3.糖

糖也是厨房里常用的提鲜调料,糖醋排骨、糖醋鱼等美食是很多人的心头好。

但糖摄入量超标,身体的危害也不容小觑。过多的糖分会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堆积,不仅容易引发肥胖,还可能会导致高血糖,造成血管内皮损伤。

每天摄入过多的糖分,容易增加血液中的血脂,使血液变得粘稠,从而加速血管发生堵塞,导致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虽然过多的油、盐、糖摄入不是导致脑梗的“直接凶手”,但它们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息息相关,可以说是造成脑梗的“帮凶”。

因此,生活中一定要把控好厨房调味品的使用量。

建议食盐摄入不超过5g,油不超过25g,糖不超过50g,最好在25g以内为宜。

03
做好这4件事,有效预防脑梗

其实,脑梗的很多危险因素都是可干预、可控制的。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帮助大家远离脑梗,建议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戒烟戒酒

烟草和酒精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对人体具有明确的危害性。烟草中的尼古丁能直接损伤血管内膜,造成血栓形成,从而诱发脑梗。

酒精会刺激人体血管壁内皮组织损伤,导致血管壁表面凹凸不平,血液中脂质就更容易沉淀聚集,在血管壁形成血栓。

同时,喝酒容易使血压升高,这也是诱发脑梗的一大危险因素。

2.规律作息

长期熬夜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现代人长期晚睡,生活习惯差,再加上持续疲劳焦虑,工作生活压力大等,容易通过应激、脂代谢紊乱、神经兴奋等途径引发脑梗塞。

建议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3.积极运动

规律的运动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不仅能提高免疫力,还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

尤其是本身肥胖的人群,这类人群往往伴有高脂血症,更容易出现脑梗塞。

建议每天保持30-60分钟运动,太极拳、快走、游泳等都是比较适合中老年人锻炼的方法。

4.健康饮食

日常尽量少吃油炸食品,包括炸鸡、薯条、烤肉等。

长期保持高油饮食,容易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导致血液里胆固醇增加,加速血管变窄,危害健康。

可乐、奶茶等甜饮料也要少喝或不喝。日常饮食建议以清淡为主,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图片

大脑是身体的“司令部“,作为身体的指挥中心,一旦出现毛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会科学预防脑梗很重要。

当身体出现头昏、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口角歪斜、口齿不清、视觉改变等表现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尽早识别脑梗的先兆信号,才能为医生抗栓、溶栓或取栓争取时间,争取把疾病伤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Fan J, Li X, Yu X, et al. Global Burden, Risk Factors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tudy of Ischemic Stroke, 1990-2030. Neurology. 2023 May 17.

  【2】苏东强 ,杨蓉 .高龄老年高血压人群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
  【3】冀俊虎.抓住黄金治疗点早期察觉脑卒中征兆[J].《健康向导》,2016:39-39.

作者:圈圈 | 编辑:十七 | 审稿:吉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