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诊

 辛笛sz 2023-05-25 发布于广西

1,肚脐左边压痛,桂枝茯苓丸

2,肚脐右边压痛,当归芍药散

3,肚脐正中压痛,当归芍药散

4,肚脐正下方压痛,抵当汤

5,肚脐上压痛,膈下逐瘀汤

6,左少腹压痛,桃核承气汤

7,右少腹压痛,脉有力,大黄牡丹皮汤

8,右少腹压痛,脉无力,薏苡附子败酱散

9,胸肋压痛,柴胡剂

  中医诊断是望闻问切四诊,在切诊中,腹诊是切诊中的一部分。在祖国医学伟大的宝库中腹诊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在汉代为当时医家所普遍应用。然而,自宋,元以来,因受封建礼教所束缚,不便解衣露体,以致中医腹诊方法未得到应有的继承,而在日本汉方医学中,却有独特的发展。近几十年来,由于日本汉方医学的复兴,大批汉方医学腹诊文献,资料传入中国,从而大大有益于中日传统医学的交流。如 后藤艮山先生著的<艮山腹诊图说>,稻叶克文礼先生著的<腹诊奇览>,还有汤本求真先生著的<皇汉医学>等等。学术无国界,读日本各位先生的文章,我深深被日本人的情真意笃所感动,并为他们严谨治学的精神而自惭。不得不说,日本人所写的汉方医学书籍严谨而是求真,不懂的地方就明明白白的写着此处存疑,有待验证。

  我们中医看病除了伤寒六经辩病程序和金匮杂病辩病程序外,还有这个腹诊所得到的处方,那么腹诊目前非常有用的就是对淤血剂的选择。当然上面的总结并非完善,却是经过无数个案例验证过的。

  以前在看近代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他在治疗哮喘的时候,经常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可以说受到他影响的人非常多,他的好多病人用的就是这个方子,好像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成了治疗哮喘的一个经验方,后来经过这三个程序的辩证选方以后,我明白了。为什么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因为他是一个少阳阳明合病,又有淤血,特别是肚脐左边的压痛。

  胡希恕先生没有这样讲,很多人你就永远学不会,根本就不可能学会,所以这时候你再回过头来看看胡老的书,再看那些医案,你就会清清楚楚的了,当然他里面缺少了很多东西没有讲,没有说病人口苦,没有说病人大便干。很多医案你天天看也学不会,关键的知识点就没有讲,怎么能学得会呢,想学得会,绝对不可能的。好多学中医的人,都是越学越糊涂,就是糊涂在这里。当然胡希恕医案里面,大柴胡汤会合上桂枝茯苓丸,柴胡桂枝干姜汤会合上当归芍药散。

 下面讲个简单的案例,

118日一朋友出差赶了一天火车,肚子实在太饿,赶到目的地以后赶紧吃晚饭,吃得太饱,在大饿大饱以后到了20点的时候开始肚子疼,他肚子疼的特点是肚脐左边痛,不按也疼,用手按疼痛加重。当天我就告诉他,用桂枝茯苓丸,他不放心,一直问我是不是阑尾炎,我说,阑尾炎是肚脐右下边压痛,你现在是左边,他不放心,赶紧去医院了,

医生诊断是肾绞痛,开了消炎药,吃了三天还是痛

1112号星期六晚上说,吃了一次桂枝茯苓丸肚子就不痛了……

 那么请问大家,如何判定是阑尾炎,是阑尾炎该用什么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