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推荐】西汉水:二十八宿破解上古三皇五帝都之谜

 紫霞照我 2023-05-25 发布于陕西
文章图片1

关于华夏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变迁,史学界众说纷纭。

章越琴先生在《揭秘三皇五帝都》专著结尾,给出了全球最准确的答案和最权威的结论:“综上多重证据可证明,中国古代文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动力性的文明,它是在伏羲八卦这个整体性宇宙形成的框架里面创造出来的,并以八八六十四卦的形式阐释了宇宙万物起源论程序即伏羲八卦演变为六十四卦不在分殖,这就是能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则,包括自然科学在内。”

这是中国文化对全人类的最大贡献。甘肃陇南师专原副校长袁静安先生在《序》中坦言:“作者首先寻找到了破解华夏古帝都之谜的方法,即伏羲二十八宿坐标法,并在寻找到破解华夏古帝都之谜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研究华夏文明史的理论体系,这在中国社会科学界是一大创举,其意义非常巨大,得出的结论真实可信。她就是真正意义上发现三皇五帝之都的中国第一人,从此,古籍需要重新注解,让那些信口雌黄的所谓专家汗颜。”

《史记》载:“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在上游。”章越琴先生的诠释令人信服:上古三皇、五帝之都(城),在西汉水(夏水)上游的成徽盆地,即今成县境内,方圆范围大约千里之内的地方。上游,指西汉水(夏水)的上游。

《史记·天官书》曰:“天则有星宿,地则有州域”。画卦伏義居住中央昆仑,仰观天象、坐“井”观天,俯察地理、建木(立杆)测日,遂识北斗、辨阴阳、明四季、定五方、演八卦、划九州,产生了天人合一、一分为二、阴阳五行等高维思想观念,遂有神农尝百草、五运六气、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和六十甲子历法。因此,伏羲八卦思维模式是华夏文明的根基(源头)、中华文化的灵魂!

文章图片2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基本标准,明代以后文人学士基本不懂天文历算。章越琴先生告诉我:当下不经天,就敢纬地,这错透了。因为《尚书》曰:“经天,纬地谓之文。”故,不尊崇古法,不经天的古史研究,就是瞎扯。现在对《诗经》《礼记》等古籍的注释大多错误了。例如,对《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大多作为爱情诗去讲解,大错特错---伊,在东汉之前读尹、隐。诗经中讲述了大隐之人的故事,这个大隐之人的故事在孔子《泰伯》篇中有记载。水,先秦史中的水,是专指五行中属水的地方;要讲“水”这要从《史记·天官书》“五星,定五行”讲起。

《禹贡》曰:“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章越琴考证指出: 古昆仑在今甘肃陇南成县昆仑乡(小川镇)凤凰台(中字山),伏義观测天象和方位(加地中凤凰台为五方)、四季的地方。汉武帝时设河西四郡后,把以西的山脉命名为昆仑山,不过两千年。上古时期,天上星宿对应地上九州,后来“帝动星移”、“帝动岳移”、“族随名迁”,造成地名复制和混乱。西汉水流域的西秦岭之成徽盆地、成县,是上古中国核心之地,不过千里。《史记·天官书》记载:“故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说明古帝都在陇山与蜀山之间,而今甘肃成县恰好处在这一位置。昆仑,就是首山。《史记》“首在陇蜀”,故,只有陇山与蜀山之间区域内,在高德导航上在此区域内唯一标注的昆仑山(在今甘肃成县小川),才是真正的首山昆仑。

时下,很多人理直气壮地说:昆仑山在今青海、新疆。现在梳理一下,汉武帝刘彻派霍去病征讨匈奴、收复河西,设立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后,把河西以西的山脉命名为昆仑山,至今不过两千年。地名、山名、水名必于朝代(具体时间)相联系,否则名称相同不错才怪呢。今青海昆仑山并非先秦中央昆仑山,史地学界、教育界的所谓专家教授,不要再欺骗学生、社会和自己了!有学者撰文说:“首先,《山海经》向我们描绘了河西走廊西边是昆仑山。

昆仑山是'天下之都’,世界上最高的地方,与星空最接近的地方……”如此云云,实乃大言不惭、张冠李戴、白痴说梦!试想一下,三皇五帝在最高的“昆仑山”建“天下之都”,这可能吗?这于古人的生产生活真实情况完全不符---今天咱们去攀登你说的这个青海昆仑山试一试,一是上不去、气候寒冷、没有食物,根本不适应人类生存;二是上不去了你还能回得来吗,你就是冰雕一座嘛!?是今所谓的专家教授们胡说八道、刻舟求剑、以讹传讹、误人子弟,青年一代囫囵吞枣、信以为真,且不读、也读不懂古籍,大学里、社会上的某些知名人士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跟风扬场、推波助澜。

如今高校连中医中药都要分科学习,正在失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沦陷为学术腐败的深渊、谋取名利的市场,着实令人担忧,亟待反思和纠正!毛泽东,不愧为伟大的思想家,因为他除了学识渊博深厚、拼命为国为民,还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人类发展的趋势、预测未来的方向!

