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身革命南下记

 段建国99 2023-05-28 发布于山西

东辛壁村,是山西省吕梁山麓孝义县一个小村,我于1933年2月就出生在这个村里。抗战时期,孝义县城被敌人占领,我们村地处晋西北敌我交错区,敌占区的保警队和“爱乡团”经常来抢粮抓丁,日本鬼子三天两头来村里扫荡清剿八路军。当时不少人参加了革命,抗击日寇。八路军及游击队经常晚上来村里宣传革命道理,年幼的我耳闻目睹,自然对革命充满了向往。我和村上的小伙伴张元遵、安桐柏、吕寿泉、郭宗深等十多个少年一起参加小民兵,拿着八路军游击队发给我们的手榴弹站岗放哨,探听敌情,配合八路军游击队对付敌人的扫荡。

记得有年秋天的一天,县城伪军和伪乡公所数十人窜到我们村各家各户抢粮。我赶紧带领张元遵、郭显龙跑到西辛壁村找到八路军游击队报告,游击队长二话不说,带领二十几个游击队员马上去追击。伪军们在村里吃完饭,拉着抢来的两大马车粮食刚出村三、四里地,就被追上来的游击队一阵猛打,落荒而逃。随后游击队把截获的粮食送回村里交给老百姓。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大都与战争和逃难有关。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鬼子很快进入我们孝义县,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加之伪军、汉奸走狗横行乡里,抓丁要粮,广大农民贫困潦倒,民不聊生。我家祖辈务农,当年我家六口人,人多地少,生活艰难。为了一家人生活,1940年,父亲吕安信背井离乡去多伦县谋生当店员。我9岁时,就去父亲所在地当学徒。1943年,父亲积劳成疾,突得伤寒,高烧不退,无钱医治去世,舅父将我接回老家。我先在舅父家做农活,不久,母亲将年仅8岁的大妹送到邻村姓郭的家里当童养媳,把我和二妹送给伯父抚养,母亲则带上刚满两岁的弟弟改嫁他乡,就这样,一家五口人东离西散。

青少年时代的我饱受饥寒交迫,养成了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性格,从心里敬佩保家卫国的英雄好汉。1948年7月,在伯父的支持下,我光荣参军入伍。那天,村长在村公所还请我和伯父吃饭。然后,让我骑上高头大马,敲锣打鼓把我送到贾家庄区公所。接兵部队清点造册,当我在区公所院子里穿上新军装,准备随部队出发时,突然听到一声:“东辛壁那个小鬼过来!”我顺声望去,原来是 “武老虎”叫我。“武老虎”是当地赫赫有名的抗日游击队长兼四区区长武昌府(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记》中“东北虎”的原型)的绰号。他是我们村临近的兑镇沟北村人,曾经以他为首的一批青壮年,不堪日寇的欺压和蹂躏,在共产党领导下,秘密建立起一支短小精悍的游击队,他们头扎白色羊肚毛巾,肩上挎着两把盒子炮,打鬼子、除汉奸、 搞情报、夺粮食……活跃在吕梁山一带,有力配合了主力部队的对日作战。后来听“武老虎”说,其实我在当小民兵期间,机智勇敢,又长得身材魁梧,早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武老虎”舍不得我走,要我留在他身边担任通讯员,我答应了他,满腔热情投入到全新的生活。工作之余,“武老虎”给我们讲革命道理,教我学文化,我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8年初夏,解放军在战场上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我跟着武队长在平津战役中为解放太原积极备战,广泛发动群众,带领民兵不分昼夜地为在前线奋战的解放军送粮食弹药,组织担架队运输支前。

1949年3月,我响应党的号召,离开土生土长的故乡,告别父老乡亲,跟着武队长一起参加晋中南下工作团。年仅15岁的我是那批南下湖南干部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我们在河北石家庄集中整训学习一个半月后,从华北平原随军入湘。到湖南后,我先被分配到湘潭县株洲区工作,半年后又被省委抽调参加湘西工作团,跋山涉水奔赴桑植县,先后参加过农村组织生产自救、清匪反霸、缉毒破案、减租减息、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工作,并于1952年7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武老虎”则从长沙县调任龙山县公安局长。从此,我们一别几十年。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我们一起到桑植工作的113名南下干部,目前仅有8名战友健在。老首长武昌府也已与世长辞,当年的“东辛壁小鬼”,如今已白发苍苍,步入耄耋之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