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第158条:“伤寒中风, 医反下之, 其人下利日数十行, 谷不化, 腹中雷鸣, 心下痞硬而满, 干呕心烦不得安, 医见心下痞, 谓病不尽。复下之, 其痞益甚。此非结热, 但以胃中虚, 客气上逆, 故使硬也, 甘草泻心汤主之”。同时《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蚀于上部则声喝, 甘草泻心汤主之”。方以甘草命名者, 取和缓之意也。用甘草、大枣之甘, 补中之虚, 缓中之急;半夏之辛, 降逆止呕, 芩连之寒, 泻阳陷之痞热;干姜之热, 散阴凝之痞寒。缓中降逆, 泻痞除烦, 寒热并用也。 胡希恕先生临床亦常用该方治疗口腔溃疡,包括白塞氏病。强调甘草泻心汤是治疗口腔溃疡的一个很好的方。对于上热明显者, 可以加大黄芩、黄连, 或者加入生石膏清上热, 对于脾虚明显, 甚则便溏、四逆患者, 可以加大干姜,或加入白术、茯苓等健脾。 胡老医案 刘某, 女, 45岁。口腔溃疡疼痛2年余, 缠绵不愈。既往曾服用过阿莫西林、维生素B2等, 及内服清热类中药、外用口腔溃疡膜等治疗, 效果不理想, 溃疡面渐进性扩大, 疼痛难忍,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说话含糊不清, 十分痛苦。查体:口腔右侧面有绿豆大小溃疡面两个, 边缘黏膜红有凸起, 溃疡基地部有一层白色脓苔, 触痛明显。刻诊:口腔溃疡, 口中和, 时有咽痛, 耳鸣。纳差, 大便日一行, 便溏, 小便可。舌淡苔薄白, 脉细。处方:甘草泻心汤合赤小豆当归散加炒神曲。 方药:炙甘草12 g, 黄芩6 g, 黄连3 g, 党参10 g, 干姜10 g, 清半夏15g, 赤小豆15 g, 当归10 g, 炒六神曲10 g, 七剂, 水煎服, 1剂/d。 附一句:甘草泻心汤治疗“膜”类疾病有效,口腔溃疡,白塞病,子宫脱落等都属于膜类问题。 |
|
来自: 花无缺3myj1j3d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