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绍奇眩晕四则医案赏析

 李静曦 2023-05-24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眩晕一(梅尼埃病)
司某,女,48岁,地质大学校医院医生。1989年4月22日门诊。眩晕伴恶心呕吐、耳鸣已一周,经北医三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内耳眩晕症(梅尼埃病)。诊脉弦滑,舌质正常,苔白腻。证属痰浊上扰清窍,拟化痰泄浊:
法半夏20克,茯苓15克,陈皮6克,枳实10克,竹茹6克,炙甘草3克,泽泻12克,车前草5克,炒白术12克,生姜3片。
4帖而呕恶止。原方加白芍10克,桑叶6克,至14帖,诸恙悉除,遂停药。至今已近十年,未再发作过。

眩晕二(梅尼埃病)
韩某,女,年20余,绵阳长虹厂工人。因梅尼埃病求治。半年之间,频频发作十数次之多,发作时天旋地转,呕吐痰涎,必须卧床休息数日,始可上班工作。适逢发作,诊脉弦滑,舌质淡,苔白腻。病属湿痰久蕴,蒙蔽清阳,方用:
生半夏12克(生姜15克一同打碎如泥状),茯苓15克,车前仁15克(包),陈皮10克,珍珠母30克,炒白术15克,泽泻12克,牛膝10克,枳壳10克。7帖,一日1帖。
服至第4帖起即霍然而愈,返厂工作。以后每逢将发作之际,即取此方服用,约半年余,即告痊愈。
按:个人体会,生半夏用于痰眩有特效,与生姜同打为泥,再经水煎之后,即无麻舌戟咽之副作用。如无,可用清半夏或法半夏倍量代之。上方为基本方,如舌边尖红,烦躁、口苦、手足心热者,加夏枯草、黄柏、钩藤;痰火内结,便秘,加吞礞石滚痰丸;呕甚加赭石、旋覆花、姜汁炒竹茹。
有难之者谓:半夏既经煮熟,何得仍以生半夏名之?我举生地黄、生姜、生大黄为例答之。盖所谓生半夏者,系指生药,不经矾制及石灰水、甘草水浸泡,只撞去粗皮,打碎,即供药用者。其止呕化痰之功,数倍于法制半夏、清半夏。



眩晕三(梅尼埃病)
苏某,女,58岁,北京海淀区新庄大胡同3号。1986年4月5日初诊。有发作性眩晕病史,发作时头晕耳鸣,天旋地转,恶心,此次又值发作,几天前因头晕昏倒,移时始苏。恶心,耳鸣,口干,心烦,舌边尖红,舌根部苔黄腻。病由肝气不舒,郁而化火,夹痰浊上攻,拟平肝息风,化痰和胃。处方:
夏枯草15克,菊花10克,钩藤15克,石决明15克,北沙参15克,麦冬10克,法半夏10克,车前仁10克,赭石12克,香附6克,怀牛膝10克。6帖,一日1帖。
4月12日二诊:已不眩晕,原方隔日1帖,4帖。
5月13日三诊:眩晕一月未犯,但每晚入睡前仍一阵晕眩,打嗝,大便稀,拟健脾、和胃、抑肝,处方:
茯苓30克,白术30克,泽泻15克,黄芪18克,法半夏10克,陈皮6克,枳实6克,钩藤30克,夏枯草20克,珍珠母20克,车前草10克。4帖。
6月14日四诊:外出探亲1个月,眩晕一直未发作。饮食二便调,改以健脾益气剂善后。

眩晕四(颈椎病)
任某,男,73岁,北京理工大学。1992年1月18日初诊。患颈椎病,眩晕,卧时只能右侧,不能左侧,否则晕眩甚。指头发麻。诊脉弦滑,舌质正常。拟补肾活血法:
熟地15克,肉苁蓉12克,当归10克,老鹿角15克,红花10克,葛根15克,赤白芍各12克,川芎10克,威灵仙10克,巴戟10克,碎补12克,丹参15克,黄芪30克,淫羊藿12克。一日1帖。
服至30帖,眩晕即止,一年之内不仅眩晕未犯,也没有感冒过,饮食睡眠均正常。
1993年3月10日来复诊,诉又有眩晕之感,但不若先前之甚,我仍用原方,嘱服20帖,药后又其恙若失焉。至今尚安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