文章图片3

嶓冢山、昆仑丘、昆仑墟、方山、吴山、“桥山”、漾水、河水、黑水、轩辕台、凤凰台、黄龙潭、“启生祠”等山水地名,古籍中多有记载。何为古籍,它是古人思想、智慧、文化、经验的结晶,当时文化精华的宝库、不废江河的典籍,对探源华夏文明具有重大意义,不可诋毁,更不可否定。时下读不懂古籍不是你我的错,这是历史造成的,还有个别专家明白,中青年可以请教、钻研、辨误、新注---因为我们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都有华夏文明共同的源头、中华文化共同的根基、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

《山海经·西山一经》:“2.1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2.14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

《山海经·大荒西经》:“16.8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国妻氏。有双山。”“16.9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柜格,日月所出入也。”“16.11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山海经·海内西经》:“11.1海内西南陬以北者。”“11.6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11.13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夷羿莫能上岗之岩。”说明古昆仑山,在海内(八百里以内),且在西北方向。古八百里合今六百华里,今青海、新疆上古实为海外之地。

文章图片4

因近几年读不懂《图解山海经》,近日我请教章越琴先生,先生教我:“五行定位的帝都之内的水,叫海内。上古帝都之外的水为海外。注意距离换算关系,古千里约合今七百五十华里。”让我如梦初醒,不明白海内、海外概念所指和两山之间的今实际距离,读《图解山海经》就如同坠入云里雾里、不得要领,所以学术界万万不可用今天的知识和现状,去解读经典古籍的原意。比如,考古界、学术界不“经天”、不懂古天文学(包括古数学)、且读不懂古籍,就敢“纬地”、靠挖地球、找文物去考古,这就是盲人摸象、南辕北辙,真是浪费资源瞎胡闹!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这是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的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以南方朱雀为例,从井宿到轸宿看成为一只鸟,柳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嗉,翼为羽翮。”

说明四方对应四象,共有二十八颗星宿。

“周天九野”在大地上的八卦九宫方位投影,就是我们熟知的“九州”--豫州、兖州、青州、扬州、冀州、雍州、梁州、荆州、楚州。二十八宿包括东方青龙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朱雀七星--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白虎七星--奎娄胃昴毕参觜;北方玄武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

文章图片5

四象三桓,日月五星。太乙居北,北斗左旋。斗为帝车,巡视天下。二十八宿,轮流值班。日月西移,水道东流。白昼黑夜,寒来暑往。东南西北,春夏秋冬。二十四节,分秒不差。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经天纬地,累为“文明”。守正创新,和谐和平。天下为公,其道大光。数典忘祖,无根无源。文在上古,今朝娱乐。没有历史,只有轮回!

上古夜空中,北极星最灿烂,北斗七星最耀眼。北斗七星活像一把勺子,古人分别叫做天枢、天璇、天机、天权、玉衡、开阳和瑶光。居中的天权星,即“斗中”。“天权星”也叫“黄龙星”,“黄龙星”映射在地上叫“黄龙潭”,即“地中”,“地中”就是古人最早立五岳、正四方的地方。今成县西峡就有黄龙潭,有“大禹治水”的中国河、八卦石,亦有“启生祠”残碑。

据章越琴先生研究:伏羲在北斗第一星天枢附近选择了二十八颗恒星即经星为古帝都的“坐标”,并把位于北斗第一星天枢所在位置东南西北各七星共计二十八颗星宿,称为二十八星宿。这二十八星宿就是天文分野,也称为伏羲二十八宿座标法。

章越琴先生,正是发现并利用二十八宿座标法原理,结合古籍经典记载的注解,同时不间断的“经天”即观察研究星宿、“纬地”即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严谨考证、全面分析,于2012年出版了《揭秘三皇五帝都》专著,我认为这是一本集天文(经天)、地理(山水)、古史记载释疑、文化遗迹考证等内容为一体的专著,成果丰硕、意义重大、逻辑严谨,考证结论“先秦昆仑山是三皇五帝帝都”独到精准、令人信服,当是全球社科研究方面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

甘肃成县,是章越琴先生的第二故乡,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她熟悉成县的山水、历史、人文,加之先生掌握的古星宿学、考据学两门绝学助力,三十余年不懈的探索研究,终于担当起了考证清楚西汉水流域的甘肃成县,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中华文化的原点、上古七十二帝都、坟冢(包括三皇五帝)的重大历史使命!

