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高血压:指标仅是参考,最终讲究的是辨证治本,血压自降!

 江山寻梦 2023-05-26 发布于湖南

治疗高血压,降低血压值才是硬道理吗

关于这个问题,不只是患者们担心,医生、学者也都在不断研究,在中医治病时,血压值本身就不作为诊断的绝对标准,近些年西医对这方面的认识也在改变。

过去,西医与多数患者都认为:血压在正常区间越低越好,但是,近些年的研究也发现:有时降压了,心血管事件反而增多!

因此,对于高血压的问题,医学界都在以更全面的角度来认识

中医对此病的研究与治疗,从一开始就是基于人的整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辨证、寻根”。

首先要看血压值,现代的检测手段能够从微观层面查看患者的身体状况,能比较直观的反映身体内部的状态,使医生对患者状态有个大致的了解。

但高血压的病根又不在于血压,而集中于脏腑受损、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痰瘀阻滞等问题。

这些问题是损伤血脉健康、诱发心血管事件的根本,并使得患者出现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呼吸不畅、心率失常等病痛,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日常行动。

那么,我们的治疗重心就不能只关注血压值了,更是要关注调理脏腑、清理淤堵。

中医这一观点真的有效吗?能治疗高血压吗?

答案是肯定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是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的医案,一起来看看中医的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与效果。

文章图片2

【医案】

邓老的这位患者,时年51岁,是一位飞行员,往常身体非常健康,但是,却因为连续2天的头胀痛而住院了,我们来看看这位患者的情况。

入院前两日,患者出现持续性头部胀痛,还有胃脘部的轻度胀闷不适,在诊所测血压达196/126mmHg,服用【圣通平】后,效果不佳,遂到医院就诊。

【初诊】

患者神志清楚,但精神倦怠、面色潮红,头胀痛明显‚时有恶心欲呕,吃饭没有食欲、食之无味,夜间睡眠质量差,大便稍不成型,小便正常。

【刻诊】舌淡红稍暗,中根黄腻,边有齿痕,脉沉弱。

辨证为脾虚痰瘀,益气健脾、祛瘀活血为治法。

【处方】北黄芪60g,云茯苓15g,白术15g,薏苡仁30g,枳壳10g,竹茹10g,橘红6g,牛膝15g,佩兰10g,扁豆花10g,草决明30g,甘草3g。

患者在服用此方1剂后,就感觉全身都有所好转了,诸症有缓解、头痛消失、胃脘舒畅,血压也平稳下降。

续服2剂后,患者诸症基本消失,头痛全无,仅胃口稍差,略觉乏力。

降压药已减至单用【开搏通】控制,血压平稳。

【二诊】

三日后,患者复诊,自述头痛症状已经消失,无恶心欲呕的情况,但食欲还是较差,身体有些倦乏,夜间睡眠质量较好,二便正常。

【刻诊】舌淡稍暗,苔薄白微腻,边见少量齿痕,脉弱。

证属脾虚挟痰,以益气健脾化痰为治法。

【调方】:北黄芪60g,党参20g,五爪龙30g,云茯苓15g,白术15g,淮山药15g,砂仁(后下)6g,枳壳10g,橘红68,佩兰10g,扁豆花10g,甘草6g。

当时患者血压已经平稳,第二日便出院了,携带中药回家续服。

在邓老的这则医案中,患者突发高血压的病因,通过舌脉象发现,是由于脾虚而使得痰瘀互结,阻挡气血的运行,使得脏腑内部气血不足,引发血压的升高。

因此,在治疗中便通过大量的补气、健脾、祛瘀活血的药物,帮助患者身体清扫垃圾,由此,患者在服药后会有浑身轻松之感。

从这则医案中,我们能明显的看出中医整体观念临床辨证的作用。

虽未着手于降血压,但通过调理脏腑、清理淤堵,在减少患者病痛的基础上,使得血压不降而降。

所以说,降血压的根本还是要调理患者整体的状态,只有患者的生活得到改善,才是治到了病处,身体才更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