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实录​​|《学会倾听》课堂教学实录(二)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3-05-27 发布于山东

《学会倾听》

课堂教学实录(二)

执教名师:唐江澎

师:下面我们放第二段录音,里面的一个关键概念,以往在其他地方上课,同学们基本上回答不出来,有相当难度。咱们再听一听,试一试。

播放录音片段2:(8分14秒)

(出录音)

赵女士:我有一个老领导,他老伴已经去世多年了,他有好几个孩子但都不在身边。老头退休以后就一个人在家,有一次到班上,他跟我说,他说他这一周就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到公园散步,碰上了一个人问他“老大爷,您今年多大年纪了?”他回答人家;再一句话呢,是我们单位一个同志给他送报纸、杂志,他说了声“谢谢”。后来,有一天早晨,他过马路去买豆浆,结果发生车祸了,老人死得很惨。

(录音止、音乐起)

记者:我一直犹豫是否用这个故事作这期节目的开篇,因为它有些伤感甚至残酷。如今,这位一周只说了两句话的老人已不能告诉我他真正的感受,但他却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容忽视。

不容忽视的另一个理由是,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经有1.26亿。这个庞大的数字中有多少老人的生活是孤独、寂寥的,我无从知道,但我敢肯定,前面提到的那位老人,他的境况在中国老人中绝不是唯一的。

(音乐止、出录音)

林女士:一个人在家里闷死了。

严女士:时间比较难打发,感觉很孤独,经常流泪。

冯先生:一天到晚也就出去溜达呗,回家干啥呀,也没啥事,所以我一般不到天黑都不回家。

张女士:在家里,一个人孤孤单单,一天到晚坐在那里织毛衣,没有人讲话真难过,真不喜欢。心里不开心,要买吃的,我又跑不动;要到哪里玩,我又不认得。你想,孤单,看着钱有什么用啊?身外之物我都不想要了。

(录音止)

记者:那么,老人想要什么呢?专家用四个字回答我——“精神赡养”。

(出录音:人口学博士陈先生)

陈先生: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就是指外界用很好的表达方式去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从而保持老年人持续的一种完好的精神状态。

(录音止)

记者:这是北京大学人口学博士陈先生对“精神赡养”的解释。事实上很多老年人甚至还没有听说过“精神赡养”这个词,但生活中他们对精神赡养的需求是明确而实在的。有首名叫《常回家看看》的歌曲让一向以流行音乐不以为然的老年人着了迷。有几句歌词是这样说的:“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说来也简单,就图个团团圆圆、就图个天伦之乐,老人的愿望能实现吗?

(出高先生给画眉鸟洗澡的录音)

(撩水声)

(鸟叫声)

(高先生:“来,快点,洗洗澡”压混)

记者:这是一位老人在给他养的画眉鸟洗澡。看着小鸟蹦蹦跳跳、唧唧喳喳,老人一脸慈爱的表情。

(高先生:“洗澡了,凉快凉快啊……”)

记者:老人姓高,退休后,整天和鸟做伴,就连买菜都拎着鸟笼子。(鸟叫声)本来是向我传授养鸟之道的,可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他的孙子。

(出录音、鸟扑水声)

高先生:我呀,怎么说呢,我不想儿子,(鸟抖毛声)我想我孙子。我特别想。一小是我们两口子给弄大的,我整天抱着他玩去,下了班,累得什么似的,一见孙子,来来来,爷爷不累,这就不累了。(鸟叫声)快乐就在这儿。

记者:问题是现在小孩学习都很紧张,又学这个,又学那个的。

高先生:那就克服呗。(鸟扑水、抖毛声)我再想也不行,也得让孩子先学习啊,我自己克服着吧,没办法。

记者:他就不能来看你了。

高先生:那哪能来啊,没时间啊,他来不了啊。为什么我养鸟啊?我孙子要是小的话,我能带他到处玩去,我就不养鸟了,拿鸟当孙子了。

(出逗鸟声、鸟叫声压混)

记者:因为和儿子一家分开住,距离又很远,所以高大爷想看孙子就有点难度。高大爷说,和他一起遛鸟的老伙伴们,情况也都跟他差不多。就在高大爷几个星期、几个月能看孙子一回,叮嘱儿孙们“常回家看看”的时候,有的老人,却连“常回家看看”的想法都从来不曾说出口。

(出示PPT:

学会倾听二:听录音,准备交流。

(学生听录音片段二,教师巡视。)

师:很长的一段录音,我们已经听完了。接下来还是提问。首先,请一位同学说一下,刚才这么繁复的声音信息,还有许许多多的材料,是沿着怎样的思路来展开的?听明白了吗?也就是问录音片段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围绕哪一个话题展开?我上课时说的一句话还记得吗?说我们通过耳朵也能够获取信息、归纳概括、鉴赏审美,现在我们走到第二步了:归纳概括。是吧?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回答,而且我肯定说,她会回答得很不错。

生:刚刚这段录音,首先是讲了一位老人的故事。他因为老伴去世,孩子不在身边,然后自己过马路买豆浆时出了车祸,引出了这段录音的话题。

师:“引出了话题”,这个词用得很专业,说那是一个引子。她没有看文本,用耳朵听都能够把章法听出来,不简单。

生:话题就是讲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容忽视。

师:“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容忽视”,又抓准了。

生:接下来讲了有一些老人,因为儿女不在身边而有一些孤独寂寞的心情,告诉我们,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精神赡养。

师:对,那些老年人表白的心态引出一个概念——精神赡养。

生:然后再告诉我们,儿女怎样才算是孝顺父母,这些孝顺能够让父母感觉到什么?才能让他们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然后,接下来,放了一段音乐——《常回家看看》,根据这里面的几句歌词来告诉我们,老人们需要的是天伦之乐。但是,这种天伦之乐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够享受到的。最后,他再举了一个姓高的老爷爷的例子,他的孙子因为学习繁忙而不能来看望他,所以,他只能靠养鸟来打发时间。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够被儿女所关心孝顺而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师:你觉得这一段声音材料的组织形式,如果用在文章里边,像记叙文还是像议论文?

生:议论文。

师:对,这个节目就是一个“新闻评论”,思路与议论文相似,开始是不是说的是“是什么”,中间说的是“为什么”,最后说的是“怎么样”。是吗?

生:(领会,有许多同学记笔记)是的!

师:非常好!她一个人解决了我可能要提问多次才能够解决的问题,都说清了,我没有补充。但你们知道为什么我就断定她能够说好、能够说准吗?因为我一直在观察,她的笔记是做得最好的。这就是我这节课要告诉你们的,很重要的一句话:只靠听是不行的,要用笔来记,善于记才是最好的听。这节课后,有一个作业,现在我提前布置,每位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各自的笔记,看看听的时候应该怎么记,好吗?

生: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