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能人士普遍看好《认知觉醒》:认知越清晰,行动越坚定

 书巷 2023-05-25 发布于宁夏
以前对“知易行难”的理解:自认为一些事情是容易的,但行动起来,会发现难度不小。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知难行易”则相反,把一些事情想得比较复杂,真正去实践时,发现反而事情没那么复杂。

恰好验证了“个体的认知存在片面性”这一真相。

最近读《认知觉醒》,从中又受到一些新的启发,于是有了下面的观点:

知易行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是所知不够(清晰),无法用所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会感到寸步难行;

相反,知难行易,则是建立在认知足够清晰的基础上,对问题了解得非常透彻,自然就为行动加分不少。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眼睛近视的情况下,戴上合适的眼镜,能够看得更清楚,能见度增加了,行动也会更为便捷、高效。

同样的,对应到其他事情上,认知越清晰,行动也会越坚定、有效。

很多人抱怨自己拖延、行动力不够、自律能力差,却不愿静下来反思和追踪问题的根源。

一味地强迫自己去行动,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凡事总需要问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别人可以成为行动派,我在这方面却做得不够好?”

是不够热爱,还是不够专注,或是根本没想明白为什么要开始?

相信自己,你并非个例,大家都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

改变起来会有一定难度,但改变发生后,所带来的影响力却是深远的。

一旦你知道了——“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得这么好”,就再也不愿活在自我否定和挫败感当中。

打造高自我效能感和超强行动力,4条非常受用的建议,分享出来与大家共勉~

01  谨慎地选择自己的注意力


尤其是在一天刚开始的时候~

想想吧,你每天的打开方式到底是怎样的?早晨醒来的最初一些时间,你的注意力被什么所占据?

《认知觉醒》一书中提出,“最初的选择,会影响行为自动增强的方向”。

起初,无论是选择让注意力被杂乱的信息占据,还是被不好的情绪占据,注意力都呈分散状态,即便你知道“要事第一”,想扭转局面,却发现面对枯燥的、有难度的工作时,注意力并不容易进入状态。

因此,一天刚开始的时候,要谨慎地选择自己的注意力。

选择错了;时间和能量损耗不说,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补偿所失;选择对了,精力会呈“聚合状态”,自动增强。

比如,阅读、锻炼、思想输出等,都可作为正向强化。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虽然现在在自由职业,仍保留着之前北漂的一些习惯。比如,之前会在早晨六点一刻左右就起来,七点左右已经在上班路上,那时候通勤时间比较长,我通常会看书或者听喜马拉雅读书栏目,也有时候记录一些感想,算是一天当中比较好的开端吧。

但从前也时常会有意外情况,比如哪天不小心起晚了,画风就变成,我可能匆匆忙忙地跨个包飞奔在路上,不是在追公交车,就是在骑着小蓝追在班车后面,好不容易赶上了,已经累得不成样子,等平静下来,差不多也到站了。再糟糕一点,可能发现手机落在住所,或者丢了什么东西。

这样的一天,就会感觉整个人紧张兮兮,神经绷得很紧,以至于有些事情明明可以做好,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或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应对,而产生不理想的结果。真是堪比“土拨鼠之日”。

到现在也是一样的,有时候起晚了,或者早晨没有看书、写东西,就会感觉好像错过了什么,感觉自己的精神状态也不够好,对自己的不满意会延续一整天。

我也在试着调整状态,发现无论如何调整,都是更适应早起,并且在早晨就集中注意力,去做一天当中最紧要的事情。

完成之后,再踏踏实实进行其他事项,这样能让自己处于一种更有安全感和精力更为充沛的状态。

02  严格地建立自己的“清晰力”


目标越清晰、越具体,越有效。

如果想出来还是感觉模糊,那就写下来,尽量让头脑中模棱两可的概念或主意越少越好。否则,会影响判断力,做出错误的决策。

根据个人习惯,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定计划,写出当天的事项安排(当然,也有目标特别明确的人,为节约时间,习惯马上开始)。

我曾试过这样去做,发现也存在弊端,假如事情比较杂乱,会在忙完手头的事情后,不小心将另一些遗忘。

为避免产生疏漏,还是清晰地罗列出来,会更保险。

列出当天待完成事项,根据权重标注序号,在完成事项后打钩;有好的想法也随手记录下来。

这个过程仅需要几分钟时间,却能大大提升行动力,且屡试不爽。

03  想清楚,再开始


没有考虑清楚,就免不了会踌躇、犹豫、拖延。

不知道从哪着手;不知道怎么开始;事情比较多,任务比较杂,索性堆着,越到截止期限越迷茫……

正如《认知觉醒》中所说的,“你陷入怠惰、懒散、空虚的情绪中动弹不得时,往往是因为你的大脑处于模糊状态。”

有了注意力的凝聚,有了明确的目标,最为关键的,就落在“想清楚”这个点上。

贸然行动也不是不可取,不过,机会不是无限次的,错了再改和没有纠错的机会,同样令人头疼。

类似于考试过程中的“审题”,明确立意和方向,至少不会跑题。

需要去思考的内容(总结得不一定完善,可以试着头脑风暴一下):

眼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展开罗列,按照非常重要、次重要、重要、不那么重要进行等级划分。

这个问题到底在问什么?

展开分析,紧扣“题意”,抓住关键词进行解读。

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解决?

开启“头脑风暴”模式,尽可能多元化思考,必要时借助思维导图,只要不是在终极文件上呈现的内容,尽管让脑洞大开,自由地写写画画。

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切换一下角色、场景等试试,想想假如换作比你更优秀的人,可能会怎样解决问题;假如你是导演、假如你是演员、假如你是裁判……不同角色不同身份的你,会如何应对?

……

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行动起来,也多了几分底气。

以上三点,写文章时,我也会这样去要求和审视自己。

一个观点,只有自己想清楚了,才可能说清楚。

但我还远远没有这个自信,在人生这条路上,“学习者”永远是第一身份,正因如此,写下来,也是为了进一步明了,进一步督促自己去成长的。

04  热爱自成动力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感兴趣、喜欢,程度再深一点,热爱,就会有内驱力,自发行动。

那就需要认知清楚自己的喜好,从喜欢的事出发,找到能够真正唤醒内在动能之事,让热爱为自己赋能

不管年龄几何,永远在内心为自己保留一个角落,有所热爱,心似朗月。

总之,任何事情,如果最终不能落到行动上,想法再好、目标再宏伟、前景再广阔,也有些徒然。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工程的“架构师”,每一次优化,生命的质量就得到一次提升。

没有什么能阻挡对热爱的执着追求,为了心之所向,我们必然会不断提升认知能力,不断重构有效的行动力,向前走,让光和热走进生命里。

作者:素履,90后编辑、阅读及写作爱好者,自由撰稿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