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中医:脏象学说之一

 史仁杰大夫 2023-05-26 发布于江苏

一、什么是脏象学说

  中医是根据在外的功能活动的表现,推测内在的脏腑及其功能的,所以将阐释人体内脏器官的结构、功能及相互之间关系的理论称之为做藏象学说。

  脏象也叫脏象、藏象藏,通脏,指隐藏于体内的脏器

  象,有脏腑的形态的意思。但中医对脏腑形态的认识,有些是经过观测知道的,如《灵枢·经水篇》中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可见中医也是做过解剖的。但中医对有些脏器的认识,则明显是带有臆测的成分。《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二》说:象者,像也。论脏腑之形象,以应天地之阴阳也”,是说人脏腑形象与自然某一物体相对应,故有人说“心象尖圆,形如莲花(《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备急千金要方》中说:“肝重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有六童子、三玉女守之”,部分内容,似乎是经过测量得出的,但所谓的六童子、三玉女则明显是臆测的东西。

  因此,中医的脏象学说,并不真正重视解剖学,而只是借用了器官的名字,建立了一套理论。因而,学习中医学时,切勿因为中医古籍中,因为对人体器官的形态描述荒唐可笑,而觉得中医不科学。

  象也有征象的意思,即人体内脏器官功能的外在表现张景岳所著《类经·藏象类》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因此,中医学的脏象学说,有些与实体解剖有关,有些与实体解剖结构完全无关,更像是生理功能系统的分类。相当于西医的解剖学与生理学整合在一起的学科。

  附带说一下,“脏腑”与“脏象”,《黄帝内经》传本之《素问》中,均曾用过,而《灵枢经》中,则只言“脏腑”,不曾言“脏象”。早期医学典籍《难经》中,亦只言“脏腑”而不言“脏象”。宋以前医学著作,亦均用“脏腑”,元以后,则多用“脏象”。但“脏腑”与“脏象”含义并不完全相同。“脏腑”有时是指五脏六腑,同时也包括了后世的脏象内容。而脏象则限制在“象”上,目前中医教科书多用脏象学说,强调的中医是从内脏功能的外在表现推测脏腑功能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