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增额终身寿险刷屏了吧?但我劝你冷静!

 公众号大兰测评 2023-05-28 发布于广东
最近大家应该被什么“财联社”“增额终身寿险下架”“预定利率要降了”之类的朋友圈刷屏了吧?

有小伙伴也问我要不要买一点,我的建议是可以买,但你先问自己3个问题:

①买来做什么?储蓄?教育金?养老金?
②有多少闲钱可以用?
③这笔闲钱能放多久不用?

如果你自己都没想好,那真不建议买这类东西。

买任何保险,是因为自己确实需要,而不是这产品要停售了或者别人觉得好。

甚至,有不少小伙伴已经稀里糊涂买了,但压根就不知道增额终身寿险是个啥,这很“吓人”的。

保险行业协会在2011年发布的《浅谈寿险业预定利率市场化》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只有了解了保险的本质,才不会将保险的预定利率与短期市场利率进行比较从而决定是否购买,也不会在保单存续期间因为市场利率升高而出现退保潮。

更重要的是,只有让公民了解到保险的保障功能是其他理财手段不能取代的,才会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商业保险投保率低的问题。


保险的本质是保障功能,你不能脱离保障而拿它跟理财产品单纯对比收益。

增额终身寿险特殊就特殊在它“轻保障、重储蓄”,但你不能忽视它的保障作用,因为有杠杆的。

举个例子,比如之前非常火的昆仑健康乐享年年增额护理险,它的生存利益确实不错,但是它本身没有意外身故保障。

假设35岁一次性投入10万,A女士买了乐享年年,B女士买了XX增额终身寿险,第一年不幸意外身故,A只会获赔现金价值44396元,而B可以获赔16万。

这时候这个收益该怎么比呢?

啊,有人就会说了,买这东西肯定是看生存收益,ok,就算比生存收益,你也应该搞清楚表面的3.5%≠真实的生存收益率。

咱们表面看到的3.5%、3.98%甚至3.99%,这都是有效保额增长率,只跟身故能拿到多少钱有关,跟活着能拿到多少钱没关系。

比如之前也很火的恒大万年禧两全保险,其表面写的3.98%递增,说的是保额增长率:


任何常规增额终身寿险,收益率再高也超不过3.5%,因为监管的预定利率上限就是3.5%。

你要想知道增额终身寿险真正的生存收益率,要么就直接对比现金价值,要么就用现金价值去算IRR。

还有另一个销售误导,就是什么“终身3.5%”,你认真的吗?

第一年有多少?第5年有多少?甚至终身都不可能达到3.5%,只会无限接近。

前几年都是封闭期,然后收益率会随持有年限递增,但也只会无限接近3.5%,而非信口开河的“终身3.5%”。

当然了,最离谱的还是单纯对比收益,甚至收益率成了评判某个增额终身寿险好不好的唯一标准。

可是,买增额终身寿险真的只是简单的比比收益吗?

如果只是简单拉个表比个收益,那我小学三年级的外甥做得更好,还要保险从业者干啥?

不是说不能比收益,而是你不能只比收益啊。

健康告知不用考虑?可投保地区不用考虑?承保公司不用考虑?增值服务不用考虑?

甚至,第二投保人不用考虑?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怎么设置不用考虑?

就拿这承保公司来说,是真的一点都不考虑吗?真就自以为“国家兜底”?

真不要“唯收益论”,买任何保险,你不能走极端,得综合考虑。

千言万语汇成5句话,希望投保前都仔细想想。

①不清楚买来干什么,别碰!

②不清楚自己有多少闲钱能用,别碰!

③这笔闲钱你放不了10年以上,别碰!

④你不能不看收益,也不能只看收益!

⑤你不能不看公司,也不要只认XX公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