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仁杰医话14:保护性医疗

 史仁杰大夫 2023-05-26 发布于江苏

  向患者隐瞒部分或全部病情,避免因知道真实病情而发生精神崩溃,或有过多的顾虑而影响身体状态,或虚弱的身体不能忍受精神刺激而过早死亡,在医学上称之保护性医疗。

  不实施保护性医疗的话,后果有时还是挺严重的。我妻子的一位表姐夫,因咳嗽在家乡的医院被诊断为“间质性肺炎”,治疗一个多月不见好转,而来我院求治。在我家吃饭前与我闲聊时,声音洪亮,气色尚可。他跟我说:“如果查出癌症,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人生就这么回事!”结果在检验、检查后发现,咳嗽是因为胃癌已经到晚期,癌肿已经广泛转移到肝、肺、腹腔,肝功能指标提示已经不能耐受化疗。为此,我们跟他说,检查的结果主要是胃病,要靠饮食调节和休养,让其回家治疗休养。表姐夫回家乡20多天后,大约是大年初三,我和妻子带着礼品去看望时,发现其家门口已经搭起了编织布的大棚,按家乡的风俗意味着他人已经死亡。这才知道在前一天其姐来看望他时,表姐夫说想到医院治疗,其妻与其姐商量后,向其告知其实病情,表姐夫知道真实病情后大约过了2小时就死亡了。

  我岳父的一位同事A,因为在肿瘤医院有熟人,因另一位同事B的要求下,陪同到省肿瘤医院看病,B检查后未发现癌症,A也顺便查了一下,结果发现了癌症,于是精神崩溃,很快就死亡了,人是变成骨灰装在骨灰盒中回老家的。

  这二件事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我们很难从言语等去判断某人精神和身体的承压能力,所以对那些没有治愈希望的患者,至少要暂时隐瞒部分或全部真实的病情,或许更为稳妥。

  我父亲在1988年到杨巷吃喜酒后,说是因为多走路足底一块鸡眼样的黑痣变硬疼痛,在春节后在我上班后来到南京,我陪他到江苏省肿瘤医院普瘤科门诊,接诊的一位老医生在检查后当场就对我父亲说。考虑是恶性黑色素瘤。接下来的几天,父亲睡不着觉,但还是挺过来了。在睡不着觉的几天里,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到了,包括身后的事情以及我妈妈的生活安排等都考虑、安排好了,这是后来我在陪护手术后的父亲时,父亲对我说的。

  所以,我们也不是对所有的预后不好的患者隐瞒病情,不隐瞒病情是为了让患者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余生,安排生前需要安排的人、事、财产、工作等。我们对肿瘤患者,在手术前经常会隐瞒病情,在术后对患者说明病情。因为术后可以说:你的癌病已经切除了,虽然情况还好,但还需要进一步治疗。这样,患者思想上能接受,不会有太大的精神负担,同时也会很好地配合接下来的化疗、各种治疗、复查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在我的医疗生涯中,也无数次对患者隐瞒过全部或部分病情,或对病情轻描淡写。在这些患者中,有的是癌症已经到晚期,有的是疾病难以治愈,有的是家属担心患者一旦知道真实病情会自杀、精神崩溃,等等。偶尔,也有对患者的父亲、母亲等至亲隐瞒真实病情的情况。因为经常会有患者的父母亲来问患者的情况,患者、兄弟姐妹等会要求医生对其父母隐瞒病情,为的是让年迈体弱的至亲,不至于因知道真实病情后,当场瘫倒或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等需要抢救。

  所以,保护性医疗的缘由虽然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患者或其亲人,不让他们有难以承受的精神上的痛苦。

  但是,保护性医疗不是对患方的所有人都隐瞒病情,只是对需要保护的人隐瞒病情,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将真实病情告知患者的亲属或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