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物里的周口 | 宋代白釉刻花罐

 历史探奇 2023-05-26 发布于河南

 (点击上方音频,即可收听)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汝窑瓷釉色如雨过天晴一般美丽;官窑瓷端庄大气,异彩纷呈;哥窑瓷首创开片,隐纹如蟹爪;钧窑瓷色彩斑斓,如烟火凌空;定窑白瓷釉色润泽似玉,细腻光洁,极具质感;登封窑瓷器品类丰富,纹饰独特,在民间薪火相传长达1500多年,未曾间断。
河南登封窑是一座晚唐至元代的民间瓷窑,北宋时期为其繁盛期,烧造品种丰富,以白釉为主,以珍珠地划花最具代表性。北宋中期以后,登封窑开始烧制白釉剔刻花瓷器,但该品种发现数量不多。这件白釉刻花罐的出土,为鉴定该窑同类器提供了实物标本,弥足珍贵。
1999年9月,为配合淮阳弦歌湖开发清淤工程建设,河南省周口地区文物考古管理所对该湖区的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唐、宋、金时期的墓葬200余座,在其中一座宋代砖雕壁画墓中出土了这件白釉刻花罐,保存完好,十分罕见。出土这件器物的墓葬为砖室墓,墓顶已坍塌,随葬器物发现很少,除几片瓷碗残片外,仅在主墓室西北角发现这件瓷罐。从该墓的结构看,此墓为中原地区常见的北宋中晚期墓葬,这也为这件器物的断代提供了可靠依据。
这件宋代白釉刻花罐的形制为唇口,筒形腹,腹部稍广,圈足,口底大小相若。高18厘米,口内径为8厘米,外径为9.5厘米,腹径12厘米。综合运用了剔、刻、划的装饰技法,以剔、刻为主。器外接近口、底部分别刻饰一周覆、仰莲瓣纹,中心区刻饰三株折枝花卉纹,花卉纹上划出清晰的花蕊和叶筋。

Image

这种褐色地剔花产品,在敷有化妆土的坯胎上剔刻花纹以外部分,留出白色花叶,上面划出花蕊叶脉的装饰技法,是河南登封窑白釉剔花器的典型特征。这件器物施白釉,釉色与深褐色的瓷胎地形成明显反差。从造型、瓷胎和剔刻工艺看,该器应属河南登封窑的产品。
在这件瓷罐的罐口和底部,装饰有覆莲纹和仰莲纹,其主题纹饰为折枝花卉纹,到底是哪种具体纹饰,目前专家们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是莲花纹,与罐口、罐底外的莲花一致,莲花绽放,花蕊秀挺;一种认为是菊花纹,并且是一种叫龙头菊的名品;还有专家认为是野芭蕉花,与宗教有关。从装饰技艺看,剔、刻技艺娴熟,刀法遒劲犀利,线条洒脱流畅,浮雕感强烈。
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描述它的美貌,如果您有时间的话,可以走进周口市博物馆,一睹它的风采,也可以去猜一猜:罐身的主题纹饰折枝花卉,到底是什么花呢?(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王丹/朗读者 邱一帆/文字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