文章图片6

《史记·天官书》正义张衡云:“张衡云:'文曜麓乎天,其动者有七,日月五星是也。日者,阳之崇;月者,阴之宗;五星,五行之。众星列布,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所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其以神著有五列焉,是有三十五名;一居中央,谓之北斗,四布于方各七,为二十八舍,日月运行,历暦示吉凶。’”说明二十八宿全部围绕在北斗第一星天枢星附近。

章越琴先生认为:在研究先秦史地和中华文明探源中,必须依据古籍原文记载来探源,还要遵从古法辨星土,即找到古帝所在的中央首都之星即南北斗(斗姆)定位之地,以及上古二十八星宿定位之地,才能能知中华文明之源流。

南斗斗定位之地何在?《尔雅(释丘)》云:“三成为昆仑”。章越琴考证结论:成在南斗定位之地,古人是以星宿定上古地名的。三成:三星即参星(先秦参、叁、三是同一个字),成,是南斗的别称(又叫大辰,辰通成),上古参星定位之地,在陇山和蜀山之间区域的今甘肃成县。《诗经·巷伯》:“哆兮哆兮,成是南箕。”(南斗,也称南箕斗、吉星)。由此可知,成,是南箕斗的别称。今甘肃成县,就是因为南箕斗定位之地而得名。《淮南子·时则訓》中所载的“中央昆仑”,就在“汉江之所出”即西汉水流域的岷山北坡禹凿龙门之地,今甘肃成县小川镇(解放前叫:昆仑镇)。

文章图片7

北斗定位之地何在?为了寻找寻找古雍州区域内的参、辰、南北斗、二十八星宿定位之地,笔者(章越琴先生)在古雍州区域内几十个县的县志办,整整寻找了十年,才终于在古雍州区域内的甘肃成县县志办,寻找到了参星星宿图。只要寻找到古雍州区域内的参星定位之地,就等于找到了古代七十二代古帝的首星定位的帝都。因为,首星即魁星就枕参的头上。

《史记·天官书》云:“魁枕参首,衡殷南斗。”可推出:中央之星魁星即北斗、南斗和二十八星宿的定位之地,就在古雍州区域内的参星之地今甘肃成县。清·乾隆 黄泳《成县新志》《木刻板》:“分野之说源于周官保章氏,祥于天官书,成界陇蜀星分井鬼(古音读:魁)。古志所载,虽有鬼鹑首之不同要之以井参,建而星麓。”由此可证,古雍州陇蜀之域的今甘肃成县,就是我国古代“以井参,建而星麓”即五星(星汉二十八宿)定位之地、先秦古帝都所在地。“今甘肃成县古代属古雍州,为氐人居住地(见于1988年《成县标准地名录·成县历史沿革》第17页)”(见章越琴著《揭秘三皇五帝都》第29页)。

上古五岳之地何在?据卞伟光、章越琴、张百平③三位学者从易学、古星宿学河地理科学史三方面落实考证,不仅上古昆仑山三皇故都在秦巴陇蜀之间的成徽盆地,而且伏羲时代以斗中“黄龙星(天权星)”定位的先天五岳也在今成县境内,且其范围仅七十华里而已……上古五岳在陇南成县之考证:中岳:古吴山(西峡山);北岳:牛心山(于鸡峰山南北相对);南岳:箕山(鸡峰山);东岳:岱岳(五陵原);西岳:泰山,也称中华山,古华山(龙窝村西)。整个上古五岳的范围不过百里(75华里)。商代和周代最守祖训,凡离开三皇帝都建国者只可称王,不可称帝,以不得封岳。秦始皇第一个违背祖制,自认“功盖三皇,名过五帝”,首开建国称帝、立都封岳之先例(见卞伟光 卞翔合著《易眼看世界:中国文明王者归来》第181页)。

章越琴考证结论:“汉水有二源”,就是发源于嶓冢山南坡的洋水即西汉水的支流(南源),还有发源于嶓冢山北坡的西汉水即夏水,这二源。昆仑之丘帝下之都,就在西汉咸阳都西南方位直线距离月四百里的洋水,汜天之水,河水,墨水(黑水)所在地今甘肃成县(成徽盆地)。

