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心殿与军机处的秘密——《故宫六百年》读书笔记(8)

 人生佳茗 2023-05-28 发布于云南

读第十三章《养心垂帘》、十四章、《无限军机》、第十五章《皇极哀荣》,做笔记1500 字。

一、慈禧的垂帘听政,引出养心殿名称:养心莫善于寡欲。但住在养心殿里的慈禧却从来不寡欲,她的欲,是权力。她对权利的欲望无穷无尽。

二、自从光绪皇帝十五岁亲政,慈禧太后就结束了垂帘听政,住进了宁寿宫。身为太后,慈禧是本该住进慈宁宫的,但她执意住宁寿宫,不知是否有以乾隆自诩的意思,或许,她看中了宁寿宫前朝后寝的格局,表明她退休后依然把持着权柄,迷恋和捍卫着紫禁城的空间意识形态。这座连建造它的乾隆爷都没有住过的太上皇宫,容纳了慈禧生命中的最后二十年。只不过她的生命册,比起乾隆要逊色得多。尽管乾隆的时代里同样是危机四伏,但它们没有遮掩那个时代的光芒。相比于乾隆时代的锦绣辉煌,慈禧的时代简直就像一个烂泥塘。

三、军机处——大清王朝的五角大楼: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雍正皇帝在对准噶尔用兵,为了便于在边报抵达时召见大臣,商议军机,就在养心殿的南墙外、乾清门广场上西侧的北边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每在养心殿接受皇帝旨意,回到值庐,完全凭借记忆草拟诏书,再赴养心殿交皇帝定夺。

四、紫禁城建筑中的空间政治学:帝国的政治核心(养心殿)深隐于内廷,而军机处外表虽不起眼,位置却绝对重要,它的值庐依靠着养心殿院落的南墙,就像紧紧地贴附着皇帝的意志。内阁则处于更远的位置。相比于军机处,这种遥远由物理空间转化为心理空间,最终作用于政治空间,在清朝政治中,内阁逐渐被边缘化,军机处则填补了皇帝和政府之间的巨大空隙。这就是暗藏在紫禁城建筑中的空间政治学。

五、对慈禧来说,获得最高权力是大幸,但在这个时代里当权却是大不幸。就清朝而言,论暴虐,她比不上雍正;论奢侈,她比不上乾隆;论无知,道光跟她有一拼,更何况中国历史中几乎每一位成功帝王,都无不是杀人如麻,血流成河。然而,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中,她的名声最臭。这是因为这些帝王在历史上都是有建树的,“功大于过”,因此,他们无论多么残虐荒淫,都可以接受。唯独慈禧十恶不赦,因为在她的统治下,中国割地赔款,一败涂地。

六、作者对光绪的评价:在甲午战争中,年轻的光绪皇帝对局势还是有一定的把握能力,表现出晚清统治者少有的血性。清军中也不乏智勇双全的忠臣良将,能做的他们都做了,但等待他们的,仍然只有失败,而且一次比一次败得更惨。

七、国难之际,大清帝国国库里的黄金白银,化作了颐和园中的湖光山色,游船画舫。万寿山上宫殿重重,层层帷幕遮住了外面的世界,这个朝廷的女主人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戏台上的刀枪剑影,只为博得老佛爷一笑。品茶听戏,成为她的主要工作,她的艺术品位日益提升,而现实中的战争,却丝毫引不起她的兴趣。

八、教科书上说,后来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对此我不能认同。战争确乎失败了,但经历了洋务运动、“同光中兴”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从前的中国,近代化思想已经或多或少地渗入到人们的意识、思维乃至行为中,推动着中国向前走,已不可能再退回到从前了。只要中国在进步,就没有什么失败不失败之说。

九、大清王朝的盛世光景,到乾隆朝就早早收场了。二百六十八年清朝史,康雍乾三帝占了一百三十七年(包括乾隆当太上皇的三年),占了一半还多。纵然嘉庆皇帝胸有凌云壮志,也抵不过整个王朝的自我销蚀。终于,道光之后,属于这个王朝的光环一点点暗了下去,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中,一路败亡。这个朝代,占据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二大版图,一度气吞万里如虎,却终脆弱得连梧桐夜雨、芭蕉声碎都承受不起,耀眼的荣华,转眼便是江山日暮、寒鸦夜啼,留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