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餐为什么不能喝粥?医生:不止是粥,这3类食物,请嘴下留情

 云语禅心 2023-05-25 发布于河南

李先生,40岁,是一位忙碌的上班族,每天早晨,他总是匆匆喝一碗粥,然后出门开始忙碌的一天,然而,近期他发现自己总是感到乏力、头晕。

他注意到早晨起床后,常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恶心、无力,甚至连平时熟悉的工作也觉得力不从心。李先生感到非常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决定去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

文章图片1

在医院,李先生详细地向医生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包括乏力、头晕、恶心等。医生仔细询问了他的饮食习惯,了解到他长期只喝粥作为早餐,缺乏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

接着,医生为李先生安排了一系列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等,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血红蛋白水平为110 g/L血糖偏低,为3.2 mmol/L,血脂水平正常。此外,李先生的微量元素检查也显示出一些缺乏,例如锌、铁等。

文章图片2

根据检查结果和病史,医生初步诊断李先生为慢性营养不良。医生解释说,长期只喝粥作为早餐,容易导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不足,从而影响身体健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生建议李先生调整早餐饮食结构。因此,医生还为他制定了一份健康的早餐食谱,包括全麦面包、鸡蛋、牛奶、豆腐等食物,以确保他能够摄入丰富的营养。

李先生听从医生的建议,开始尝试调整早餐饮食结构,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他发现自己的乏力、头晕等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同时李先生惊喜地发现,早餐的改变不仅对他的身体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还让他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得更加自信和充满活力。

文章图片3

李先生的病例故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单一饮食的潜在危害,尤其是早餐中过度依赖粥这种营养价值相对较低的食物,而事实上,粥在中国传统饮食中一直被视为养胃的食物,这导致了很多人长期以粥作为早餐的误区。

一、粥作为早餐的局限与建议

粥的营养价值并不高,一碗粥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含量相对较低,并且其中的营养物质需要在胃和小肠中经过一系列消化和吸收过程才能被身体利用。

文章图片4

粥作为糊状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较短,意味着胃酸和消化酶作用的时间减少,可能导致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没有被充分分解。随后,这些未充分分解的营养物质进入小肠,由于其分子较大或结构复杂,不容易被小肠黏膜上的细胞吸收。

因此,长期只以粥作为早餐,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这种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影响肠道健康,导致肠道蠕动减缓,使得胃肠道负担加重,容易引发消化不良等症状。

文章图片5

如李先生的案例所示,长期只以粥作为早餐,可能导致慢性营养不良,表现为血红蛋白水平偏低、蛋白质摄入不足和微量元素缺乏等。由于营养摄入不足,长期喝粥的人可能出现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当然我们并非完全否定粥在早餐中的价值。实际上,粥具有易消化、温和的特点,对于一些胃肠道功能较弱的人群具有一定的好处。关键在于,早餐应保持营养均衡,既不能过度依赖粥,也不能完全摒弃它

正确的做法是,在喝粥的基础上,添加适量的蛋类、蔬菜、肉类等食物,以补充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这样的早餐既能满足身体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又能保持肠胃的舒适度。

文章图片6

了解了粥的营养价值和潜在影响后,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关注其他在早餐中应避免摄入的食物。实际上,除了粥之外,有一些常见的食物也可能对我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其他三类需避免的早餐食物

1.高糖食物:

首先是高糖食物,如甜甜圈、糕点等。摄入高糖食物后,食物中的糖分被分解成单糖(如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使得血糖水平迅速上升。为了维持血糖稳定,胰腺会分泌胰岛素,帮助葡萄糖进入细胞以供能量。然而,长期摄入过多糖分可能导致胰岛素受体敏感性降低,形成胰岛素抵抗,使得血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从而增加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

文章图片7

此外,过量的糖分会被肝脏转化为脂肪储存。脂肪组织中的过量脂肪会释放脂肪酸和炎性细胞因子,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肥胖。肥胖不仅加重心脏负担,还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研究表明,长期高糖摄入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显著相关

