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痛不欲生时写的行书,被日本秘藏1300年,书坛泰斗邱振中:这才是“书圣”的真实水平!

 墨品书法网 2023-05-27 发布于北京

唐代时日本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从中国带回去了大量的晋唐书法法帖。

这其中有一件王羲之的行书,被秘藏了1300年,直到1892年驻日钦使随员杨守敬在日本搜访古籍,我们才发现它的存在。此作就是王羲之的行草书《丧乱帖》。

魏晋时北方战乱频繁,王羲之所在的“琅琊王氏”跟随皇族司马氏一同南迁,然而祖坟还在山东。《丧乱帖》就是王羲之得知自己的祖坟因战乱被毁后,痛不欲生时写下的作品。

《丧乱帖》在曝光后,引起了书法家巨大的震动,这是一件人笔合一的无上妙品。

书法艺术和写字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写字只是为了识读的实用性,而书法是书法家情感的寄托,并且富有丰富的变化。

只有那些寄托了书法家丰盈情感,实现了“人笔合一”的书法作品,才能穿越千年的时光,通过笔墨给人以强烈的思想震撼。《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是如此;这件《丧乱帖》也是如此。

王羲之“人笔合一”的痕迹,在作品笔墨中都是可以窥探的。这件作品越往后,字势就越开张,代表王羲之越加难以自抑心中的悲痛。

从书法技艺的角度来说,这件作品用笔的丰富程度,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

比如前面的“羲之顿首”四个字,几乎每一笔都存在着调峰换面,塑造出来的线条也极富弹性。“羲”字上半部分的三横,每一横末尾毛笔顶纸呈现出的圆括都是不同的。

又比如后面的“奔驰”二字,行笔迅疾,墨色沉而实,呈现力透纸背之感,在一般情况下,平和的书写是不会达到这种状态的,这就是王羲之悲痛的外溢。

邱振中先生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说:《丧乱帖》“摆动幅度较大的折线轴线、奇异连接的重新出现、行轴线之间的微妙配合……这一切,使它们的轴线图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动人变化”。

并且邱振中先生认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兰亭序》中的笔墨牵连,在王羲之其他行书中都是没有展现的,《兰亭序》并非王羲之所写,这件《丧乱帖》才是“书圣”的真实水平。

这件《丧乱帖》虽然字数不多,但是王羲之书法中所有字法、结构的变化在这件作品当中,几乎都有体现。

这是一件王羲之的集大成之作,是真正的艺术品,对我们研究王羲之书法,感受真正的书法艺术魅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现在这件《丧乱帖》被收藏在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我们与二玄社都只能拿到影印的珂罗版,但是墨色变化和细节处的牵连映带是极其清晰的,非常便于大家对其用笔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