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读了这么多书反而更焦虑?

 槿心文集 2023-05-25 发布于北京

这是张寸功的第 162 期分享

前段时间听到很多朋友倾诉焦虑,我自己也稍微感觉有些许焦虑了,有时候会感觉读书读不进去,什么事情也不想做,感觉想学的事情太多了学不过来,就觉得很累很无助,很多时候都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种感觉,今天我在地铁上一直也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今天想跟大家一起聊聊我个人最近的感受。

本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诲,我严格遵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标准和底线,今天我只谈自己的个人感受。

01


碎片化信息的危害

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人手一部手机已经是在寻常不过的事情,这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但是手机上的信息也是层出不穷。我最近这段时间混迹各大学习群,各种平台,刷各种学习视频,读各种类型的书。一度感觉头脑发昏。

我反思原因,可能在于我接受的信息太多太多了,反而缺少了整理。因为看到的大多数知识都是碎片化的,一点系统都没有。像这种知识的摄取我认为存在3个危害。

1、打断自己的专注力,获取知识时间短,内容干,尤其是各种短视频类的。太零碎,基本没有时间消化。没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去内化知识,系统构建知识体系。对我们专注力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2、支离破碎。知识太过于零散,零散的知识有一个危害就是我并不清楚它的适用范围。如果知识太零散的话就接近于断章取义。难以理解要旨。

3、没有系统化思维。只有系统的思维体系建立,我才能够更好的调取和运用知识。各种碎片化信息虽然扩充了我的眼界和知识面,但是对于我深层次的思考能力却没有太多帮助。或者说,我只停留在了这一步。

02

社会节奏的渲染

社会节奏加快以及物质生活的提升,使我对于目前的生活有些应接不暇。与其说是读书速度跟不上,不如说是我的思想没有跟上。焦虑的原因有两方面,一个是没有从当下的生活状态中觉醒过来,另一个就是读的书还不够多到足以启发自己的认知觉醒。

舆论导向对商业资本的浓墨涂抹也是让人焦虑的很大原因,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声音在渲染如何在短时间内挣到更多的钱,对于有钱人报道的多,对于金钱报道的多,但是却对于科研报道的少。社会的风气关注的多是金钱财富。近几年我才开始在网络上观察到了越来越多的对科技界、文艺界、学术界的关注,这些绝大多数也是因为一些学界泰斗的离开。

03

自身原因

没有明确志向,读再多的书其实也是玩物丧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这个我们搬着这个梯子要去哪还是很重要的,我以前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在开始认真反思了。书籍其实也算是工具,对于工具的态度,关键就在于我们要做什么事情,我们砍树不能用镰刀,劈柴不能用锤子。

所以,有明确志向之后的读书,才真的具有价值。

在这里我想起来之前非常有意义的一次经历——打辩论赛。

在辩论赛的前期准备过程中,对正方双方辩题的研究,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阅读方法——主题化阅读。这样的阅读方法直至目的,不做无用功。我认为在这相当长的时间里,我没有把这个好的方法运用起来。

04

只读书而不思考

杨绛先生曾经的一句“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不知道唤醒过多少人,不过不知道你醒没醒?反正我是受了启发。

碎片化信息需要思考才能完成知识系统化,所以完整阅读一本书是非常重要的,他对于我们思维的构建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做思维导图也是将知识点在头脑中梳理并建立系统的过程。另外,还必须要强调一下笔记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深入思考过问题,为了读书而读书,那就是违背了原本读书的用意。所以读书之前,一定要明白自己为何而读,如果纯粹只是为了休闲娱乐,倒也无不可。只是自己明白目的就好。

华杉老师说过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学习是一种行动反射,不是为了晓得些“知识”要切记体察,代入自己要事上琢磨,落实行动,这就是知行合一。

所以,读书的目的其实在于解决问题,解决焦虑。而不是越读越发愁。读书只是运用工具,而真正的课题在于如何去生活。

好啦,本期就先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关注我,带你成长

关注我,带你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