文章图片8

因此,在选择早餐食物时,应尽量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以保持血糖稳定,降低患病风险。通过控制糖摄入并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有助于预防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

2.高油食物:

其次需要避免的是高油脂食物,如油炸食品、脂肪含量高的熟食等。高油脂食物会增加热量摄入,容易导致肥胖。

此外,过多摄入不健康脂肪,如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可能对心血管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具体来说,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同时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

高密度脂蛋白被认为是“好”胆固醇,有助于清除血管内的胆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被认为是“坏”胆固醇,容易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文章图片9

长期高油脂摄入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会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引发炎症反应,进而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因此,在选择早餐食物时,应适量摄入健康的脂肪,如橄榄油、坚果等,以维持身体健康。

同时,减少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通过改善早餐中的脂肪摄入结构,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心血管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文章图片10

3.加工食物:

最后,应避免食用过多的加工食品,如方便面、膨化食品等。加工食品通常含有大量的添加剂、防腐剂、人造色素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摄入体内后,可能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负担。具体来说,这些添加剂可能干扰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导致肝脏解毒能力降低;长期摄入过量添加剂可能导致肾脏滤过功能受损,影响肾脏对有害物质的排出。

文章图片11

研究发现,长期食用加工食品与慢性病如肥胖、心血管疾病、肝病等发病率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剂可能对身体产生慢性炎症反应,从而损害血管内皮,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加工食品中的过量糖分、不健康脂肪等成分也会导致代谢紊乱,加重心血管疾病风险。

三、健康早餐选择的建议

文章图片12

通过对李先生的病例分析,我们应当认识到早餐的重要性,以及避免喝粥和其他不健康食物的必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当重视早餐,保持均衡饮食,以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维护健康,应尽量选择新鲜、天然的食材来制作早餐。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等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从而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和预防慢性病。

接下来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早餐食谱的建议:

1)燕麦粥:

将燕麦与水或低脂牛奶煮沸,然后煮至燕麦变软。可以添加一些新鲜水果(如蓝莓、香蕉、苹果等)、坚果(如杏仁、核桃等)和种子(如奇亚籽、亚麻籽等),为早餐提供丰富的纤维、蛋白质和健康脂肪。

文章图片13

2)鸡蛋和全麦吐司:

在不粘锅中煮熟一个鸡蛋(可以选择煎蛋、炒蛋或水煮蛋),与一片全麦吐司搭配。可搭配绿叶蔬菜(如菠菜、生菜等)、瘦肉(如火腿、烟熏三文鱼等)和低脂奶酪,以提供优质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

文章图片14

3)酸奶和水果碗

将无糖酸奶与新鲜水果(如草莓、葡萄、猕猴桃等)搭配,再撒上一些坚果(如杏仁、榛子等)和种子(如奇亚籽、亚麻籽等),为早餐提供高质量蛋白质和抗氧化成分。

文章图片15

4)蔬菜煎饼:

将鸡蛋、蔬菜(如洋葱、胡萝卜、甜椒等)、瘦肉(如火腿、烟熏三文鱼等)和低脂奶酪混合,制成蔬菜煎饼,这道早餐食谱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能够帮助你保持能量和营养水平。

文章图片16

最后,在饮食调整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也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关键,遵循一定的作息规律,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不仅能够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还能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和延缓衰老;适量的运动有助于降低慢性病风险,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和改善心血管健康。

此外,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瑜伽等,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学会调整心态,进行深呼吸、冥想或寻求朋友和家人的支持,都有助于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良好的心态对于应对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文章图片17

参考文献:

[1] 黄燕. 营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杨颖, 王丽华.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3] 张志强. 食品安全与卫生[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9.

[4] 周志勇. 食品科学[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

[5] 胡文瑄. 临床营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6] 陈婷.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指南[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7] 罗文.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3): 257-259.

[8] 王宏伟, 王辉. 膳食纤维在预防与治疗慢性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 15(1): 53-57.

[9] 刘仁杰, 王玉珍, 张瑞琪. 碳水化合物摄入对2型糖尿病风险的影响[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1, 19(6): 408-4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