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古所见|重塑永宁寺——《其宁惟永》观展小记

 隐隐青 2023-05-25 发布于江苏

我们永远会遥想如繁星闪耀的记忆,也会慨叹像江河般亘古不变川流的时间。某一刻的宁静,希望它的尺度是永远。

图片

“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上有金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初掘基至黄泉下,得金像三十躯,太后以为信法之征,是以营建过度也。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斛。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一十一重,周匝皆垂金铎。复有铁锁四道,引刹向浮图四角,锁上亦有金铎。铎大小如一石瓮子。浮图有九级,角角皆悬金铎,合上下有一百三十铎。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六窗,户皆朱漆。扉上各有五行金铃,合有五千四百枚。复有金环铺首,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

不论何时翻开《洛阳伽蓝记》,总会为第一章,介绍永宁寺的文字而触动。像是一种文字的纪念碑,在绵长的时间里一次又一次直抵人心。

图片

年前在洛阳开幕的《其宁惟永——北魏洛阳永宁寺特展》也选择使用这段隽永的文字作为开场。展览融合了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佐以现当代艺术研究的视角。再现北魏洛阳城一角以及永宁寺的遗存与想象。

图片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重点展示考古发掘,以“物证”还原现场,以历史文献描述想象,形成一种双重“现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样的再现同样出现在,第二部分。结合考古发掘的物证和历史文献,从城到寺再到塔,铺陈出北魏洛阳城和永宁寺塔的繁盛与壮阔。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

第三部分回归于具体的形象,从造像的表征和形成,再到洛阳地区造像风格的衍生,进一步展示政劝对城市风貌的想象与重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

第四部分则呈现着,北魏作为北朝第一个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他们的文化风貌是如何辐射周边,展示着源与流之间的运动。

图片
图片

本次展览有别于传统的考古展览,在于其视角和呈现方法的新颖。如果要为本次展览提炼出三个关键词,我想应该是:现场、重塑和关联

1

现场一如展览序言中的自述:通过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所呈现的双重“现场”。

通过考古发掘所提炼出的“物证”所呈现的现场以及历史文献所描述的存在于想象中的“现场”,二者交叠之中无限接近于历史的真相。而且现实的废墟和想象中的壮丽,二者的对照也呈现出一种“时空的张力”。

2

重塑则源于永宁寺及北魏洛阳城,乃至纷繁众多的神佛造像本身便是对城市和空间的重塑,也是对文化艺术的重塑。而展览则是在跨越千年时空后,对永宁寺记忆的另一次再现与塑造。通过“物证”,声音,抽象的影像创作,再一次为当下塑造记忆中的永宁寺塔。

3

关联的界定我想是显而易见的,是跨学科的关联,是不同“现场”的关联,从城到寺再到塔,从源头到支流。我们常常使用长河来形容时间,或许也因世间的种种也总蜿蜒曲折,波澜壮阔。在某些不经意的时刻,汇入同一条江河。

这样一种跨学科的思考与尝试,我想是一种很好的实践。在某些形式已然达成圆满的时候,总需要有一些新的尝试。也希望这样的方法出现在更多展览之中。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