章越琴先生在《华夏定帝都的规则和典礼制度》一章开头写道:中华文明起源的先秦首都,由于受“易经”曰:“帝出乎震,万物出乎震。”这一先秦称帝、建都规则和典礼制度的制约,从秦始皇统一中原(中国)之前,华夏就只有“震泽”即震卦这一个帝都,三皇五帝都城也就只能在伏羲先天八卦震卦的区域内。“震泽”,即伏羲生地震泽、仇夷。

文章图片8

卞伟光先生指出:《淮南子》曰“昆仑为中央。”于是便知,先秦中央昆仑山就是中华文明源头、中华龙脉原点地标,也是中华文明形成的秘境。因此,只要考证《淮南子》所载,江汉源头的中央昆仑,就等于找到了中华民族的根、溯到了源、找到了魂。“江汉之所出”:是指汉江源头。江汉也叫汉江。汉江源头,是专指西汉水。有史为证:“西汉水,在地质年代曾是汉江源头。”(见1988年《甘肃省志·第二十三卷水利志》)

卞伟光先生考证得出结论:《淮南子·时则训》中所载的中央昆仑,就在“江汉之所出”即西汉水流域的龙门之地,今甘肃成县小川镇(解放前叫:昆仑镇)。

关于“三皇”,史载比较混乱。卞伟光先生最新研究结论可补史之残缺:“三皇”有前三皇、中三皇、后三皇之分,三代九皇实有七位:

前“三皇”:盘古(天皇)、有巢(地皇)、燧人(泰皇);中“三皇”:燧人(天皇)、华胥(地皇)、伏羲(人皇);

后“三皇”:伏羲(天皇)、女娲(地皇)、神农(人皇)。

卞伟光先生用古星宿学考古,得出最新重大成果:星变节点以公元前2400年为节界,之前开阳星指向北天心,之后天璇、天枢五倍延长线指向北天心;之前以斗中为天中,之后以井宿为天中。星变前天权主天下,代天演法;星变后井宿主天下,代天演法。故《说文解字》言:“井,法也。”

卞伟光研究认为:华夏上古史的“商”不是指“商朝”,华夏上古史的“夏”也不是指“夏朝”,而是指上古的星辰和星宿!而且有熊、有虞、有夏等等,都不是指朝代,而是指居住地的祖先神的名字!成县凤凰台即“中字山”,也是《山海经》诞生之处的古昆仑山。

中科院博导张百平教授研究成果,于章越琴的考证结论不谋而合。张教授研究认为:“有三个关键证据可以证明成徽盆地就是上古文明的核心区域:

(1)古昆仑在成徽盆地。古昆仑山与现代昆仑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现代新疆南部、青海中部的昆仑山系,是汉武帝之后才命名的。古昆仑山则是中华神话的起源地。上古很多关键的事件都与古昆仑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观黄帝之宫、瑶池、昆仑虚、西王母等等。成县境内的昆仑山与《山海经》所述完全一致。古籍中记载的与昆仑山相关的天祖山、天子山、中字山、凤凰山、凤凰寺、鸡山、固山、兑山、红嘴山、天井山、黄龙潭山水地名于成县昆仑山周边山水的地理名称完全相符。中国陆上神话几乎都与昆仑山有密切关系。神话是口述历史,是真实的历史,并非虚幻故事。从这个角度看,古昆仑山所在地必定是上古文明的核心区。

(2)西汉水原来就是汉江的上游:西汉水发生了太多的故事。古籍中记载的绝大多数山川地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陇南的地名丰富多彩,简直就是中华历史的缩影。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大到西汉水流域,发现这里就是早起中国的原型!汉朝早期由于武都大地震产生的堰塞湖,使西汉水发生袭夺,流入嘉陵江。之前它是汉江的上游,是早期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最主要舞台。

(3)大禹治水在成徽盆地。大禹治水的地点,关系到夏朝存在和都城具体位置的关键问题。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可能治理长江、黄河这样的大河。只可能治理较小流域的水患,而且必须是几乎不发生水患而出现突发情况,(地震引起巨大山体崩塌或滑坡,堵塞河流,引起水患)的区域。成徽盆地飞龙峡具备了这样的条件。目前为止,飞龙峡是大禹治水之地,具有最高的可信度。那么夏朝都城的位置,也就可以确定了。”

文章图片9

张百平教授还指出:“中国早起文明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大地湾遗址和伏羲创造的文化成果是可靠的证据;3500--8000年前是中华文明的关键创立时期,不容否认。伏羲的卦是最早的文字。文字的创造过程就是文明的过程”(见《首届中华伏羲论坛论文汇编(一)》第18--19页)。

清朝乾隆之前,今甘肃陇南成县一直归陕西府雍州管辖,属于秦文化的范围,而这一带尤其是西汉水上游流域的成徽盆地,正是孕育早期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据章越琴教授考证、考辩:地处西汉水(夏水、汉水、江汉)上游流域的甘肃成县(古仇夷、仇池、下辨、成纪、南秦州、成州、同谷),为三皇、五帝都城所在地。超存在哲学之父、全球顶尖的史前易学研究专家卞伟光先生、章越琴先生研究指出:夏文化的源头在在西汉水上游,今成县为先夏之地。

卞伟光先生研究认为:这个地区的核心文化不仅与少昊系的夏文化、商文化有关,而且于神农系的炎帝文化和蚩尤文化有关,以及周文化和文化的崛起,受西汉水影响极大。

章越琴教授认为汉文起源于河图。古五爻木(一)火(×)土(+)金(人)水(八),土爻居中,“+”代表古数字七,五行属土,指中土(五土)、中原、中心、中央、中央集权制、中国、中华、海内,上古三皇五帝帝都、坟冢所在地就在海内,就在昆仑山范围内--因为出了帝都昆仑(海内),就是海外属国或诸侯、子民。古人的国家观念于今天的认知不同,海内加海外,就是中华(中国)、就是天下、就是世界。

三皇五帝、后世皇帝以首星(京星)定位的都城为中心治理天下,这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的体现。虽有改朝换代或皇权于相权的制衡,但中央集权制这一文明成果、先进制度得以传承和坚守,这便是华夏民族从古至今之所以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体制优势和思想观念基础。所以,当下我们坚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至关重要, 这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近日,卞伟光先生在《易道昆仑》发文表最新论文《道来自河图,来自天一生水》,对“河图”有新的突破和阐释--河图就是银河之图,并给出了道的象数结构。卞公云:“易为道根,道为易魂。道为易的影子,易为道的显化。易显则道隐,数显则象隐。难道不是这样吗?”

卞伟光、杨占生④在《中国文明起源与文化复兴之路》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在伏羲时代,通过“结绳记卦”的方法,就已实现“卦爻数字一体化”了,黄帝史官仓颉在古爻的基础上有发明了汉字,“卦数字一体化”便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如果说文字是文明的开端,那么我们的先祖早在6000--10000年间就已经实现了“卦数字一体化”和“卦爻数字一体化”了。那么,已经成熟的古卦古爻与古数字算不算文字符号?谁能说这不是文字符号?如果承认这已经是十分成熟的文字符号,那么中华文明的历史就应该提前到6000--10000年之间,毫无疑问,中国就应该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

成县,以西周文、武、成、康的谥法为名。《逸周书·谥法解》:“安民立政,曰成。”说明今成县是三皇五帝最早保境安民、治理天下的地方,即帝都、首都。

周秦陇南成徽盆地,文明盛景气象万千。一峰独秀中国鸡鸣昆仑,天下清明华夏国泰民安。

章越琴、边伟光认为成县发文明之端、盛文化之运----成县乃世界文明圆心,五大宗教原点,华夏文明源头,中华文化根脉,太昊伏羲一画开天明道,凤凰台上观星昆仑天梯,大禹治理中国河(在西峡),西狭黄龙潭启生祠,诗圣杜甫寓居宝地苦吟风物,书圣王羲之情醉千古名帖《兰亭序》……成县的上古伏義文明、昆仑文明、三皇五帝文化、大易经文化、先天五岳文化、西汉水文化、夏商周秦文化实为天下之冠!

关于作者杨旭明,1972年生,甘肃舟曲人。兰州大学自考本科,甘肃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甘南州青年学者、作家。现供职于甘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从事过林业、森林公安、文秘、记者、编辑、共青团、组织、宣传等工作。二十多年来,两千多篇消息、通讯、人物专访被国家级、省级、州级媒体采用。数十篇学术论文和部分小说、散文、诗歌散见《新华网》《甘肃日报》《西部人文学》《甘肃文艺网》《作家前线》《丝路文博网》等。责编过《甘南日报·国际版》《羚城周末》,创办了《舟林通讯》、《甘南组工》等刊。担纲业务主编了《铭记舟曲》、《舟曲之殇》、《凤凰涅槃》、《绿色长征将生态文明推向世界》《生态甘南与绿色崛起》等数十本书,字数超过600万。

说古道今我们下期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